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299666
大小:172.14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08
《张国骏教授痞证验案2则-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4年第32卷第4期四川中医Vo1.32,No.4,2014JoumalofSichua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143·张国骏教授痞证验案2则赵丹彤指导:张国骏(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摘要:“痞证”为中医临床常见病,张国骏教授认为“痞证”与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尤其与肝脾两脏功能失调有着密切的关系,肝脾两脏功能失调易致气机壅滞,湿邪停聚,气郁湿滞于胃脘部则会出现胃脘部胀满不舒的症状,临证时运用健脾和胃疏肝法治疗痞证效果显著。关键词:痞证;健脾和胃疏肝;医案;张国骏中图分类
2、号:R25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3649(2014)04—0143—02《伤寒论》第151条:“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经治疗后(具体用药不详),病情时好时坏,近日症紧反人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此原状加重,遂求诊于中医治疗。平素压力大,嗜酒,文阐释了“痞证”成因为邪本在表,却误用下法,胃脘部胀满、嗳气、反酸,大便稀溏,日行1次。损伤脾胃之气,进而影响脾胃升降之机,致气机壅舌暗苔腻脉滑。诊断为脾胃不和,湿浊内蕴“痞滞不通,遂成“痞证”。其特点心下堵闷不舒,以手证”。立健脾和胃之法以治之。处方:
3、半夏15g,干按之却柔软无物,不硬不痛。治疗“痞证”应调畅姜3g,黄芩10g,黄连6g,鸡内金15g,白术lOg,脾胃气机,但张国骏教授认为调畅脾胃气机之时亦芦根15g,砂仁6g,马齿苋15g,茯苓15g,佛手应条达肝气,肝气舒畅有助于恢复脾胃气机升降。10g,炙甘草10g,煅瓦楞10g。7剂,水煎服300ml,以下是张国骏教授运用健脾和胃疏肝法成功治愈早中晚饭后1~2小时服用。2013年8月15日二诊“痞证”患者的诊疗过程及个人随诊心得。反酸、胃胀、嗳气好转,周身乏力,纳可,寐可,1病椤Ⅱ大便调,舌暗苔由腻转淡薄。脉同前
4、。加生黄芪健案1:郭某,男,2012年10月17日初诊。患者脾益气,疏方7剂。后于2013年8月25日随访诸症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部胀满、嗳气、偶反酸,已愈。于2012年9月6日于某医院作胃镜检查,胃镜检查2讨论示:慢性胃炎活动期,幽门螺杆菌阳性。于他处经患者平日过量饮酒,胃气受损,胃的受纳腐熟中西医药物治疗后,效果不佳,反复发作(具体用功能减弱,故见胃脘部胀满;水谷停留日久化湿,药不详),经人介绍前来就诊。平索嗜酒,压力大,胃气壅滞,胃气不降反升,故见嗳气;气滞日久,易急躁易怒,胃脘部胀满,嗳气,偶反酸,大便,湿邪郁
5、久化热,故见反酸。湿邪困脾,故见舌暗苔日2行,偶不成形,舌暗红苔黄腻,脉象弦滑。张腻。此证病机虽是湿邪困阻脾胃,但张教授认为患教授诊断为“痞证”,辨为肝脾不和,湿热内蕴证。者长期处于压力之下易致肝气不舒,故健脾和胃祛立健脾疏肝,清利湿热之法以治之。处方:佛手湿的同时注重条畅郁滞之肝气。lOg,半夏15g,干姜3g,黄芩10g,黄连6g,鸡内此两案健脾和胃化湿的同时兼以疏肝行气。以金15g,白术lOg,芦根20g,砂仁6g,马齿苋15g,辛开苦降之半夏泻心汤为主方燥湿清热,条畅脾胃猪苓lOg,炙甘草5g,煅瓦楞10g。7剂,
6、水煎服气机升降。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用300ml,早中晚饭后1~2小时服用。2012年10月27鸡内金、白术健脾和胃,以生有形之气血。佛手疏日二诊,反酸、胃胀、嗳气好转,纳可,大便调,肝解郁以条畅周身气机运动;猪苓、茯苓渗中焦之舌暗红,苔由腻转淡薄。脉同前。加重白术、鸡内湿,篇蓄利下焦之湿。生黄芪、黄精益气健脾;煅金的用量,各增至5g,以增强健脾和胃的力量,加瓦楞制酸;马齿苋既可调不成形的大便"dz可以防止生黄芪健脾补气。疏方7剂。2012年11月3日三方中苦寒之药引起的泄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诊,体力稍增
7、,饮食量增,偶有腹胀、嗳气,大便第五》云:“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调日一至两行,舌略暗苔黄腻。脉同前。去生黄芪膜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故用一味行气以防甘温伤阴,加甘平之黄精补气健脾,湿邪得运;之砂仁,使中焦壅塞之气得通,气机得已正常升降,加篇蓄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去。上方随证加减调理则嗔胀消,飧泄止。湿邪日久易化热伤气,故用芦月余,诸症消失,患者于2012年l2月8日复查胃根滋阴清热利小便,给湿热之邪以出路。镜,提示慢性胃炎静止期,幽门螺杆菌阴性。临证时,应首先明确疏肝与健脾和胃的关系。案2:李某,男,于
8、2013年8月8日初诊。患第一疏肝有利于健脾和胃。五行学说认为人体五脏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部胀满,嗳气,反酸,之间的正常关系是相生相克的关系,当某一脏腑功四川中医2014年第32卷第4期·l44·JournalofSichua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Vo1.3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