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百法明门论学诚法师讲解

大乘百法明门论学诚法师讲解

ID:9003958

大小:4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14

大乘百法明门论学诚法师讲解_第1页
大乘百法明门论学诚法师讲解_第2页
大乘百法明门论学诚法师讲解_第3页
大乘百法明门论学诚法师讲解_第4页
大乘百法明门论学诚法师讲解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乘百法明门论学诚法师讲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大乘百法明门论》讲座系列(第一讲)师父开示《大乘百法明门论》笔记要点(第一讲)(5月18日)甲一、宗述《大乘百法明门论》大家很熟悉,但是要真正学懂、清楚、到位,很不容易。【反观自心】自己能否真正认识自己?实际上这种说法出现了两个“我”,“我”认识“自己”,这是有问题的。【学习内容】怎样认识,认识的过程、状态、结果,认识的结构、系统性、完整性等,都是唯识的内容。 甲二、常见问题及原因乙一、总说【原因】我们常眼光短浅,只看得到眼前的、局部的、片面的、表象的东西,看事物不周全、不系统。【现行】我们的认知、所思、所想,常常自我矛

2、盾,久了就会得病,得心病,焦虑、彷徨、烦躁、对他人怀疑、猜忌,导致自己分崩离析,把握不了自己。【对治方法】学习佛法,学习唯识后才能真正认识自己。【如理认知】唯识就是告诉我们认识的方法,如何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心的方法、过程、训练体系。 乙二、对外境认识不清喻1:一颗树,靠得太近只能看到树干、树枝或树叶,不能看到整棵树的完整性;靠得太远又认识不清是什么树。喻2:对花、草、树统称为花、草、树,实际上每一种都是不同的。如有的草吃了能治病,有的草吃了会中毒。认识不清楚则会导致种种冲突。【如理认识】学佛法是要求真实,要通过认识自心更

3、清楚地认识外境。 乙三、对内心一片模糊喻:诵经,同时开始,但结束时间不同,却没有人想到这个问题。出现问题时,我们不会认为是自己有问题,容易互相埋怨、观过。日常生活中很多问题都是无心造成的,无心是因为无计划,说明我们愚痴。 乙四、问题症结我们不能系统、完整、清楚地认知事物,是因为我们没有心力,内心没有力量去缘更多更广的境界,力量不足。为什么会力量不足呢?因为内心的烦恼障、业障重,内心不灵活,缺乏对外境的辨别力、决断力。 甲三、如理修行乙一、安住当下【何谓修行】学佛、修行、修心,就是修改、修证我们的心态,我们的心态好坏又导致了

4、我们的行为好坏,因为心是指导身语造作的。【正明】心态:内心的状态,尤其是当下内心的状态。【辨析】我们的心态更多时是过去状态的等流。喻:看到一个人,如果他过去对自己不好就会厌恶、排斥,但当下他可能是来帮助自己的;如果他过去对自己很好就会欢喜,但当下他也可能是来干扰自己的。【错误现行】我们不会认识自己和对方当下的状态,而以过去的心态来面对。【师父破斥】这都是不正知、不正念的表现,是很大的问题!正是这个原因导致我们生活、工作上迷茫,判断出偏差。【如理认识】佛法非常注重所缘境,即当下所面对的境界。喻:吃饭。当下要吃饭才能饱,昨天吃

5、得再好也没有用,你今天依然会饥饿。【错误现行】我们容易把客观外在的事物当做昨天、去年、过去的结论(来看待)。 乙二、认识无常学唯识、学佛法就是培养我们如何来认识自己的心,如何把握好自己的起心动念。【错误现行】生死、生命、悲欢离合、事物出现变化时,我们就会忘记无常,认为事情本来应该这样。如时间到了就该上课,时间到了就该吃饭等等,内心是一种常执。喻:教室里常常坐40多人,某一天坐了70、80人,就会觉得人多了;某一天只坐了20几个人,就会想:“人怎么这么少?”【何谓常执】内心有一个概念、标准,认为外在应该如何,这就是一种常执。

6、外在不会以主观意识为转移!【如理认识】无常,就是指众缘和合。无常,就是要认识到事物相互依存的重要。能认识到这一点,是了不起的觉悟。【智慧认识】通过认识众缘和合,就能知道什么缘和合能感什么果,反过来,通过感什么果就能知道是什么缘和合而成。【策励大乘发心】成佛、行菩萨道要大愿力!【团队方向】一群人要成办一件事,必须要认识到众缘和合,哪里不和合了就去纠正。【师父破斥】不要认为只要自己做好了就可以了,别人做不好没关系,甚至看笑话、庆灾乐祸,这个心态很成问题! 乙三、如理听闻【总说】听法,闻法意乐、求法动机很重要。   心有问题,不

7、管听什么都会有问题,就是我们常说的“器过”,本身容器就有污垢。又如戴着有色眼镜看问题。   要解决心的问题,使之真实、清净,并让它长期持续下去,这是非常重要的修行过程。【团队殊胜】要透由法会、同行、道场的加持力来纠正,若没有外在的行动力强迫、促使自己发心,很难做到清净、希求。反之,如果这么强大的外在都无法改变,说明我们的状态有问题。【错误现行1】妄想、执着、分别,喜欢某部经某部论,喜欢某法师,喜欢某种表达方式,对此产生习惯。【错误现行2】学得越久越没有耐心听别人讲,越没有耐心学习经论。【错误现行3】觉得自己有很多东西要告诉

8、别人,乐说欲强,是烦恼的表现。【如理认识】讲闻佛法,必须要因缘成熟。【师父提策】学佛意乐的把握、动机的持续,是要常常提策的。 乙四、不忘初心【反省】我们为什么会来到这里?是为了学佛、积资粮。那我们有没有去积资粮呢?有没有积到资粮呢?【究其原因】我们没有积到资粮,不是因为这里没有资粮,而是自己的问题,是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