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讲义 (31

中医儿科学讲义 (31

ID:29119058

大小:4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6

中医儿科学讲义 (31_第1页
中医儿科学讲义 (31_第2页
中医儿科学讲义 (31_第3页
中医儿科学讲义 (31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医儿科学讲义 (3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单元 其他疾病 紫癜  发病特点  紫癜是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以血液溢于皮肤、黏膜之下,出现瘀点瘀斑,压之不退色为其临床特征,常伴鼻衄、齿衄,甚则呕血、便血、尿血。  本病包括西医学的过敏性紫癜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好发年龄为3~14岁,尤以学龄儿童多见,男性多于女性,春秋两季发病较多。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年龄多在2~5岁,男女发病比例无差异,其死亡率约1%,主要致死原因为颅内出血。  病因病机  内因:小儿素体正气亏虚。  外因:外感风热时邪及其他异气。  本病病位在心、肝、脾、肾。  风热之邪与气血相搏,热伤阻络,迫血妄行,溢于脉外,渗于

2、皮下,发为紫癜。邪重者,还可伤其阴络,出现便血、尿血等。若血热损伤肠络,血溢络外,碍滞气机,可致剧烈腹痛;夹湿流注关节,则可见局部肿痛,屈伸不利。  若小儿先天禀赋不足,或疾病迁延日久,耗气伤阴,均可致气虚阴伤,病情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气虚则统摄无权,气不摄血,血液不循常道而溢于脉外;阴虚火旺,血随火动,渗于脉外,可致紫癜反复发作。  诊断与鉴别诊断  过敏性紫癜:发病前可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服食某些致敏食物、药物等诱因。紫癜多见于下肢伸侧及臀部、关节周围,为高出皮肤的鲜红色至深红色丘疹、红斑或荨麻疹,大小不一,多呈对称性,分批出现,压之不退色。    可伴有腹痛、呕吐

3、、血便等消化道症状,游走性大关节肿痛,及血尿、蛋白尿等。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血块收缩时间均正常。应注意定期检查尿常规,可有镜下血尿、蛋白尿。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皮肤、黏膜见瘀点、瘀斑,瘀点多为针尖样大小,一般不高出皮面,多不对称,可遍及全身,但以四肢及头面部多见。可伴有鼻衄、齿衄、尿血、便血等,严重者可并发颅内出血。血小板计数显著减少,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束臂试验阳性。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首先根据起病、病程、紫癜颜色等辨虚实;其次要注意判断病情轻重。  治疗原则:实证以清热凉血为主;虚证以益气摄血、滋阴降火为主。  辨证论治  风热伤络证  证候:

4、起病较急,全身皮肤紫癜散发,尤以下肢及臀部居多,呈对称分布,色泽鲜红,大小不一,或伴痒感,可有发热、腹痛、关节肿痛、尿血等,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散邪,清热凉血。  代表方剂:连翘败毒散。  血热妄行证  证候:起病较急,皮肤出现瘀点瘀斑,色泽鲜红,或伴鼻衄、齿衄、便血、尿血,血色鲜红或紫红,同时见心烦、口渴、便秘,或伴腹痛,或有发热,舌红,脉数有力。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代表方剂:犀角地黄汤。  气不摄血证  证候:起病缓慢,病程迁延,紫癜反复出现。瘀斑、瘀点颜色淡紫,常有鼻衄、齿衄,面色苍黄,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头晕心慌,舌淡苔薄,脉细

5、无力。  治法:健脾养心,益气摄血。  代表方剂:归脾汤。  阴虚火旺证  证候:紫癜时发时止,鼻衄齿衄,血色鲜红,低热盗汗,心烦少寐,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舌光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代表方剂:大补阴丸、知柏地黄丸。    预防与调护  过敏性紫癜要尽可能找出引发的各种原因。积极防治上呼吸道感染,控制扁桃体炎、龋齿、鼻窦炎,驱除体内各种寄生虫,不吃容易引起过敏的饮食及药物。  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要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麻疹、水痘、风疹及肝炎等疾病,否则易于诱发或加重病情。  饮食宜清淡、富于营养、易于消化。呕血、便血者应进半流质饮食,忌硬食

6、及粗纤维食物。忌辛辣刺激食物。血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平素可多吃带衣花生仁、红枣等食物。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发病特点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简称佝偻病,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致使钙磷代谢失常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以正在生长的骨骺端软骨板不能正常钙化,造成骨骼病变为其特征。  病因病机  本病病机主要是脾肾虚亏,常累及心肺肝。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  早期多汗、烦躁等神经兴奋性增高的症状无特异性,因此仅根据临床表现诊断的准确率较低。要结合患儿年龄、季节、早产、日光照射或维生素D摄入不足以及母亲孕期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可疑病例可做X线长骨检查和血清生化检测

7、以助诊断。  鉴别诊断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出生3个月后呈现生长发育迟缓,体格明显矮小,出牙迟,前囟大而闭合晚,神情呆滞,腹胀,食欲不振等。患儿智力低下,有特殊面容。  脑积水:中医学称“解颅”。发病常在出生后数月,前囟及头颅进行性增大,且前囟饱满紧张,骨缝分离,两眼下视,如“落日状”。X线片示颅骨穹隆膨大,颅骨变薄,囟门及骨缝宽大等。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采用脏腑辨证,辨别以脾虚为主或肾虚为主。  治疗原则:以调补脾肾为要。  辨证论治  肺脾气虚证  证候:多汗夜惊,烦躁不安,发稀枕秃,囟门增大,伴有轻度骨骼改变,形体虚胖,肌肉松软,食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