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百法明门论纲要

大乘百法明门论纲要

ID:12382009

大小:83.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16

大乘百法明门论纲要_第1页
大乘百法明门论纲要_第2页
大乘百法明门论纲要_第3页
大乘百法明门论纲要_第4页
大乘百法明门论纲要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乘百法明门论纲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1大乘百法明门论纲要大乘百法明门论纲要之一一、法相唯识学(一)、法:1、佛所说教2、法式规则通义3、真如法性4、宇宙万有别义:达摩(Dharma)任持自性轨范他解(二)相:1、相貌:眼所见之事物而言。显色、形色、表色2、义相:意识上所了解之相。现在认知、过去回忆、未来推想;名词、文字、思想3、体相:对实体最单纯的感觉。(三)法相:所应知法的相貌、义相、体相。以五位百法来说明。┌心王: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心法┤│└心所:遍行五,别境五,善十一,烦恼六,随烦恼二十,不定四。│┌实用┤┌细色根……脑筋神经系││┌五根┤││┌有对色┤└粗色根…

2、…眼耳鼻舌身┐││││├表色│└色法┤└五尘………………色声香味触┘┌有为┤│┌极微色││││极迥色││└无对色┤定所引色一切法┤│(法处│受所引色………………………无表色││所摄色└遍计所执色│││└假名……不相应行分位假法之命根等二十四└无为……虚空、择灭、非择灭、不动灭、想受灭、真如。11(四)唯识唯:不离义识:心意识集起思量了别一切法的存在离不开心的参予,所应知法皆唯识所现。一切法相的建立以心识为所依,以心识为中心建立五位百法,概说一切法相。三相:遍计所执相——主观世间的虚妄性依他起相——客观世间的缘起性园成实相——真实世间的绝对性二、本论出处《瑜伽师地论•本地分》

3、中六百六十法提挈纲领而建立。弥勒无著世亲三、本论作者、译者作者:世亲菩萨(天亲)俱舍论之作者。又作天亲。为古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创始人之一。四五世纪顷北印度健驮逻国富娄沙富罗城人,乃国师婆罗门憍尸迦第二子。与其兄无著(梵Asan%ga)初于萨婆多部(有部)出家,无著直入大乘,世亲却入经量部,立志改善有部教义,遂入迦湿弥罗国,研究大毗婆沙论。四年后归国,为众讲毗婆沙,并作阿毗达磨俱舍论。师初抨击大乘佛教,谓大乘非佛所说。后以无著之方便开示,始悟大乘之理,转而信奉、弘扬大乘要义。其论著与注释之典籍甚多,奠定大乘佛教瑜伽派之基础。重要著述有俱舍论三十卷、摄大乘论释十五卷、十地经论

4、十二卷、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广百论、菩提心论、三十唯识论颂、大乘百法明门论、无量寿经优波提舍等四十多种译者:玄奘唐代高僧。洛州缑氏县(河南偃师)人,俗姓陈,名袆。为我国杰出之译经家,法相宗之创始人。出生:一说为隋代开皇二十年(600)。出家:大业八年(612),受戒:唐武德五年(622)受具足戒,又学律部。西行:于贞观三年(629,一作贞观元年)西行,孤身涉险,历尽艰难,经秦凉高昌等地,抵天竺北境,即越过今之新疆省北路,经西土耳其斯坦、阿富汗而进入印度境内,沿途瞻礼圣迹,迤逦南行,至摩揭陀国。时为贞观五年,师三十岁,遂留学那烂陀寺,入戒贤论师门下,习瑜伽师地论等,又学显扬、

5、婆沙、俱舍、顺正理、对法、因明、声明、集量、中、百等论,钻研诸部,凡经五年。其后,遍游五天竺,历谒名贤,叩询请益,寻求梵本。游学十二年,还那烂陀寺,依戒贤之命讲“摄大乘论”、“唯识抉择论”。师四十一岁,意欲东返。戒日王于曲女城为师作大法会,五印度十八国王均列席,大小乘僧及婆罗门等七千余人亦到,此即佛教史上著名之曲女城辩论大会。师受请为论主,称扬大乘,提出论文“真唯识量”颂,悬之于会场门外,经十八日,竟无人发论难之。戒日王益增崇重,十八国王并于会后归依为弟子。会毕,师决意辞归,戒日王坚留不成,遂再邀集十八国王于首都钵罗那迦城,开七十五日之无遮(布施)大会,为师隆重饯行。贞观十

6、七年,师正式辞王东归。经由今之新疆省南路、于阗、楼兰而回国,往返共历十七年,行程五万里。于贞观十九年正月(645)还抵长安,帝敕命梁国公房玄龄等文武百官盛大欢迎。师所赍经像舍利等,凡数百件,其中除佛像及佛舍利一五○粒之外,共请回佛经梵文原典五二○夹六五七部。 师归后,为太宗、高宗所钦重,供养于大内,赐号“三藏法师”。太宗且曾两度劝其弃道辅政,师均以“愿守戒缁门,阐扬遗法”而固辞之。帝唯从其志,助其译经工作,建长安译经院,诏译新经;师先后于弘福寺、大慈恩寺、玉华宫译经,凡十九年,共出经论七十五部一三三五卷。译出之主要经典有:大般若经六百卷、瑜伽师地论一百卷、大毗婆沙论二百卷、

7、俱舍论、成唯识论、摄大乘论等。师于印度所学遂尽传至中国。 师尝斥责鸠摩罗什等古代译经家以“达意”为原则而信笔直译之翻译法,遂提倡忠于原典、逐字翻译之译经新规则。后代译经家每以玄奘所立之定则为法式,而称玄奘以前所译之经为旧译,称玄奘以后所译之经为新译。师著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内载西域、印度、锡兰等一三八国之历史、地理、宗教、神话传说、风土人情等,亲践者一一○国,传闻者二十八国。该书在佛教史学及古代西域、印度、中亚、南亚之史地、文化上,乃至于中西交通史料上,均富有极高之价值,至堪珍视,故亦甚为欧美日本学者重视。 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