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理想国》心得76

读《理想国》心得76

ID:44658455

大小:1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4

读《理想国》心得76_第1页
读《理想国》心得76_第2页
读《理想国》心得76_第3页
读《理想国》心得76_第4页
资源描述:

《读《理想国》心得7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理想国与论语的感悟及对比会计1403班吴铮文20141905063读《理想国》之前,我看过这样一则评说:柏拉图的《理想国》对话,为四方知识界必读之书。见仁见智,有乎其人。毁之誉之,各求所安。关键在于细读,慎思明辨之后,确有心得,百家争鸣可也。否则断章取义,游谈无根,那就无意思。这段话,对我读《理想国》很有影响。读《理想国》,就不能不了解其成作的时代背景。作者柏拉图出生于公元前427年,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第四年。父母都是望族,优越的家庭条件和雅典传统,使柏拉图青少年时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柏拉图时代的雅典已经处于

2、衰落时期,政局不稳,就在柏拉图从20岁起学于苏格拉底的七八年间发生了几件重大的事件:伯罗奔尼撒战争最终以雅典失败而结束;接着“三十償主”推翻民主制度,但因施行暴政,仅存八个月又被人民群众推翻;雅典恢复民主制度,但又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了苏格拉底。苏格拉底之死给柏拉图以深刻的刺激和影响。这种深刻,从柏拉图的《第七封信》部分内容可看出。《理想国》写于柏拉图壮年时期,融合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是体现柏拉图思想的重要著作,也是柏拉图中期思想的代表。《理想国》正是柏拉图基于自己理想的建立正义国家的构想。柏拉图用“以大见小

3、”的方法来确定什么是正义,先分析在城邦中正义是如何确立起来的,发现城邦的正义体现在各阶层各司其职,城邦和谐有序。这是“大”的正义,对应于“小”的心灵来说,正义就是心灵个部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达到和谐有序。最后,柏拉图在比较中证明,对城邦和个人来说,只有正义才能幸福。《理想国》一书,震古烁今。《论语》是一部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根据当时孔子的言行记录整理而成的儒家经典著作。现存《论语》二十七篇,一万一千余字。《论语》集中体现了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大思想家孔子的思想,是一部传世之作。于丹教授曾在《于丹〈论语〉心得》

4、后序中这样介绍《论语》的温度:“它不烫手,不冷漠,略高于体温,亘古不变。”为什么《论语》能历千年而不衰,始终魅力无限呢?这就在于《论语》这部经典著作自身所体现出的人类永恒的道德取向以及价值判断。其影响遍及政治、思想、文化、教育、伦理道德等诸多领域,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大标识。《论语》是中国两千多年来主流文化的活水源头。宋代第一位宰相赵普曾经有语“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的魔力和魅力。《论语》没有成系统的故事情节,有的只是零星语录,吉光片羽。初读它,难免失之浮光掠影、支离破碎,但它的魅力恒久远,千载以降,仍

5、在激励着我们,感动着我们,教化着我们。当今社会从学校教育到社会宣传,大到以爱国为核心,强化团结和谐、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把克己奉公,乐于奉献的人颂为德高之人,现在社会上老幼皆知的风尚当属胡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小到集体、家庭中提倡互敬互爱,团结协作。追根溯源,这些思想理念的本源当属《论语》。女口: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论语》与《理想国》中的教育都指向建构一个以等级制为基础的德治国家,其本质上显示出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但是在德治国家目标的

6、建构上却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逻辑路径。《论语》与《理想国》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上的异同,同样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方面。通过对比研究发现,《论语》与《理想国》可给我们带来这样的启示:要正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高度重视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并扬弃其德治思想,以法治的理念丰富和发展当代思想政治教育。《论语》和《理想国》这两部原典体现出中西文化初期个人意识的形态。两部作品中个人与群体的关系具有相异性,体现出儒家的"反向性“传统和西哲的“二元对立“传统的区别。在全球化背景下,中西哲学之下相异的个人意识可以在一个“

7、和而不同“的原则下交流和互相促进,来消除中国哲学下的个人意识的束缚和抚平西方哲学下的个人意识在与社会的“切割“中留下的疤痕。论语充分表达了对人的伦理规定,而理想国主要是批判、提出理论和建议。中西方差别在这一点上大概是非常明显的了一一中国通常是在人伦背景下考虑人之为人,以道德氛围克制人的欲望,自己压抑自己;而西方自古就承认人的欲望本性,把个人当作自由的原子实体,通过大量理性客观的语言论述来构建秩序。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正义”观念,提倡对人行为的理性制约;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仁人”思想,提倡道德的内

8、化作用。“正义”就是守法践约,自己主宰自己,自身内秩序井然,自己灵魂里的各个部分相互干涉并接受理性的统治;“仁人”是从亲缘关系扩展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合理的秩序(礼)来维系人际间的关系,从而立人道之极,实现理想的完美人格。柏拉图认为天下大乱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并不能真正了解知识的内涵,孔子认为出现礼崩乐坏的原因在于人们缺乏宽厚仁爱之心。因此,柏拉图提出了“正义”观念,重建标准来衡量一切是非曲直,并提倡哲学王治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