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管理在學校經營上的應用

策略管理在學校經營上的應用

ID:46247534

大小:315.06 KB

页数:40页

时间:2019-11-22

策略管理在學校經營上的應用_第1页
策略管理在學校經營上的應用_第2页
策略管理在學校經營上的應用_第3页
策略管理在學校經營上的應用_第4页
策略管理在學校經營上的應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策略管理在學校經營上的應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教育組織行為專題研究分組報告策略管理與學校經營策略的內涵報告學生:張素蓮968D005鍾燕玲968D016賴國忠968D010曾淑汝968D01李文玲968D007指導教授:盧俊成博士策略管理與學校經營策略的內涵壹、前言策略可以幫助企業在千頭萬緒的經營課題中,選擇當前應關注的重點,好的策略可以為組織創造開拓良好的生存空間,明確的策略也可以指導組織內各種功能政策的取向(司徒達賢,2003)o換句話說,企業的策略決定了下面一層的目標,由這個目標又決定了更下一層的決策,因此

2、策略可以說是企業的最高指導原則(湯明哲,2003)o—般而言,企業或其他非營利機構,為了配合外界環境、服務對象及競爭情勢之變化,不能一味埋首苦幹或只管投入資源,而必須在這些努力之前,先行選擇其努力的方向,以求投下之資源能夠產生最佳效果(許士軍,2004)o簡言之,策略影響「效能」(effectiveness),執行主要影響「效率」(efficiency),而比較重要地仍然是「做正確事」(dotherightthings),其次才是「用正確方式做事」(dothethingsright)(ffi忠賢,200

3、2)o《孫子兵法》中也有:「故上兵伐謀,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之說。過去學校的同質性很高,如今受到各種環境生態的改變,學校再也無法自外於環境的變化,學校經營者對環境的敏銳度甚於從前,也由被動的反應傾向主動了解,因應環境變化,學校必須跟隨企業策略建立異質特色,重點發展,建立市場區隔,才能適應環境、吸引顧客,永續經營(林易蓉,2002)o鄭燕祥(2003)指出現行的教育改革是以未來取向、全球化、本地化、個別化、民營化、社區涉入及多層面發展為主,這些改革驅使學校領導以策略性的態度,為這些的改變及對學校的相關影響

4、作準備。吳清山和林天祐(2002)亦認為值此教育改革如火如荼推動之際,以及社會快速變遷的時代,學校領導者如能採用策略管理,執行各種變革策略,善用學校教育資源,強化學校成員教育改革動力,則將更能發揮學校教育績效。可見,策略的訂定不僅對一般企業有其重要性,對於學校組織之經營也應有其需求。策略管理近年來成為企業界的新寵,然而它並非流行下的產物,而是管理學因應環境變化的大躍進,其概念和模式,引用在各個領域,甚至於教育都使組織的效能有顯著的改善。學校組織雖不同於企業組織,然於開放系統,企業典範中的績效追求與追求效

5、能的學校組織有異曲同工之妙,競爭的市場機制、與環境互動的網絡關係和顧客至上的理念也與學校近年所強調的教育市場彳匕全面品質管理、學校本位管理不謀而合,學校過去借重企業而獲致的成功經驗,使學校有信心援引企業界的管理思潮、革新的經驗、內涵、變革趨勢,可使學校效能提昇。綜言之,策略管理對於中小學校長經營學校確有其參考價值,國民中小學運用策略管理能有效增進學校效能。貳、策略的沿革—、策略管理的背景與進程Valentine(1991)指出策略管理的概念起始於1947年的非營利組織,VonNeumann&Morgen

6、stern在其合著的「競局理論」中使用策略概念,成為將策略運用於企業的第一批學者。在1960年RobertMeNamara擔任國防部長,在電腦前監督第一階段越戰;哈佛大學教授JohnKennethGalbraith寫了「新工業:描述大型機器是公司將支配我們的生活,萌生企業策略概念。吳天方、郭淑惠(1999)也指出著名的策略理論家安索夫(Ansoff)曾於1950年代發展出所謂的「長期規劃」的管理制度,其後又提岀「策略規劃」的概念。然而策略管理的興起卻一直到1962年美國著名學者AflredChandle

7、r發表其名著《策略與組織結構》(StrategyandStructure),其認為策略是決定企業的長期基本目標,以及達成此目標所應採取的行動與資源配置的方式,策略才受重視。近年來全球競爭環境改變、組織強調變革再造、績效責任等,使管理風潮再度吹向「策略」,策略管理成為領導人在丕變的環境中求生存的新興指標oIgorAnsoff和KenAndrews於1965年發表經典鉅著「企業策略概念」及「企業策略」,此時期的策略是建立在理性幻想和控制上,當時沒有一個大企業不作策略規劃,直至今日,企業仍會意圖描繪岀公司未來

8、五年的發展情形。張仁家趙育玄(2001)並指出策略管理的進程:歷經1940至1950年代的「結構■執行■績效」模式(Bain,1959;Mason,1949)或1980年代的初期「競爭力模式」(Porter,1980)與末期的「策略衝突模式」(Shapiro,1989)及1980年至1990年代的「資源基礎模式」(PrabaladGHamel,1990;DierickxGCool,1989),乃至於最近的「動態模式」(Teece,Pisa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