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解析几何专题复习.doc

高三解析几何专题复习.doc

ID:61460756

大小:1.32 MB

页数:6页

时间:2021-02-01

高三解析几何专题复习.doc_第1页
高三解析几何专题复习.doc_第2页
高三解析几何专题复习.doc_第3页
高三解析几何专题复习.doc_第4页
高三解析几何专题复习.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三解析几何专题复习.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三解析几何专题复习瑞安中学吴直爽平面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是用坐标方法研究几何图形性质。通过合理地建立坐标系,把点和坐标、曲线和方程等联系起来,达到了形和数的结合;同时平面向量具有代数与几何形式的双重身份,它融数、形于一体,已成为中学数学知识的一个重要交汇点,平面向量与解几交汇自然贴身,一脉相承,是新课程高考命题的必然趋势。一、明确考试要求,把握试题特点。1、高考要求(略)2、试题特点:综观近几年的新课程卷,试卷中解几分值占20%,选择题、填空题2~3题,主要考查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及简单几何性质等三基内容,解答题则综合考查学生

2、的“四大能力”,题型围绕解几的两大基本问题——求轨迹方程和研究曲线性质进行命制,或两者综合考查只是常把求轨迹隐藏于性质研究中,如全国97年、2002年、2003年等。近几年还融入向量刻画的背景,其实质是对直线与圆锥曲线的性质作进一步的深入探究,是代数、向量、三角、几何知识的综合应用。试题对解几内容的考查主要体现了函数与方程,等价转化、数形结合等重要数学思想。分析试题总特点“重基础、重素养、重能力”。二、复习的想法1、从思想方法高度重新认识基本概念、公式。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主体,是揭示数学规律的基本单元,在解几教学与复习中,

3、必须透彻理解概念,把握概念、公式所反映的数学本质,这是掌握基本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前提。例如解几中两点间距离、点线距离、三点共钱、四点共圆、直线平行、垂直、直线的斜率、直线的夹角、线段的比、图形的轴对称性,中心对称性等等问题都会是解几中要研究的对象,对此我们首先必须深刻体会教材中是如何用代数形式来实现这些重要几何概念、几何位置关系的。在今后综合问题中遇见这些几何表述时是否能熟练转化为代数形式来处理。再如解几中还常会遇见两点A、B关于直线L对称和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的判定等几何问题。这些几何问题放在坐标系中是如何通过曲线与方程

4、概念得到转化的。用解几的基本思想高度认识问题,可以大大提高分析转化问题的能力。如:判别式位置直线(几何)转化直线方程消ypx2+qx+r=0(q≠0)求根公式交点圆锥曲线曲线方程韦达定理弦长、弦中点等点A、B关于直线L对称(几何)转化(代数)AB中点坐标满足直线L的方程KAB·KL=-1另外坐标系中的几何对象、点的坐标、线段的长、直线的斜率、三点共线、直线的平行与垂直、直线的夹角、线段的比等,转化为向量形式又各是如何刻划,也需熟悉并进行一一总结。因向量方法可以其独特的解题方式给解题提供一种新的思维视角,使相应的数学工具和教学

5、语言更加丰富、应用形式更加灵活、多样,与解几融合将能考查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与水平。2、重视曲线与方程的复习围绕解几两大基本问题,通过一些典型问题的剖析、逐渐形成一些方法系统,同时,能熟悉这些方法的应用情境,使学生对常见的基础问题始终“有规可循、有法可依”这是学生突破解几问题的关键,不管问题背景如何综合新颖、设问如何巧妙,用解几基本思想方法,进行联想总是,可以实现有效转化的。(一)求曲线的方程:分为两类问题:一类是知曲线的形状求标准方程,通常用待定系数法,体现方程思想,此法学生较为熟悉,另一类是不知曲线形状位置求动点的轨迹方程,

6、常见的求法有:直译法、定义法、几何法、转移法、点差法(05年上海春)、交轨法(03年)、参数法(99年)、对称曲线求法等。我想第二轮复习可重点放在定义法、点差法、参数法的强化训练上。如有些轨迹题借条件可用定义判断形状,但学生总是掌握不好,特别是双曲线定义(比如一模解几题)。而对参数法求轨迹方程更是难点,这里是否选择参数法去解、选择什么参数,如何消参及变量范围等等都需要较强分析问题能力,建议举些可多角度选择不同参数形式的典型问题去熟悉参数,总结常见的参数选择:如选择①点参数(普通点、参数点),②直线的斜率k,截距b,倾斜角、直

7、线参数方程中t,③角(旋转角),④线段的比入等等参数来沟通动点p(x、y)的坐标。以下我总结的这些问题及解法,学生应该有一定熟悉程度。老师可以总结归纳得更多。1、已知⊙A:(x-2)2+y2=1⊙B:(x-2)2+y2=4,分别求满足下列条件的点P(x、y)的轨迹方程。①△APB周长为10,②△PAB中SinA-SinB=sinP ③⊙P与OA相外切且过定点B(2,0)④⊙P与⊙A外切且与直线L:x=L相切⑤⊙P与⊙A、⊙B都相切2、已知A()B(1,0),分别求动点P满足下列条件的轨迹方程并指出轨迹形状:①KPAkPB=m

8、②=m(m>0)③∠PBA=2∠PAB④∠APB=45°⑤

9、PA

10、2±

11、PB

12、2=m⑥

13、PA

14、±

15、PB

16、=2m⑦

17、

18、PA

19、-1

20、=

21、

22、PB

23、-3

24、

25、⑧△PAB中PA边上的中线长为m。3、在圆O:x2+y2=r2中过轴上点M作MN//X轴,交圆O于N,⊙O与X轴正半轴交于A点,求线段AM与O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