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本《大乘二十颂论》研究

梵本《大乘二十颂论》研究

ID:9071811

大小:9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4-16

梵本《大乘二十颂论》研究_第1页
梵本《大乘二十颂论》研究_第2页
梵本《大乘二十颂论》研究_第3页
梵本《大乘二十颂论》研究_第4页
梵本《大乘二十颂论》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梵本《大乘二十颂论》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梵本《大乘二十颂论》研究韩廷杰龙树著《大乘二十颂论》,宋代施护于公元十世纪译为汉,收于《大正藏》卷三十,另有两个藏译本,第一个藏文本是由印度学者旃陀罗鸠摩罗(candrakumāra)和藏人Loksāvasakya‘od合作翻译的,第二个藏文本是克什米尔学者阿难陀(ananda)和藏人Lotsāvagragsabyorsesrab合作翻译的。梵文本大约是八、九世纪在印度莎罗陀(śārada)的一个寺庙发现的。经维杜舍迦罗·波答恰尔耶(VidhushekharaBhattacharya)校订,于1931年发表。

2、《大乘二十颂论》全文皆为诗体,篇幅不长,各版本之间差距很大,混乱不堪。汉文本共24颂,梵文本共28颂,前七颂(第七颂后半脱落)汉本无。虽然这七颂也讲到空,但更主要的是讲菩萨十地,第四首诗和第五首诗抄自《入楞伽经》。第四首诗如下:唯心而无相,诸住及成佛,过去现在及将来,诸佛都是这样说。这很像菩提流支译《入楞伽经》卷七的一首诗:诸行及佛地,去来现在佛,三世说如是。《大正藏》)卷16,第555页。实叉难陀译《大乘入楞伽经》卷五的一首诗,与此大致相同:诸住及佛地,唯心无影相,此是去来今,诸佛之所说。同上,第619页。

3、梵本第五首诗如下:第七地只有想,第八地无相。以后二地即安住在这里,剩下的一地属于我自己。这很像菩提流支译《入楞伽经》卷七的一首诗:七地为心地,无所有八地,二地名为行,余地名我地。同上,第555页。实叉难陀译《大乘入楞伽经》卷五的一首诗与此大致相同:七地是有心,八地无影像,此二地名住,余则我所得。同上,第619页。9第六首诗和第七首诗,在《楞伽经》找不到对应的诗,但基本内容与《楞伽经》大体一致。由此可见,前七首诗受《楞伽经》的严重影响是肯定无疑的。《楞伽经》是唯识所依据的六经之一,是大乘佛教的后期经典,已经出现

4、某些密教倾向,如一开始就向毗卢遮那佛致敬,卷十七出现咒语等。抄手把这七首诗抄在《大乘二十颂论》前面,不知是什么原因,很可能是抄错了,也许是用这七首诗和《大乘二十颂论》来印证密教理论。译者施护的译笈以密教经典为主。由此推测,《大乘二十颂论》的作者龙树,不是中观学派创始人龙树,而是印度佛教史上的第二个龙树,他是密教创始人。西藏多罗那他著《印度佛教史》,认为印度佛教史有两个龙树。《大乘二十颂论》出现的真如、唯心等词,显然与中观学派创始人龙树思想相违,而与唯识思想一致。《大乘二十颂论》把中观、唯识理论揉合在一起,这正

5、是密教理论特征。除开头的七首诗以外,梵本和汉译本的差距仍然很大,汉译本的第六颂、第十一颂,梵本无。梵本的第二十颂相当于汉译本的第十八颂和第十九颂,梵本第十八颂相当于汉译本的第二十颂,梵本第十九颂相当于汉译本的第二十二颂,梵本第十七颂相当于汉译本的第二十三颂,梵本的第二十一颂相当于汉译本的第二十四颂。巫白慧教授在其英文著作《印度宗教与哲学》一书的末尾,附有《大乘二十颂论》(梵汉对照本),他用的梵本和波答恰尔耶校勘本有很多不同。巫教授用的版本和波答恰尔耶校勘本比较起来,用语及语法都很规范,这个版本很可能经过后人的

6、加工。译者施护(dānapāla,?——1018),据《补续高僧传》卷一等载,他是北天竺乌填曩国(udyāna)人,太平兴国五年(980年)与天息灾来到开封,宋太宗于太平兴国寺西建立译经传法院,请施护译经,先后译出《无能胜幡王如来庄严陀罗尼经》三卷、《守护大千国土经》三卷、《大力明王经》二卷等。于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译《大乘二十颂论》一卷。宋真宗为制《继圣教序》,赐施护三藏朝奉大夫光禄卿及传法大师称号。本文拟对梵本《大乘二十颂论》逐字逐句分析,并与汉译本进行对比研究,以期更准确理解这部极其重要的大乘论典

7、。najñānācchūnyatānāmakācidanyāhividyate∣viviktāvyatirekitvamvivekasyayatomatam‖1‖译:因为没有任何空性被认为是与智相异,它不离识别,从而有识别之意。释:na(没,不)是不变词,jñānāt(智,t在初音ś前,尾音t变为c,而ś变为ch),是中性、单数、从格,nāma(原意为名,这里起加强语气的作用)是中性、单数、体格,kācit(任何)是阴性、单数、体格,t因遇元音a,所以变为d。anyā(相异)是阴性、单数、体格,hi(因为)是

8、不变词,vidyate(了知,认为)是现在时、被动语态、单数、第三人称,viviktāvyatirekitvam(不离识别,m因遇半元音v,所以变为m)是中性、单数、体格,vivekasya(识别)是阳性、单数、属格,yatah(从而,ah因遇浊音m,所以变为o)是不变词,matam(意)是中性、单数、体格。dvayaśūnyamhivijñānamanyathānaprasajyate∣dvay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