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423895
大小:50.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7-28
《大乘百法明门论本地分中略录名数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大乘百法明门论本地分中略录名数疏)天亲菩萨造唐普光大师疏 将欲造文,略以三门分别:第一明造论意,第二释题目,第三随文解。 第一明造论意者,寻夫三界有情、五趣漂溺、循环不息、轮回无替者,莫不以断常空有、纷乱于怀,所以菩萨降生,垂范利物,为除空、有、两执故,开空有二门,前明百法有体、为遣执空;后明人法二空,为除有见;所以有体、世谛非无?所以言空、真谛何有?随病说药、病息药亡,执药成病,悟病成药,非空非有,即有即空,既绝百非,又亡四句。然因诠显旨,故假论以明,既不说而说,亦听无所听,论之兴也,其在兹乎!此即第一明造论意。 第
2、二释题目,言大乘百法明门论、本事分中、略录名数者,大、是遮小得名,乘、以运载为义,此言大乘、遮诠立号、非是直诠,言遮诠者,简小乘故、名曰遮诠。十十名百,广如后释。持自性故,名之为法。明者是慧,与明为门,故曰明门。问答往还,称之为论。言本事分中者,即百法明门论本事分中也,本事分中、文繁浩博,此论文略故言略录,非义略也。目召诸法,称之曰名。一十百千、名之为数。故言大乘百法明门论本事分中略录名数。此即第二释其题目。 第三随文解释者,就此文中,义别不同,分为三段:第一引经标宗,第二寻经起问,第三依问为通。 如世尊言:一切法无我。
3、 此初第一引经标宗,明法无我。如佛世尊诸经皆说,一切法中都无有我。故今举教,标以为宗。 何等一切法?云何为无我? 自下第二依经起问,既引圣言诸法无我,未知何者是一切法?云何为无我? 一切法者,略有五种:(大乘百法明门论本地分中略录名数疏)天亲菩萨造唐普光大师疏 将欲造文,略以三门分别:第一明造论意,第二释题目,第三随文解。 第一明造论意者,寻夫三界有情、五趣漂溺、循环不息、轮回无替者,莫不以断常空有、纷乱于怀,所以菩萨降生,垂范利物,为除空、有、两执故,开空有二门,前明百法有体、为遣执空;后明人法二空,为除有见;所以
4、有体、世谛非无?所以言空、真谛何有?随病说药、病息药亡,执药成病,悟病成药,非空非有,即有即空,既绝百非,又亡四句。然因诠显旨,故假论以明,既不说而说,亦听无所听,论之兴也,其在兹乎!此即第一明造论意。 第二释题目,言大乘百法明门论、本事分中、略录名数者,大、是遮小得名,乘、以运载为义,此言大乘、遮诠立号、非是直诠,言遮诠者,简小乘故、名曰遮诠。十十名百,广如后释。持自性故,名之为法。明者是慧,与明为门,故曰明门。问答往还,称之为论。言本事分中者,即百法明门论本事分中也,本事分中、文繁浩博,此论文略故言略录,非义略也。目召诸
5、法,称之曰名。一十百千、名之为数。故言大乘百法明门论本事分中略录名数。此即第二释其题目。 第三随文解释者,就此文中,义别不同,分为三段:第一引经标宗,第二寻经起问,第三依问为通。 如世尊言:一切法无我。 此初第一引经标宗,明法无我。如佛世尊诸经皆说,一切法中都无有我。故今举教,标以为宗。 何等一切法?云何为无我? 自下第二依经起问,既引圣言诸法无我,未知何者是一切法?云何为无我? 一切法者,略有五种:(大乘百法明门论本地分中略录名数疏)天亲菩萨造唐普光大师疏 将欲造文,略以三门分别:第一明造论意,第二释题目,第三
6、随文解。 第一明造论意者,寻夫三界有情、五趣漂溺、循环不息、轮回无替者,莫不以断常空有、纷乱于怀,所以菩萨降生,垂范利物,为除空、有、两执故,开空有二门,前明百法有体、为遣执空;后明人法二空,为除有见;所以有体、世谛非无?所以言空、真谛何有?随病说药、病息药亡,执药成病,悟病成药,非空非有,即有即空,既绝百非,又亡四句。然因诠显旨,故假论以明,既不说而说,亦听无所听,论之兴也,其在兹乎!此即第一明造论意。 第二释题目,言大乘百法明门论、本事分中、略录名数者,大、是遮小得名,乘、以运载为义,此言大乘、遮诠立号、非是直诠,言遮
7、诠者,简小乘故、名曰遮诠。十十名百,广如后释。持自性故,名之为法。明者是慧,与明为门,故曰明门。问答往还,称之为论。言本事分中者,即百法明门论本事分中也,本事分中、文繁浩博,此论文略故言略录,非义略也。目召诸法,称之曰名。一十百千、名之为数。故言大乘百法明门论本事分中略录名数。此即第二释其题目。 第三随文解释者,就此文中,义别不同,分为三段:第一引经标宗,第二寻经起问,第三依问为通。 如世尊言:一切法无我。 此初第一引经标宗,明法无我。如佛世尊诸经皆说,一切法中都无有我。故今举教,标以为宗。 何等一切法?云何为无我?
8、 自下第二依经起问,既引圣言诸法无我,未知何者是一切法?云何为无我? 一切法者,略有五种:(大乘百法明门论本地分中略录名数疏)天亲菩萨造唐普光大师疏 将欲造文,略以三门分别:第一明造论意,第二释题目,第三随文解。 第一明造论意者,寻夫三界有情、五趣漂溺、循环不息、轮回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