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研究【文献综述+开题报告+毕业论文】

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研究【文献综述+开题报告+毕业论文】

ID:468241

大小:155.51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7-08-06

上传者:U-944
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研究【文献综述+开题报告+毕业论文】_第1页
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研究【文献综述+开题报告+毕业论文】_第2页
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研究【文献综述+开题报告+毕业论文】_第3页
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研究【文献综述+开题报告+毕业论文】_第4页
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研究【文献综述+开题报告+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研究【文献综述+开题报告+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研究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工商管理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研究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选题的背景:我国民营企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当前,我国的家族式民营企业已基本上完成了创业阶段,正在向发展阶段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安置职工就业、保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已经成为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新、优化结构的重要力量。选题的意义:制度缺陷严重制约了民营企业在新时期的发展。在新时期企业步入可持续发展阶段,企业发展对知识的依赖程度也极大提高,市场开放度和透明度日渐提高,市场竞争格局也发生了变化,这些因素推动民营企业必须进行制度创新。民营企业应该尽快建立以利益相关者为导向的产权关系,建立灵活有效的组织制度,建立以市场效率为导向的企业制度系统。一、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基本内容:本文首先回顾了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相关研究文献和资料,概括了其发展状况,运用统案例分析等方法实证研究了民营企业制度创新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意义。基本提纲如下:1绪论1.1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2本文研究的思路与方法1.3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综述2民营企业制度创新概述2.1民营企业的概念25 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研究2.2制度创新的概念和内容2.2.1制度创新的概念2.2.2制度创新的内容2.3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历程3民营企业内部治理制度创新3.1公司治理基本理论3.2中国民营企业内部治理的现状分析3.3民营企业内部治理制度创新的方向及途径4关于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思考4.1民营企业与家族企业制度4.2国外民营企业制度的演变及启示4.2.1美国企业管理模式4.2.2日本企业管理模式4.2.3企业再造4.3中国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方向5结语一、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研究方法:1.1文献资料法:通过大量地收集、阅读关于学习型组织的文献,对其相关发展概况和理论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资料主要来自于CNKI和图书管。1.2案例分析法:从案例分析的角度,对构建学习机制对人的发展做出客观的描述,并利用比较方法分析构建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性。最后通过将理论与实证结果进行比较,以期得出某些有意义的结论。技术路线:25 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研究结合国内外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方向得出我国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方向建设团队学习机制民营企业的制度创新理论研究民营企业的制度创新实践及思路理论回顾和界定范畴文献评述和研究总结当前研究状况及问题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概念民营企业内部治理制度创新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思考研究其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影响程度25 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研究一、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阶段内容措施2010.11—2010.12搜索信息,确定选题,研究计划,撰写开题报告了解时事,收集、阅读相关文献、杂志、数据资料,请导师指导2010.12—2011.01对开题报告初稿进行修改、定稿,开题进一步阅读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范畴界定2011.2—2011.3理论回顾与研究起点、范畴界定,收集整理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理论分析通过图书馆、因特网手段收集文献,概念界定,关系讨论等研究2011.2—2011.3设计指标,收集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完成论文初稿撰写通过网络、学校图书馆、市图书馆、互联网数据库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形成观点2011.3—2010.4论文修改,数据校对征求导师修改意见,继续深入研究,完成论文修改2010.4中旬毕业论文定稿,完成相关材料的填写仔细论证论文结构内容,理清主要观点,完成文字段落校对2010.5答辩论文打印,准备答辩二、主要参考文献:[1]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三联书店,1994[2]约瑟夫·熊彼特.何畏,易家详等译.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3]科斯,诺斯,威廉姆森著.刘刚等译.制度、契约与组织一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的透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4]钱得勒著.重武译.看得见的手—25 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研究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5]奈杰尔·金·尼尔·安德森著.冒光灿,关海峡译.组织创新与变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6]厉以宁等.怎样组建股份制与股份制企业[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7]陈志新.当前民营企业的制度创新研究[J].环渤海经济望,2005[8]孙海英.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研究[J]价值工程,2010[9]吴天凤.家族式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动力机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10]吕萌.轮民营企业制度创新[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11]卿涛.民营企业的制度缺陷与制度创新[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4[12]马红军.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理性思考[J].经济问题探索,2003[13]王宝荣.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驱动因素及发展方向[J].广西大学学报,2003[14]王国保.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探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3[15]马超凌文辁.民营企业制度创新探析[J].企业活力—改革探索,2004[16]黄明元.民营企业制度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性[J].发展论坛,2006[17]张春明.浅议民营企业的制度创新[J].现代企业,2006[18]胡慎言.浅议中小民营企业制度创新[J].经营与管理,2005[19]吴敏.我国民营企业的现状及其发展模式[J].经济体制改革,2005[20]周国荣.中小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理论探索[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4[21]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4[22]舒尔茨.制度与人的经济价值的不断提高【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199425 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研究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工商管理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研究国外学者的研究创新的概念和创新的理论是由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和阐发的。在熊彼特看来,创新就是建立一种生产函数。创新包含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市场创新。美国经济学家戴维斯和诺斯在1971年出版的((制度变革和美国经济增长》一书中继承了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研究了制度变革的原因和过程,并提出了制度创新模型补充和发展了熊彼特的制度创新学说。把制度创新分为五个阶段。T"W·舒尔茨认为制度是某些服务的供给者,他们应经济增长的需求而产生。1973年,美国经济学家诺思和托马斯出版《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指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一个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在西欧的发展正是西方兴起的真正原因。这种观点引发了全世界对企业制度的关注。20世纪70-8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进行了大量的现代企业制度的研究、创建和推广,使科技革命的成果迅速转化为社会经济成果,企业的社会运作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们逐渐认识到了企业制度的先进性与企业经济效率的密切关系。没有先进的企业制度,技术进步就没有动力和活力,企业绝无可能保持创新、进步的长期优势。国内学者的研究以上国外专家学者关于创新和企业发展的理论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和支持,在国内,也有不少的专家学者通过专著或专章的形式对民营企业制度创新进行了更直接的研究。如经济学家厉以宁于2000年在《中国上市公司为什么需要制度创新》的主题演讲中,提出2000年中国上市公司重组的关键是制度创新;陈志新于2005年在《当前民营企业的制度创新研究》在对我国民营企业存在的制度缺失问题的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找出民营企业的制度创新的动力,并最终给出了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策略;何立胜教授在其《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制度创新比较研究》一文中通过对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制度创新比较,给了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一个新视角;25 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研究吴天凤所著《家族式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动力机制》概括的分析了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内在与外在动力;吕萌的《论民营企业的制度创新》旨在通过对、当前我国民营企业经济发展中的制度性缺失问题的剖析以明确进行制度创新对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性;卿涛所写的《民营企业的制度缺陷与制度创新》分析了制度的重要性,提出家族企业在产权、管理等方面如何进行创新。还有其他很多学者如王国保、王宝荣等对制度和制度创新都有深刻的研究。然而对于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论述更多见于一些期刊论文之中。比如,马超、凌文轮的《民营企业制度创新探析》、马红军的《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理性思考》、黄明元《民营企业制度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性》等,从整体上对民营企业制度创新进行了分析论述。此外,还有一些专章对民营企业制度创新中的具体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如王张春明的《浅议民营企业的制度创新》、讨论了民营企业创新的策略,;吴敏《我国民营企业的现状及其发展模式》、周国荣《中小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理论探索》提出民营企业产权不清晰,产权结构单一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主要参考文献:[1]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三联书店,1994[2]约瑟夫·熊彼特.何畏,易家详等译.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3]科斯,诺斯,威廉姆森著.刘刚等译.制度、契约与组织一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的透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4]钱得勒著.重武译.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5]奈杰尔·金·尼尔·安德森著.冒光灿,关海峡译.组织创新与变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6]厉以宁等.怎样组建股份制与股份制企业[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7]陈志新.当前民营企业的制度创新研究[J].环渤海经济望,2005[8]孙海英.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研究[J]价值工程,2010[9]吴天凤.家族式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动力机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10]吕萌.轮民营企业制度创新[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25 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研究[11]卿涛.民营企业的制度缺陷与制度创新[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4[12]马红军.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理性思考[J].经济问题探索,2003[13]王宝荣.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驱动因素及发展方向[J].广西大学学报,2003[14]王国保.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探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3[15]马超凌文辁.民营企业制度创新探析[J].企业活力—改革探索,2004[16]黄明元.民营企业制度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性[J].发展论坛,2006[17]张春明.浅议民营企业的制度创新[J].现代企业,2006[18]胡慎言.浅议中小民营企业制度创新[J].经营与管理,2005[19]吴敏.我国民营企业的现状及其发展模式[J].经济体制改革,2005[20]周国荣.中小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理论探索[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4[21]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4[22]舒尔茨.制度与人的经济价值的不断提高【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199425 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研究本科毕业论文(20__届)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研究ResearchonSystemInnovationofPrivateEnterprise目录25 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研究摘要关键词AbstractKeywords1绪论11.1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1.2本文研究的方法与主要内容21.2.1研究方法21.2.2论文主要内容22民营企业制度创新概述22.1民营企业的概念22.2制度创新的概念和内容32.2.1制度创新的概念32.2.2制度创新的内容32.3我国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思路框架43民营企业产权制度创新53.1产权制基本理论53.1.1产权制度概念53.1.2产权制度的内容53.2国外产权制度借鉴63.3我国民营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创新思路63.3.1我国民营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63.3.2我国民营产权制度创新思路74民营企业治理制度创新84.1治理制度的概念84.2国外治理制度借鉴84.3中国民营企业治理制度制度创新的方向95民营企业管理制度创新105.1管理制度的概念及创新105.2国外管理制度借鉴105.3我国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创新思路115.3.1我国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115.3.2我国管理制度创新思路126结论13参考文献15致谢1625 摘要:在现实发展中,中小民营企业均面临着产权一元化、家族专权和家族制管理等制度障碍;企业的制度变迁又存在传统“家文化”观念、独特的人际交易模式、社会信任资源短缺、市场发育与法制不健全等供给制约。因此,中小民营企业要谋求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观念更新、产权界定、管理创新等方面作出理性的路径选择。关键词:企业制度;民营企业;产权制度创新;治理制度创新;管理制度创新Abstract:Inrealisticdevelopment,allofsmallandmediumsizedprivateenterprisesareconfrontedwiththeinstitutionalobstaclessuchasunifiedpropertyrights,monopolizedpowerofclan,andmanagementofclansystem.Intheinstitutionalvicissitudesoftheenterprise,therearesupplyrestrictionssuchastraditionalfamilycultureconception,uniquemodeofinterpersonaldeals,shortageofsocialconfidenceresource,andunperfectmarketdevelopmentandlegalsystem.Therefore,toseeksustainabledevelopment,smallandmediumsizedprivateenterpriseshastochoosetherationalwaysinconceptionrenewal,propertyrightsdefinitionandmanagementinnovation.Keywords:EnterpriseSystem;PrivateEnterprise;PropertyRightsSystemInnovation;GovernanceSystemInnovation;ManagementSystemInnovation1绪论1.1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我国民营企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当前,我国的家族式民营企业已基本上完成了创业阶段,正在向发展阶段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安置职工就业、保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已经成为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新、优化结构的重要力量。制度缺陷严重制约了民营企业在新时期的发展。在新时期企业步入可持续发展阶段,企业发展对知识的依赖程度也极大提高,市场开放度和透明度日渐提高,市场竞争格局也发生了变化,这些因素推动民营企业必须进行制度创新。民营企业应该尽快建立以利益相关者为导向的产权关系,建立灵活有效的组织制度,建立以市场效率为导向的企业制度系统。1.2本文研究的方法与主要内容1.2.1研究方法一、文献资料法:通过大量地收集、阅读关于学习型组织的文献,对其相关发展概况和理论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资料主要来自于CNKI和图书管。二、案例分析法:从案例分析的角度,对构建学习机制对人的发展做出客观的描述,并利用比较方法分析构建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性。最后通过将理论与实证结果进行比较,以期得出某些有意义的结论。三、25 对比分析法:针对民营企业制度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国外企业制度变迁的经验,提出实现制度创新的思路和建议。1.2.2论文主要内容一、研究思路:界定企业制度创新的有关概念,介绍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制度缺陷,讨论制约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因素,介绍可供借鉴的理论与经验,提出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实施对策。二、论文主要内容:本文对民营企业的现状和制度缺陷进行分析,针对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所面临的制度性约束,提出从民营企业的产权制度、治理制度、管理制度三个方面进行创新,使民营企业真正做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利润最大化和可持续性发展。2民营企业制度创新概述2.1民营企业的概念本文讲的民营企业是指个体、私营企业,自然人和私营企业控股或由其运营的各种组织形式的企业。具体的说“民营”这个称谓所依据的不仅是所有制,也包括经营方式。民营企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民营企业不仅包括各类私有企业还包括各类国家或集体所有而由私人经营管理的企业。它产生的背景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中国的体制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了城市,城乡个体经济有了飞速的发展,私营企业还没有被正式承认。许多刚刚办起来的私营企业还带着集体经济的“红帽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刚刚兴起的承包制,激发了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里科技人员的改革热情。一些科技人员借科技体制改革的东风,从原岗位分离出来创办科技企业或承包国有集体企业。这些企业既不像纯粹的私人企业,又不同于原来的国有企业,于是,人们便根据其经营体制的特点,称其为民营企业。又因为这类企业的创办人员和经营人员多为科技人员,所以,党中央、国务院的文件一直称之为“民营科技企业”,包括党的十六大也仍然采用这种称谓。2.2制度创新的概念和内容2.2.1制度创新的概念美国经济学家戴维斯和诺思在1971年出版的《制度变革和美国经济增长》一书中,研究了制度变革的原因和过程,并提出了制度创新模型,补充和发展了熊彼特的制度创新学说。关于制度创新,新制度经济学家有很多论述,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制度创新一般是指制度主体通过建立新的制度以获得追加利润的活动,它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反映特定组织行为的变化;二是指这一组织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变化;三是指在一种组织的环境中支配行为与相互关系规则的变化。二、制度创新是指能使创新者获得追加利益而对现行制度进行变革的种种措施与对策。25 三、制度创新是在既定的宪法秩序和规范性行为准则下制度供给主体解决制度供给不足,从而扩大制度供给的获取潜在收益的行为。四、制度创新是由产权制度创新、组织制度创新、管理制度创新和约束制度创新等四个方面组成。五、制度创新既包括根本制度的变革,也包括在根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具体行的体制模式的转换。六、制度创新是一个演进的过程,包括制度的替代、转化和交易过程。总而言之,制度创新是指社会规范体系的选择、创造、新建和优化的通称,包括制度的调整、完善、改革和更替等。它是为了使制度创新者获得追加利益而进行的现存制度变革,其目标是为了获得更多更大的收益。2.2.2制度创新的内容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魏杰教授认为,企业制度包括六大内容:一、企业产权制度,包括产权清晰、产权组织体系合理、产权顺畅流动等内容;二、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包括对人力资本的激励及约束等内容;三、企业组织结构,包括依据财产制度原则及经营需要原则所设置的各种组织机构的运作及相互关系等;四、企业管理制度,包括企业管理模式选择及管理方法创新等;五、企业人格化制度,包括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及人与企业的相互关系的组合等;六、企业契约制度,包括企业契约制度的内容及实现方式等。因此,企业制度创新应从上述六个方面来进行。其中,企业产权制度、企业治理结构、企业管理制度和企业组织结构是企业制度具体内容,而企业契约化制度、企业人格化制度,虽然也作为独立的制度而存在于企业中,也是企业的制度安排,但它们实际上是指企业制度的契约化和人格化。本文认为,企业产权制度、企业治理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构成企业制度的主要架构。这三个方面分别涉及到所有者与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经营者与劳动者三个层面的关系。同一般的企业制度一样,在民营企业制度创新过程中这三者的关系是: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是前提,现代公司治理是保证,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基础。这三者不可片面,不可孤立,不可分割,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2.3我国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思路框架企业制度创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墩而就,必须根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确定制度创新的阶段性重点,从而使企业制度创新成为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爱迪斯(1997)在他的《企业生命周期》一书中,指出企业的生命周期要经历成长阶段(企业的孕育期、婴儿期与学步期、青春期、盛年期)与老化阶段(稳定期、贵族期、官僚期与死亡期)。理查德L·达夫特(1999)在总结拉苗E·格利纳、罗伯特E·奎恩和克姆·25 卡麦尔森等人的理论基础上,提出组织发展经历四个主要阶段:创业阶段、集体化阶段、规范化阶段、精细化阶段。国内学者杨杜(1996)从规模与业务范围探讨企业成长理论,他认为企业的长期发展过程是一个由原始多元化、小规模生产到专业化大规模生产,再到多元化持续成长的过程。周三多、邹统钎(2002)将企业成长历程总结为专业化、多元化和归核化三个阶段。综合上述观点,本文将民营企业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创业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民营企业自身的资源条件及面临的问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而制度创新的重点也不一样。在民营企业创业阶段的初期,由于企业规模小,经营单一,人员少,创业者身兼数职,管理层次少,创业者的“家长”身份,具有绝对权威,家长制管理的效率比较高。另一方面,由于毋需建立各种规章制度,而是依靠成员之间的信任和认同,这样在内部经营管理中就会大大节约交易费用,有效降低管理成本。初始的企业制度选择作为新的企业制度产生的前提条件,会影响新的企业制度的产生,而新的企业制度的产生又要受到旧的企业制度的影响,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企业制度的初始选择企业制度创新市场体制企业主、经营者基本制度环境、法律环境企业制度创新影响因素在民营企业发展的成长阶段,随着企业业务的拓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了适应消费者需求多样化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必须提高整个企业的技术水平;同时,规模的扩大、人员的扩张也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合理有效的治理结构、管理体系,在保证企业绩效的同时降低管理成本。也就是说,此阶段企业不仅需要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也需要合理地利用激励约束机制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制衡。所以,在成长阶段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重点是内部治理制度的完善。一方面,企业需要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和完善的业绩考核体系,构建有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激励机制;另一方面,企业还要考虑各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责、权、利的划分,以及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实现相互间的制衡,保证决策科学化。在民营企业发展的成熟阶段,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市场竞争更为激烈,企业要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需要得到更多的资本、人才及市场支撑。但是,民营企业的产权制度,特别是家族企业封闭的产权制度,已成为这个阶段企业发展的严重障碍。因此,成熟阶段制度创新的重点在于产权制度创新。企业应逐渐吸收社会资本加盟,推行管理层持股,并适时通过联合、兼并、进行资产战略重组,实现规模经济。现阶段,我国约80%以上的民营企业正处于成长期或成熟期,根据这一现实状况,我国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重点主要是治理制度创新以及产权制度创新。另外,企业治理一般是内部治理为主,外部治理为辅。并且我国民营企业目前普遍不存在外部治理,对一种尚不存在的制度也就没有创新可言。因此,本文将现阶段中国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重点锁定在企业产权制度创新、企业内部治理制度创新和企业管理制度创新。25 3民营企业产权制度创新3.1产权制基本理论3.1.1产权制度概念从最基本的意义上说,产权就是凭借对企业资产的所有、占有、支配和处置,给所有者和占有者带来一定收益的权利。产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产权就是企业的所有权,以表明产权主体对企业资产的独占和垄断的财产权;广义的产权不仅包括所有权,还包括由所有权派生的权能,如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等权能。产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性:一、产权具有明确性。包括:明确所有者主体,即资产归谁所有、归谁使用等;明确所有者客体,即归某个所有者占有、使用和支配的是哪些资产、哪些权利。二、产权具有独立性。产权关系一经确立,产权主体就可以在合法的范围内自主地行使对资产的各项权利。三、产权具有转让性。包括所有权各项权能在内的整个所有权体系的转让,和保留股权而将所有权的占有、使用、收益与处分权利转让形成法人资产权。四、产权具有收益性。它是指产权所有者凭自己对财产的所有、使用而获取收益的权利,是产权所有者谋取自身利益、实现资产增值的主要手段。五、产权具有责任性。即产权的所有者不仅有对资产获取收益的权利,同时也要对其占有、使用的资产承担风险和责任,如决策失误的责任。所谓产权制度,是指既定产权关系和产权规则结合而成的、且能对产权关系实行有效的组合、调节和保护的制度安排,是围绕企业财产的运营而发生的相关主体间权、责、利关系的制度安排。3.1.2产权制度的内容一个成熟的产权制度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产权界定清晰。即财产是谁的,要很清楚,而且与所有权相关的各种权利的界定也都要清楚。为了使市场交易顺利的进行,必须确立排他性的产权,即通过产权界定,确定谁有权做什么并确定相应的产权规则。二、内部结构合理。第一,明确界定出资人、经营者和生产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第二,出资人通过设立一个最优化的激励约束机制监控经营者的行为,使经营者对个人效用最大化的追求转化为对企业利润最大化、企业效率最大化目标的追求;第三,确立法人财产权,企业法人对法人资产拥有完整的支配、转让和收益权,并对企业债务承担清偿责任;第四,经营者和生产者的利益动机不能雷同,以便提高经营者的监督动机。三、自由流动交易。产权不清晰,企业没有活力,产权不能交易,企业同样没有活力。产权的可流动性是市场平等交易和资源自由流动的必要条件。产权可流动也意味着产权具有可分离的特征,即产权在量上是可以度量的(用市场价格来反映),产权是可以分解的。产权自由交易是产权制度题中应有之意。25 3.2国外产权制度借鉴现代企业制度起源于欧洲的英国、荷兰等国,但是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迅速发展却是在美国。作为微观基础的美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有:一、以个人为基础的产权制度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美国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形成,宪法规定了美国的私有财产制度和自由企业制度。企业制度是美国市场经济的核心,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美国企业制度的特点是自由私人企业制。在美国,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任何人都可以申请开办企业,高度发展的个人产权构成了美国现代企业制度的所有制基础。二、以间接控制为主的所有权约束机制美国企业中占主导地位的股份公司制企业一般分为上市公司或公众化公司和非上市公司或家族公司两类,除了非上市公司中所有者仍然存在较强的直接控制权外,美国现代企业的所有权约束方式主要是通过外部市场为中介行使间接控制。间接控制方式有两个渠道:其一是股票市场,其二是经营者市场。以股票市场来行使所有权间接约束的方式就是股东通过股票市场对董事会或经理的间接控制。美国有着发达的股票市场,股东们以在股票市场上买进或卖出股票的行为来评价经理、企业的经营状况,来影响公司的经营决策。这种通过股票市场,而不是通过股东大会投票的方式,被比喻为“用脚投票”。间接控制方式的另一有效渠道是经营者市场(经理市场)。当客观存在着一个有效的经营者人才市场时,就会从企业外部对经营者形成约束力,许多具有经营才能的人进入被选择范围,在职经营者受到潜在经营者的挑战,这种借助经营者人才市场的竞争加强对在职经营者的监督是有效的。3.3我国民营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创新思路3.3.1我国民营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甘肃省民营企业的产权问题日益突出,现在已经严重地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产权制度问题体现在以下四种民营企业中:一、单人业主制企业。这也是甘肃省民营企业中数量最多的一种企业,称之为“个体工商户”。任何市场经济体制下都会有大量的这类企业存在。这种企业虽然产权明晰,但是做大做强的发展空间较小。一旦这种企业要想扩大发展,就难以仅仅依靠自己的资本积累,而需要与别人合作或者吸收他人的股份。二、合伙制企业。在民营企业中,产权问题最为突出的在合伙制企业中。合伙制企业通常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家庭式企业,“肉烂了也在锅里”,建立之初就没有产权意识。另一种是几个义气相投的朋友合办的企业,创业之初情重于法,没有注意产权问题。但是企业一旦成功,尤其是企业面临分配或发展决策的情况时,就一定会出现种种难以解决的问题。在合伙之初,每个人的投资不同,在企业中的作用也不同,到底按什么进行分配,难免有冲突。或者合伙者对未来经营方针有不同看法,决策时到底谁说了算也会引发冲突。这些现象在目前很多民营企业中都出现了。其结果,或者是由于内部产权争执兄弟反目,朋友成仇人,企业衰落;或者四分五裂另起炉灶。四、“红帽子”企业。即那些实质上为私营企业,通过挂靠、合资等途径注册为集体企业、合资企业甚至全民企业的企业,这是经济体制转型期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状态下特有的经济纠纷和利益矛盾的典型反映。25 “红帽子”民营企业中,四通集团就是一个典型。1984年5月,在没有国家一分钱投入的条件下,四通的创业者借款2万元起步,此后不断发展壮大,但是在进入90年代以后,发展速度有所减缓,、产权不清的缺陷己经严重地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成为四通向现代企业跨越的主要障碍。五、“信息不对称”企业。从更加广义的层次看,民营企业还存在另外一种产权不清的情况,即产权界定是清晰的,但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的信息不对称而使所有者蒙受损失。典型案例是巨人集团。康元公司是巨人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开始由史玉柱本人做法人代表,后来为了便于经营者放开手脚,史玉柱任命当初的经营者为法人代表。结果,康元公司的财务混乱不堪,公司损失了一个多亿。经过调查发现,康元公司的很多债务是不属实的。康元公司问题成为巨人危机的重要起因。3.3.2我国民营产权制度创新思路产权制度创新,即明晰产权归属,改造产权结构,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有效分离,建立多元化、开放式、流动性强的现代产权制度。产权制度是企业制度中的最主要因素,也是最基本的制度要件,是企业制度创新的基础。产权制度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其他制度创新的成效。它规定着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的权利、利益和责任,关系到投资者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和控制关系,也决定着企业的组织形式和企业与外部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是民营企业制度创新中最重要的一环。民营企业要想向更高层次发展,在产权上必须从不成熟的产权制度向成熟的产权制度过渡。针对民营企业现存的产权制度问题,本文认为民营企业产权制度创新应朝着以下三个方向努力:一、产权彻底清晰化产权清晰实际上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指法律意义上的产权清晰;二是指经济意义上的产权清晰。产权清晰是处在任何发展阶段、位于任何规模水平上的民营企业都必须面对并及时解决的问题,刻不容缓。一方面,“红帽子”民营企业应尽快解决与主管部门或挂靠单位之间的产权问题。国有企业改制成为民营企业的,应在改制过程中处理好产权的安排。另一方面,对于合伙制民营企业,应尽快根据其原始出资比例,并结合各自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综合确定各自的产权份额。二、产权结构合理化产权结构的合理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对于处在不同发展阶段和具备不同规模的民营企业来说,产权结构合理化的含义和要求也有所不同。对于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的民营企业而言,产权结构合理化主要指摆脱单一的产权结构形式,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一位知名民企老总曾讲过“老板的股份越来越少,员工的股份越来越多,民营企业才能越做越大,才能真正实现人力资本和货币资本的有效结合”。民营企业要走产权多元化道路,要敢于吸引外部资金的参与,敢于给管理人员和企业员工股份,敢于建立股权、期权激励机制。三、实现产权的可流动性所谓产权流动,是指产权应具有充分的可交易性,即能够顺畅地流动。产权的流动性是实现市场配置资源的一种重要的运行机制,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实现产权的可流动性,一方面是资源配置的需要,使各种资源能进能退、有效配置;另一方面也是产权多元化等改革措施的助推力。而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现代企业在做好生产、经营、管理的同时,更应当注重资本运营,以有效的提升企业盈利能力。而企业进行资本运营的前提条件就是产权的自由流动交易。25 4民营企业治理制度创新4.1治理制度的概念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学者钱颖一认为:“在经济学家看来,公司治理结构是一套制度安排,用以支配若干在企业中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团体一投资者(股东、贷款人)、经理人员、职工之间的关系,并从这种联盟中实现经济利益。公司治理结构包括:第一、如何配置和行使控制权;第二、如何监督和评价董事会、经理人员和职工;第三、如何设计和实施激励机制。我国从事公司治理研究的著名学者李维安教授认为,公司治理是一套赖以指导和控制、管理公司运作的组织机制与规则,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机制。狭义的看,公司治理主要指公司董事会的结构与功能,董事长与总经理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相应的聘选、激励与监督方面的制度安排等内容。广义的公司治理还包括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收益分配与激励机制、财务制度、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系统,企业战略发展决策管理系统、企业文化和一切与企业高层管理控制有关的一系列制度设计。公司治理分为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部分。内部治理是指按照《公司法》所确定的法人治理结构对公司进行的治理,是基于正式的制度安排。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组成,股东大会拥有最后控制权,董事会拥有实际控制权,经理拥有经营权,监事会拥有监督权。这四种权利相互制约,共同构成公司的内部治理权,是公司治理的基础。除了股东、经营者之外,公司还有其他利益相关者,如债权人、雇员、供应商、消费者等,他们构成了公司的外部治理,是一种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公司治理是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的统一。本文认为,公司治理制度主要是基于治理结构之上的关于公司决策、人员激励约束等的制度安排。现代公司治理就是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和机制安排,实现企业内的权利制衡和科学决策,最终达到高效运行、稳定发展,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也就是说,公司治理是为目的服务的手段。这些制度涵盖现代产权制度、现代组织制度和现代管理制度,以及一套与之相匹配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4.2国外治理制度借鉴自从公司治理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以来,美英模式被视为公司治理制度的代表性模式。美英模式,指按美英法系的基本要求订立公司法的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公司治理结构模式,也称为新古典式公司治理模式。机构投资者在股东中占主要地位和依靠外部市场控制公司是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概括说来,美英模式的特点有:一、企业融资以股权和直接融资为主,资产负债率低;公司治理以股东最大化为目标。二、从股权结构看,机构持股者占主体,股权高度分散化;从持股形式上看,机构股东的持股为单项持股,且以“星座式”持股为主(即每个大公司的股份被若干个大法人股东所持有);从持股稳定性看,法人股东持股比较稳定。三、以股票市场为主导的外部控制机制发达,且多采取经营者“股票期权制”的激励机制。25 四、公司治理模式的框架有股东大会、董事会及首席执行官三者构成。其中股东大会是公司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是公司最高决策机构,且大多由外部独立董事组成,首席执行官依附于董事会,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公司不单设监事会,其监督功能由董事会下的内部审计委员会承担,对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则主要借助证券市场设计的激励股票期权制和恶意收购接管约束机制。在过去的20多年里,美国模式无可匹敌的榜样力量使它扩散到整个世界。然而,安然事件的爆发以及安达信等公司所出现的问题,使人们对美国公司治理模式进行重新估量和评价。具体说来,它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董事会缺乏独立性,独立董事不独立;二、审计(包括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独立性存在问题;三、管理层的薪酬过高,期股、期权被滥用,缺乏透明度和有效监督。这些情况的出现与发生从根本上看是由于股权的分散,弱化了股东对公司经营的监控,造成了经营者的短期行为。另外,机构投资者的消极行为也影响了对公司运营的监控。4.3中国民营企业治理制度制度创新的方向民营企业来源不同,发展历程也不同。有从自然人企业、合伙制企业发展而来的,也有从国有企业改组、集体企业改制而来的,还有直接组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这就形成了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目前,民营企业治理模式可以分为三类:“家长制”的集权化治理模式、个人产权为主体的公司治理模式、产权多元化的股份制治理模式。本文以成长期、成熟期规模民营企业完善治理制度威立队民营企业治理制度制度创新进行说明:一、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配套机制虽然民营企业给不了经理人在国有企业里的同等政治地位,但也应建立包括物质、精神两个方面内容的激励机制。物质激励,主要是指建立岗位、绩效、奖励三位一体的激励机制,对业绩显著者给予向上浮动工资或晋升工资等级,其中,对优秀的中、高层管理、技术人员,实行期权、股权激励;对业绩不佳者给予警示直至劝退。精神激励,主要是指晋升职务,提供带薪参加学习进修的机会,为员工今后的发展创造条件等。二、建立内部治理的监督机制民营企业内部监督机制的运作和监督功能的实施,主要是从强化董事会的监督职能和发挥监事会的监督功能着手。董事会作为所有者或股东的代表,不但有管理决策功能,还应拥有对公司经理人员的监督功能。董事会应监督经营人员正确行使其权力,维护公司利益。称职的经理予以解聘,对经理人员侵犯公司利益的行为通过法律手段给予制裁。发挥监事会的监督功能的关键是要赋予监事不受干扰的独立监察权,同时提高监事的业务水平。此外,民营企业老板通过股权(股东大会)用手投票也是重要的内部监督机制之一。三、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民营企业内部的决策应当按照一套科学合理的程序进行,一般可以分为决策准备、决策方案的产生、决策方案的评论和最终决定三个相互衔接的阶段。及时、全面、准确地收集和处理信息是形成科学决策的必要前提,是决策的准备阶段;优化决策方案是决策科学化的关键,即通过调查与预测性研究、制定方案和可行性分析三个步骤来选择出最优方案;最后阶段即决策者对可供选择的方案作最终的选择,此时,决策的民主化是形成科学决策的保障。25 5民营企业管理制度创新5.1管理制度的概念及创新企业管理的发展归纳为工业化前的管理、科学管理时期、现代管理时期。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说。广义的管理制度包罗万象,它涵盖现代企业经营思想、经营战略及领导制度、人才开发、激励机制、组织机构、管理标准及文化特色等。狭义的管理制度也称管理标准、规章制度,是企业所制定的、以书面形式表达的、用以规范企业经济、技术、生产等项活动的条例、规则、程序和办法之集合,是对企业组织中的机构和个体在权力、责任、利益等方面的设定,是各项管理体系、管理流程的具体表达,是企业和劳动者共同遵守的准则与约束。管理创新是指管理者利用新思维、新技术、新方法,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以激进企业管理系统效益的不断提高。按照有关管理创新的定义,不同学者也有不同的看法。我国著名的管理学者魏明杰教授,将管理创新定义为创造一种新的或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这种范式既可以是新的有效整合资源以达到企业目标的全过程管理,也可是某方面的细节管理,至少可以包括以下五个方面情况:一是提出一种新的经营思路并加以有效实施;二是设计一个新的组织机构并使之有效运作;三是提出一个新的管理方式、方法,它能提高生产效率,协调人际关系或能更好地激励员工;四是设计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五是进行一项制度创新。还有学者认为,管理创新就是在建立和完善扎实的管理基础工作、加强实物资源和有形资产管理的同时,不断采用适应市场需求的新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以人为本,重点加强知识资产管理、机遇管理和企业战略管理,有效运用企业资源,把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完善动力。总而言之,企业管理创新包括思想与理念创新、经营战略创新、组织结构创新、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机制与模式的创新、运作流程创新、技术与方式方法创新、市场与产品创新等内容。管理创新是决策层创新、执行层创新和操作层创新的全方位有机结合。5.2国外管理制度借鉴美国是世界上最先实现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从而建立起现代公司制企业制度的国家。19世纪40年代,虽然已经有了相当完善的商业法体系,股票市场也已萌芽,但美国企业几乎还是以小规模和个人经营方式为主的家族企业。在随后的近100年内,美国家族企业开始由家族式企业制度演变成现代公司制企业。根据美国企业史专家钱德勒的研究,19世纪中期以后,外部环境的变化使家族企业感受到巨大的压力,扩大资本规模的要求促使业主不得不超越家族的限制、使经营活动一体化并作进一步的分工,同时雇佣专职经理进行监督和协调。直到20世纪初期,美国的经济体系中仍然含有金融的资本主义和家族式的资本主义要素。例如,当时美国的主要垄断财团摩根、洛克菲勒、杜邦、福特等,大都是由家族控制,父子、兄弟和表姻亲是财团的主要银行和公司的负责人,控制着主要企业的相当份额的股份,决定着整个财团的经营方针。25 20世纪20年代以后广泛出现的现代科学管理运动,特别是制造业专业化管理的普遍形成,使现代公司制企业成为美国经济活动的主角。二战后,美国经济实力不断强盛,美国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急剧对外扩张,股票市场日趋繁荣和不断完善,美国的家族上市企业的股份被大量稀释掉。到20世纪60年代,尽管许多美国公司仍然被家族所控制,但这些公司大部分己经实现了公司所有权和管理权的有效分离,家族成员直接兼任财团大银行和大公司主要负责人的人数大大减少,经理人员控制的比重大幅提升。据当时罗伯特·勒纳的一项研究,在美国最大的200家工业公司中,家族和个人所有的,1929年占66%,1963年下降到15.5%;经理人员控制的,由1929年的34%上升到1963年的84.5%。目前,典型的家族制企业在美国所有企业中所占比例已经很小,并且基本上都实行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由所有者直接经营的著名企业更是凤毛麟角。5.3我国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创新思路5.3.1我国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民营企业管理制度问题典型案例:案例一:脆弱的三株“帝国”一治理与管理问题生产“三株口服液”的三株公司,曾是一个拥有巧万名员工的庞大企业集团,年销售收入最高峰达到80.6亿,创造了中国营销史上的奇迹。但1997年,企业效益开始下滑。而“成都事件”(成都市场部人员未经患者同意,把其作为典型病例进行大范围宣传,导致纠纷)和“常德事件仪湖南常德陈姓老人服用三株口服液后不久死亡,法院最终判定三株口服液为不合格制品,对老人的死亡承担全部责任)的直接打击,几乎在瞬间便葬送掉了这家声震全国的民营企业。三株的问题可归结为两个原因。一是治理问题,没有建立起与规模化生产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公司采用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老板一个人说了算,内部也没有权利制衡机制。虽然设有董事局,但除了吴氏父子外,其他董事局成员没有股份,这种架构从财产关系上看没有实际意义。二是管理问题,三株公司染上了“国企病”。三株集团子公司的最初定位是外派职能部门而非利润中心,管理采用高度中央集权制。随着集团的急剧发展,子公司内不讲效率、不问效益、盲目投入的现象越来越严重。1997年,三株不得不实行转轨,把子公司由执行者变成经营者,进行独立核算。但习惯听命于集团指令性计划的子公司却像笼中鸟,被关的时间长了以后失去了飞的能力,无法适应市场要求。在企业规模扩大的同时,机构臃肿、官僚主义等管理问题出现,原来不足200人的集团公司机关一下子增至2000人,各个部门之间画地为牢,形成壁垒,对市场信号反应严重迟钝。实例二:倒闭的百信鞋业一经营与管理问题曾自称是中国第一家专业连锁店的、辉煌一时的温州百信鞋业,在未得到银行支持的情况下,大量开店,5年间曾在全国发展了100多家连锁百信鞋城,号称拥有30多亿资产。最终,企业资金被连锁店消耗殆尽,资金链终于断裂,创始人因拖欠货款、涉嫌偷漏税而逮捕,百信随之倒闭。仅存的几家门店,也己经卖给了别人,却仍然难抵“巨额债务”。据了解百信内幕的经理人介绍,“严重的家族管理”是导致百信倒闭的重要原因。“创始人李忠文几乎把所有核心和重要部门的权力都交给了他的亲戚朋友,但相互又无制衡。”例如,百信配货中心由几位“亲戚”负责,其中就有人大吃回扣,结果是李忠文失败了,但他的许多亲戚朋友却成了百万富翁。所以,非理性的管理方式、任人唯亲的用人机制和严重缺乏的监督约束机制是致使百信倒闭的深层制度原因。本文认为民营企业管理制度问题存在共性:25 一、战略缺失绝大多数的民营企业,发展壮大靠的不是战略思考,而是抓住了某个机遇,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市场空间很大,基本上产品都是供不应求,民营企业随之兴起。但是,大多数民营企业家不能在经济形势、竞争现状方面作通盘的战略思考。一些民营企业在赚到钱后,管理者就开始以企业家自居,独揽大权,把企业当成自己的私有物,刻意树立绝对权威。在进行企业战略决策时,盲目自信,独断专行,导致整个企业管理水准下降,活力减弱,效率降低,组织僵化,沟通受阻,市场应变缓慢,员工凝聚力和归属感下降,内部腐败分化,争权夺利,派系斗争严重,企业迅速走向衰败。二、运营理念滞后民营企业忽视知识的重要性,经营决策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凭经验。企业战略选择及战略决策制定得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企业的发展前途。民营企业由于经营者文化素质和管理水平低下,容易导致判断错误。在重大事件决策上,一人说了算,缺乏来自内外有效的监控、反馈和约束机制,使得决策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大打折扣。如果民营企业家不及时地去学习并掌握新知识,总是凭经验来做事的话,那么这个企业也就离“滑铁卢”不太遥远了。其次,民营企业忽视人力资源管理。三、管理机制更新缓慢在民营企业发展初期,很多企业靠着机制灵活而迅速发展起来。但是,与国有企业和其他制度化比较高的企业相比,民营企业的管理制度表现出更多的随意性、缺乏全面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大多数民营企业都是从小规模、家族式模式发展起来的,这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家长式”管理模式,企业管理机制往往不健全。中国加入WTO后,国外资本进来了,外资企业的制度优势开始凸现。但遗憾的是,许多民营企业却对此不以为然。5.3.2我国管理制度创新思路本文认为民营企业管理制度创新就是要建立专业的管理层和科学的管理制度,注重战略管理与业务管理相结合,实现科学的管理制度与家族伦理自发约束的有效结合,成立监督机构以制衡决策管理机制,并使管理向着人本管理的方向前进。一、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建立明确的文本式《公司章程》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进行管理制度创新的重点,是建立明确的文本式《公司章程》和相关机构,以保证管理机制的平衡。实际上,在管理制度设计方面,许多民营企业的管理仅凭经验和惯例,造成企业中的“无法可依”,因此,建立明确的文本式《公司章程》是进行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基本前提。在此基础上,民营企业应根据《公司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以《公司章程》为根本制度,建立股东会议事规则和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工作制度等基本制度,同时根据民营企业自身的实际需要,构建企业管理制度的基本框架,制定相关的具体管理办法以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有序进行,同时也为员工之间、企业之间的协调、合作提供制度保障。管理制度的完善是规范管理行为、实施管理创新、全面启动管理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有利于协调各方面关系。二、设立专业的管理层,建立科学决策机制民营企业应当提高管理人才素质,完善管理人才系统的整体结构,建立“智囊团”和各种咨询机构,造成擅长经营和管理、具有战略头脑和现代管理思想的管理层。鉴于中小民营企业无力承担庞大的管理机构,可通过适当的股权开放和人才引进,设立专业的管理层,对业主的决策进行有效制约,改变“一言堂”25 的决策机制,防止业主个人决策的随意性和主观性,保证决策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提高企业规避决策风险的能力。另外,业主自身也应树立科学决策的意识,在多方面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含量。而对于大型民营企业来说,则应坚持由董事会进行集体决策的原则。董事会应当依照法律和《公司章程》的规定行使经营管理决策权,保障出资者、债权人和公司的合法权益。为便于经理层及时对生产经营有关问题做出决策,董事会应将与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非投资项目业务适度授权经理层决策。专业管理层的决策以会议讨论为主要决策形式,以文本文件发放为主要传达途径,对于相关的决策文件应及时备案,以备监督。决策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应严格按确定经营目标、拟定可行方案、评价选择方案、决策实施和反馈四个基本步骤进行。三、科学管理与家族伦理有效结合对中小民营企业而言,家族式管理仍然发挥着较大的功效,因此,实现科学的管理制度与家族伦理自发约束的有效结合,减少业主个人“有限理性”和‘有限精力”的限制,是实现民营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有效路径选择。在坚持实行文本式制度管理的同时,并不完全否定家族伦理的制约,借鉴日本企业管理制度中的理性成分,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实行文本式的硬制度和家族伦理“软制度”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这样既有刚性的外在约束,又有柔性的内在伦理约束,同样可以保证企业管理的功效。四、成立监督机构以制衡决策管理机制现实的经济生活中,许多民营企业没有相应的监督机构,或者监督机构形同虚设,不能真正发挥监督的作用。没有监督的管理是随意的管理,缺少监督,就不可避免决策中的主观性、盲目性和经营管理中的随意性。在中小型的民营企业管理制度中,设立执行监事或独立监事是必要的。监督人员可由内部家族成员或外部专业人才担任,并依据本企业的实际人员构成来分配监督机构中外来人员和家族内部人员的比重。在大型民营企业中,应充分发挥监事会的作用。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以出资人代表的身份行使监督权力,并努力发挥好监督作用。为保证监事会的权力落到实处,必须坚持监事会主席或代表列席董事会、参加有关部门的重要会议,以便于了解情况、参与决策。使其既能在参与研究企业重大问题决策时直接行使监督职权,又通过监事会会议、检查监事会决议的实施情况、向股东会报告工作等形式发挥监督作用,以便保证监督的及时性、针对性、客观性和全面性。综上所述,民营企业的制度创新,必须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要在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理论方法和经验的同时,重视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不断总结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经验,使民营企业的发展迈上新的台阶。6结论制度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任何一个希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企业,都不可忽视作为企业生存基础的制度建设与制度创新。我国民营企业处于发展的关键节点,面临国内外竞争的诸多挑战,加强制度创新,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管理的科学化与现代化是今后一个阶段发展的重点,也是民营企业突破当前成长限制的重要着力点。本文在借鉴相关企业制度与制度创新理论的基础上,论述了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和问题,特别是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障碍,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构建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体系,以提升我国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我国民营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的主要结论有:一、制度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至关重要,民营企业尽管其发展起点和现实状况存在差异,但都面临着以产权主体为代表的构成、企业管理的科学性、出资者对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等为代表的问题,只有通过进行企业制度创新,建立一整套有效的企业制度,才能保证民营企业的成功和可持续性发展,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形成竞争力。25 二、我国民营企业的制度创新有自己的独特性,驱动制度创新的力量包括对知识依赖程度的增强、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和竞争格局的变化等,这就使得我国民营企业制度创新面临独特的内、外部条件,必须坚持一套合理有效的原则,制度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三、民营企业制度创新是一个动态的制度创新,民营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形包括发展状态、组织形式、存在问题等选择适合自己的制度创新途径。我国民营企业的制度创新应从企业的产权制度、管理制度、激励制度三个方面进行系统创新,以使我国民营企业形成产权清晰、管理科学、有效激励的新的企业制度,使民营企业突破所面临的制度性制约,实现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和可持续性发展。25 参考文献[1]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三联书店,1994[2]约瑟夫·熊彼特.何畏,易家详等译.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3]科斯,诺斯,威廉姆森著.刘刚等译.制度、契约与组织一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的透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4]钱得勒著.重武译.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5]林汉川、魏中奇.中小企业存在与发展[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6]奈杰尔·金·尼尔·安德森著.冒光灿,关海峡译.组织创新与变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7]厉以宁等.怎样组建股份制与股份制企业[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8]陈志新.当前民营企业的制度创新研究[J].环渤海经济望,2005[9]孙海英.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研究[J]价值工程,2010[10]吴天凤.家族式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动力机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11]吕萌.轮民营企业制度创新[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12]卿涛.民营企业的制度缺陷与制度创新[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4[13]马红军.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理性思考[J].经济问题探索,2003[14]王宝荣.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驱动因素及发展方向[J].广西大学学报,2003[15]王国保.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探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3[16]马超凌文辁.民营企业制度创新探析[J].企业活力—改革探索,2004[17]黄明元.民营企业制度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性[J].发展论坛,2006[18]张春明.浅议民营企业的制度创新[J].现代企业,2006[19]胡慎言.浅议中小民营企业制度创新[J].经营与管理,2005[20]吴敏.我国民营企业的现状及其发展模式[J].经济体制改革,2005[21]周国荣.中小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理论探索[J].福建农林大学报,2004[22]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三联书店出社,1994[23]舒尔茨.制度与人的经济价值的不断提高【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版,19942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