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114532
大小:34.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16
《中医儿科学讲义 (2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单元 脾系病证 细目一:鹅口疮 发病特点 病因病机 诊断与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其他疗法 预防与调护 发病特点 鹅口疮是以口腔、舌上蔓生白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口腔疾病。因其状如鹅口,故称鹅口疮;因其色白如雪片,故又名“雪口”。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见于初生儿,以及久病体虚婴幼儿。 病因病机 由胎热内蕴,口腔不洁,感受秽毒之邪所致。 其主要病变在心脾。 因舌为心之苗,口为脾之窍,脾脉络于舌,若感受秽毒之邪,循经上炎,则发为口舌白屑之症。 诊断要点 多见于新生儿,久病体弱者
2、,或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患者。 舌上、颊内、牙龈或上颚散布白屑,可融合成片。重者可向咽喉处蔓延,影响吸奶与呼吸,偶可累及食管、肠道、气管等。 取白屑少许涂片,加10%氢氧化钠液,置于显微镜下,可见白色念珠菌芽孢及菌丝。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本病重在辨别实证、虚证。 实证一般病程短,口腔白屑堆积,周围红,疼痛哭闹,尿赤便秘;虚证多病程较长,口腔白屑较少,周围不红,疼痛不著,大便稀溏,食欲不振,或形体瘦弱等。 治疗原则 本病属邪火上炎,治当清火。 实火——清泄心脾积热; 虚火——滋肾养阴
3、降火。 病在口腔局部,除内服药外,当配合外治法治疗。 分证论治 心脾积热证 证候:口腔满布白屑,周围黏膜红赤较甚,面赤,唇红,或伴发热、烦躁、多啼,口干或渴,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薄白,脉滑或指纹青紫。 治法:清心泻脾。 代表方剂:清热泻脾散。 虚火上浮证 证候:口腔内白屑散在,周围红晕不著,形体瘦弱,颧红,手足心热,口干不渴,舌红,苔少,脉细或指纹紫。 治法:滋阴降火。 代表方剂:知柏地黄丸。 西医治疗 2%碳酸氢钠溶液于哺乳前后清洗口腔,制霉菌素甘油涂患处,1日3~4次
4、。 预防与调护 孕妇注意个人卫生,患阴道霉菌病者要及时治愈。 注意口腔清洁,婴儿奶具要消毒。 注意小儿营养,积极治疗原发病。长期用抗生素或肾上腺皮质激素者,尽可能暂停使用。 注意观察口腔黏膜白屑变化,如发现患儿吞咽或呼吸闲难,应立即处理。 细目二:口疮 发病特点 病因病机 诊断与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其他疗法 发病特点 小儿口疮,以齿龈、舌体、两颊、上颚等处出现黄白色溃疡,疼痛流涎,或伴发热为特征。若满口糜烂,色红作痛者,称为口糜;溃疡只发生在口唇两侧,称为燕口疮。 本病可单独
5、发生,也可伴发于其他疾病之中。口疮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发病年龄以2~4岁为多见,预后良好。若体质虚弱,则口疮可反复出现,迁延难愈。 病因病机 病因:外感风热之邪;或饮食不节,蕴积生热;或禀赋不足,气阴两虚。 其主要病变在心脾胃肾。 因脾开窍于口,心开窍于舌,肾脉连舌本,胃经络齿龈,若风热乘脾,或心脾积热,或虚火上炎,均可熏蒸口舌而致口疮。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 有喂养不当、过食炙煿或外感发热的病史。 齿龈、舌体、两颊、上颚等处出现黄白色溃疡点,大小不等,甚则满口糜腐,疼
6、痛流涎,可伴发热或颌下淋巴结肿大、疼痛。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偏高或正常。 鉴别诊断 鹅口疮:多发生于初生儿或体弱多病的婴幼儿。口腔及舌上满布白屑,周围有红晕,其疼痛、流涎一般较轻。 手足口病:多见于4岁以下小儿,春夏季流行。除口腔黏膜溃疡之外,伴手、足、臀部皮肤疱疹。 分证论治 风热乘脾证 证候:以口颊、上颚、齿龈、口角溃烂为主,甚则满口糜烂,周围黏膜焮红,疼痛拒食,烦躁不安,口臭,涎多,小便短赤,大便秘结,或伴发热,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紫。 治法:疏风散火,清热解毒
7、。 代表方剂:银翘散。 心火上炎证 证候:舌上、舌边溃疡,色赤疼痛,饮食困难,心烦不安,口干欲饮,小便短黄,舌尖红,苔薄黄,脉数,指纹紫。 治法:清心凉血,泻火解毒。 代表方剂:泻心导赤散。 虚火上浮证 证候:口腔溃疡或糜烂,周围色不红或微红,疼痛不甚,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神疲颧红,口干不渴,舌红,苔少或花剥,脉细数,指纹淡紫。 治法:滋阴降火,引火归原。 代表方剂:六味地黄丸加肉桂。 其他疗法 冰硼散少许,涂敷患处,1日3次。用于风热乘脾证、心火上炎证。 锡类散少许,涂敷患处,
8、1日3次。用于心火上炎证、虚火上浮证。 吴茱萸适量,捣碎,醋调敷涌泉穴,临睡前固定,翌晨去除。用于虚火上浮证。 细目三:泄泻 发病特点 病因病机 诊断与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发病特点 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季节发病率为高。不同季节发生的泄泻,其证候表现有所不同。2岁以下小儿发病率高,因婴幼儿脾常不足,易于感受外邪、伤于乳食,或脾肾气阳亏虚,均可导致脾病湿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