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测定食品中的砷论文

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测定食品中的砷论文

ID:26742912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9

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测定食品中的砷论文_第1页
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测定食品中的砷论文_第2页
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测定食品中的砷论文_第3页
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测定食品中的砷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测定食品中的砷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测定食品中的砷论文【摘要】目的建立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测定食品中砷的方法。方法采用微波消解处理样品,原子荧光法测定,进行了消解条件、仪器条件、精密度、回收率等实验。结果方法的检出限为1.68ng/ml,在0.0028-0.05μg/ml范围内,相关系数r=0.9993,回收率在92.4-101.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4.03%。结论微波密闭消解样品,消化过程节约试剂,防止试样中待测元素的损失,干扰少.freell。用超纯水稀释成ρ(As)=1μg/ml标准使用液(临用现配);硝酸:优级纯(ρ20=1.42g/ml);30%过氧化

2、氢,分析纯;硫脲—抗坏血酸(50g/L),称取硫脲和抗坏血酸各5g,溶于100ml水中。硼氰化钾溶液(10g/L):称取2.5g硼氰化钾并使其溶于250ml5g/L的氢氧化钾溶液中;载液:盐酸溶液(2%)。1.3样品处理称取约1.00g食品样品于溶样杯内,加硝酸6ml,放在180℃的电热板上,加热到硝酸黄烟帽尽(约15-20min),取下,放置室温;再加硝酸5ml,过氧化氢1.5ml,置入微波炉内,一档3min,二档5min,三档3min,加压消解;取出后加5ml水,置于180℃的电热板上加热,待水挥发尽干,再加入1.25ml硫酸,继续放在1

3、80℃的电热板上驱赶硝酸,至水挥发完。冷却后,用水将内容物定量转入25ml比色管中,其间加入2.5ml50g/L硫脲—抗坏血酸,补水至刻度,混匀备测。1.4仪器条件2灯电流:50mA,负高压:270V;载气流量:400ml/min,屏蔽气流量800ml/min;延时时间0s,读数时间:10s;原子化器高度8mm。1.5标准曲线分别吸取砷标准应用液0.50、1.00、2.00、4.00、8.00、10.00ml于25ml比色管中,分别加入2.5ml50g/L硫脲—抗坏血酸及12.5ml(1+9)硫酸,超纯水定容至刻度,放置30min后上机测定。

4、以荧光强渡为纵坐标,以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其相关系数直线回归方程为Y=36377.83X-5.43,r=0.9993。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结果和讨论2.1消化结果与酸用量和微波时间的关系当预消化的酸用量小于6ml、微波消化酸用量小于5ml时,不能彻底消化。预消化的酸用量大于7ml时,在预消化时,样液能够溅出,因此选用预消化酸用量为6ml,微波消化酸用量为5ml。微波时间1档3min,二档5min,三档2min时,样品完全消解。考虑到让不同的样品都能消化彻底,因此选择微波时间微1档3min,二档5min,三档3min。2.2

5、仪器条件的选择结果2.2.2灯电流本实验选用50mA可以得到很好的灵敏度及稳定性,试验表明灯电流增大,被测样品和空白的荧光强度都随之增大,同时灯电流过大会降低灯的使用寿命。2.2.1负高压试验表明负高压为270V时,荧光强度稳定,随着负高压的增大,荧光强度增大,噪声也增大,所以负高压过高或过低荧光信号的强度都不稳定。2.2.3原子化器高度测定结果证明,原子化器的高度与被测样品所产生的荧光强度密切相关,原子化器高度为8mm时,荧光强度最高,故选择原子化器高度为8mm。2.2.4屏蔽气和载气流量在确保灵敏度的情况下,选择稍大的载气流量可获得较稳定

6、的荧光信号,本实验选择流量分别为400ml/min和800ml/min。2.3硼氢化钾浓度及酸度的选择分别测定5g/L、10g/L、15g/L、20g/L、25g/L5种浓度的硼氢化钾溶液对砷的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g/L-15g/L的范围内荧光强度无明显变化,故选择了10g/L的硼氢化钾浓度。三价砷离子在盐酸介质中比较稳定,因此选择盐酸溶液作为载流,而盐酸浓度对砷的荧光强度也有较大的影响,在上述硼氢化钾浓度选定的情况下,选用了2%的盐酸浓度作为载流。2.4方法的检出限用选定的最佳条件,按试验方法对试剂空白溶液连续测定11次,以3倍的

7、标准差计算砷的检出限为1.68mg/ml。2.5、准确度实验2.5.1回收率实验:四份样品,加入一定量的标准溶液,按方法测定,回收率在92.4-101.4。2.5.2标准物质的测定:对国家标准样品小麦粉(GB.2003.57-5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