有效教学案例初探

有效教学案例初探

ID:23940211

大小:7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1

有效教学案例初探_第1页
有效教学案例初探_第2页
有效教学案例初探_第3页
资源描述:

《有效教学案例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有效教学案例初探——《直线的斜率》教学设计之前后江苏省射阳中学徐昌富(xcfok@126.com)“有效教学”是当前课堂教学中提及较为频繁同时又具有时代气息的词汇,它不仅是新课程理念的基本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需要。教者在一线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对“有效教学”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以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直线的斜率》为例,说明设计前后的变化与“有效性”的体现,以期抛砖引玉。-、课堂导入[设计前]:展示一些具有美妙曲线的图片,如:立交桥、飞逝的流星、雨后彩虹、行星围

2、绕太阳运行的轨道……,进而提出问题:如何研究这些曲线呢?顺势引出“解析几何”这一门分支学科并作简要的介绍。最后交待我们将要从较简单的直线与圆开始研究。[设计后]:投影课堂引语并声情并茂地读着:“如果代数与几何各自分开发展,那么它的进步将十分缓慢,而且应用范围也很有限。但若两者互相结合而共同发展,则就会相互加强,并以快速的步伐向着完美化的方向猛进——拉格朗日”。接着,在PPT中以电影胶片动画效果展示[设计前]中出现的图片,引出问题:如何研究这些曲线?——解析法,紧接着,提出做一个活动:同学们坐在教室里简捷地说出自己的位置。

3、学生很活跃……。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感受解析法。最后简单介绍“解析几何”这一门数学分支学科。[设计反思]:设计前后相比,设计前导入过程较为简洁,学生能明确本课学习的目的,但感觉是“一纸空文”,学生听后没有什么实际收获,解析几何对他们来是说,听后仍是一个名词,对本课中重要的数学方法——解析法,也没有什么实质性感性解解,有效性较差。而设计后,从“拉格朗日”的名言出发,这不仅是对解析几何形成的绝佳诠释,同时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继续听讲的热情。从“找位置”的活动中,让学生感受解析法,初步理解建立坐标系之后,“几何中

4、的位置”可以对应转化为“代数中的数字”,方便学生理解“为什么几何问题可以转化为代数问题来解决”这一本课难点,同时还能体验成功的快乐。很明显设计后对学生学习解析几何是非常有效的,因为学生学到的不是教师告诉的“解析几何”,“用代数研究几何”等词汇,而是“解析几何形成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几何问题真能转化为代数问题”等。二、问题情境[设计前]:提问:如何确定一条直线?知道一个点还需要加上什么条件?[设计后]: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三条直线它们有什么不同?(给出同一坐标系中三条过同一点但倾斜程度不同直线)如何确定一直线?之后再提出本

5、课的中心议题“如何刻画直线的斜倾程度呢?[设计反思]:设计前问题显得有点“大”,学生的回答有点无从下手,只有部分预习较好的学生知道教者的问意。而设计后学生有了三条具体直线的位置情形,承接第一个问题,学生很快就抓住问题的核心“一个点与直线的倾斜程度”。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但在设计中问题的设置要具体,明确,尤其要有启发性,引导性。不能为了问而问,更不能自问自答,多此一举,可以说:“有效的问题能带来有效的教学”。三、数学建构[设计前]:提出“楼梯或路面的倾斜程度可用坡度来刻画”,电脑呈现楼梯的图片,结合图片指出:坡

6、度等于高度与宽度的比值,同时看出:楼梯台阶的宽度不变,那么每一级台阶的高度越大,坡度就越大,楼梯就越陡。接下来教者引导思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我们能否类似地利用这种方法来刻画直线的倾斜程度呢?一段时间后,通过提问结合讨论的方式形成本课新授内容的讲解(注:上述过程基本上是将教材的内容的直述讲解)[设计后]:开始同设计前交待坡度的计算,并结合楼梯的宽度与高度说明。然后提出问题“楼梯的倾斜程度可用坡度来刻画,那么直线的倾斜程度如何来刻画呢?”接下来,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合作探究——直线的倾斜程度如何刻画?几分钟后各小组汇报交流

7、学习心得,教师总结概括形成知识。[设计反思]: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有效教学关注的一块,传统教学模式下,往往以学生为主导,教师广泛应用“启发式”教学,以问题为中心,快速推进课堂进程,课堂往往成为有主线引领的教学与思考过程,虽然教学的效果值得肯定,可学生自我施展的空间不够,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机会较少,而设计后,学生完全成了主人,同时他们的合作学习也得到充分发挥,能力培养显得“多元化,立体化”,这种做法确实值得我们教师借鉴与应用。所以有效教学有时体现在“自己学、互相学”上。三、应用数学[设计前]:本

8、课通过分析讲解以下两道例题(两例均为教科书中的例题)以达到巩固、理解、应用本课知识的目的:例1.如图,直线都经过点,又分别经过点,试计算直线的斜率?例2.经过点画直线,使直线的斜率分别为:[设计前]:对于例1的讲解:根据公式,不难计算出直线斜率,…………。根据本例中三条直线在坐标系中的分布情况,你有什么发现?思考两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