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上 (教案)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高中历史必修上 (教案)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ID:82314513

大小:281.53 KB

页数:6页

时间:2023-11-13

上传者:138****4567
高中历史必修上 (教案)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_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上 (教案)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_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上 (教案)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_第3页
高中历史必修上 (教案)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_第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上 (教案)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_第5页
高中历史必修上 (教案)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_第6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上 (教案)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教学目标】1.知道戊戌维新运动的背景、过程、影响2.知道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经过,正确评价“扶清灭洋”的口号3.知道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理解这一时期帝国主义侵华方式的变化。【教学重难点】重点: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难点:戊戌维新运动;《辛丑条约》【知识概览】19世纪末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社会内部展开了不同的方式来挽救民族危亡。一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展开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良运动——戊戌变法,但最终失败;一种是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最后失败于中外反动势力的再次联合。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深了民族危机,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东南互保”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使其面对困局,开始“新政”。【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北京大学的图片大家知道北京大学吗?学生回答你们知道它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吗?学生回答北京大学建立于一百多年前的那个多事之秋,它是戊戌变法运动硕果仅存的一项变法成果。那么,什么戊戌维新运动?它又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生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讲授新课】一、背景『新知讲解』6/6

1教师出示当时反映列强瓜分中国的漫画,学生根据图片信息,概括背景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甲午战争后,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教师出示南通大生纱厂的图片并介绍该厂大生纱厂是由状元民族企业家张謇创办的民族企业。他就像当时的民族企业家一样,将发展实业作为挽救民族的途径。甲午战争后,为了支付巨额的战争赔款以及扩大税源,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这为后来的资产阶级的维新、革命运动奠定的物质和阶级基础。教师播放视频,学生观看视频思想最后视频提出的问题二、表现(一)上层的改良——戊戌维新运动教师出示公车上书的图片,1.兴起:“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改革的序幕,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公车指的就是当时参加京试的各省的举子,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举子上书光绪帝,提出拒和、迁都、变法、图强等主张。公车上书运动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教师出示康有为梁启超的图片,康有为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期间他先后写了《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两部著作。在《孔子改制考》中,康有为将孔子描述成托古改制的先师,借孔子的权威论证改良的合法性,从而为改良寻找依据,减轻改良的阻力。《新学为经考》中,康有为将西汉以来流传的儒家经典斥为伪经,借此来宣传变法。教师出示强学会等一系列图片,公车上书后,康有为等维新派积极进行变法运动,宣传变法主张。为此,他们组织了强学会等组织,创办时务报、国闻报等报纸。通过这些组织、报纸,康有为、梁启超等积极宣传变法主张,维新派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这连当时许多达官显贵都加入到了强学会中。变法的条件日益成熟。2.高潮:百日维新开始标志: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6/6

21898年(戊戌年)6月11日-9月21日,103天教师以表格的形式向学生介绍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角色扮演』变法措施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对当时的旧社会、旧体制带来了极大的冲击。结合百日维新的内容,如果你是生活在当时的官员、工商业主、军人、知识分子,变法会对你带来怎样的影响呢?你对变法会是怎样的态度呢?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谈变法带来的影响。变法虽然是为了救亡图存,与国与民有利,但一些措施触及了当权者的利益,因而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对于变法,这些人也是阳奉阴为。1898年9月21日,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了政变,结果光绪帝被囚禁,戊戌六君子被杀,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最后失败了。『材料引导』教师出示材料,学生依据材料回答问题维新派兴创办报刊、成立学堂、学会,使当时“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蔚然成风……——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依据材料并结合教材,总结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性质: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意义:戊戌维新运动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合作探究』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运动,为什么最后却失败了?学生讨论并展示教师总结;①根本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顽固势力过于强大,双方力量悬殊。6/6

3②具体原因: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只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光绪帝和少数官僚;对袁世凯和帝国主义列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变法策略比较激进,缺乏循序渐进的过程,某些措施也缺乏可操作性。(二)下层的革命——义和团运动教师出示义和团运动的示意图,讲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义和团原名义和拳,原是一个民间组织,以反清复明为宗旨。自鸦片战争以来,随着列强侵略的不断加剧,中华民族与列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出来。朴素的民众也日益意识到了这种矛盾,反帝的情绪日益强烈。特别是列强在民间建立了许多的教学,对民众影响极大。再加上一些地方上的地痞流氓与教堂相勾结,民众对教堂十分反感。兴起原因:(1)根本原因:民族危机加深。(2)直接原因:山东洋教势力猖獗,受帝国主义的侵略最深。兴起标志:1898年10月,赵三多在山东冠县率众攻打当地教堂,义和团运动正式兴起。教师出示义和团运动时期的宣传手册及旗帜,学生据此概括义和团的斗争目标口号:“扶清灭洋”教师播放视频,学生观看视频,体会义和团战士抗击外国侵略者的事迹教师出示中外杀害义和团战士的图片结果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许多义和团战士被逮捕杀害评价(1)性质:农民反帝爱国运动。(2)作用: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沉重打击清政府,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到来。(3)局限:“扶清”,不能认识清政府的阶级本质,显示出其愚昧性;“灭洋”,仇视一切西方文明,盲目排外,显示出其落后性。三、民族危机的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师播放视频,学生观看视频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过程教师出示图片,学生根据观看的视频,把四个图片按照先后顺序排列起来。6/6

4学生展示结果:1901年9月奕劻与李鸿章同十一国代表签订《辛丑条约》。『自主学习』依据教材,梳理《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危害影响: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合作探究』与以往的不平等条约相比,《辛丑条约》呈现怎样的特点?学生讨论并展示教师进行总结:①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辛丑条约》没有割地,不开新商埠,巨额赔款人均一两白银,带有惩罚性。其目的就是要控制清政府,征服中国人民,把清政府变成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②既维护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又加以严格控制:此条约惩办参加反帝斗争和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但丝毫未涉及处置慈禧太后。相反,确立清政府继续充当列强侵华的代理人。其目的就是使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从经济、政治、军事和外交等方面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以华治华”。四、统治危机的加深——“东南互保”教师出示东南互保示意图概况: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策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合作,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清廷对外宣战后,东南各省保持“中立”。影响: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江南地区的稳定,却破坏了东南各省人民反6/6

5帝的斗争,此举使清政府颜面扫地,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课堂总结』构建本课知识体系『拓展探究』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扶清灭洋”,你怎么看?爱国性:(1)义和团打击的对象是外国侵略势力,它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2)“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军反帝;“灭洋”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参加反帝斗争。落后性:(3)“扶清”容易让群众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没有认清清政府的本来面目)。(4)“灭洋”带有笼统排外色彩(没有区分外来侵略者和外来近代文明)。『典题练习』完成相关练习题6/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