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必求于本”法则临证验案论文

“治病必求于本”法则临证验案论文

ID:25904214

大小:5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3

“治病必求于本”法则临证验案论文_第1页
“治病必求于本”法则临证验案论文_第2页
“治病必求于本”法则临证验案论文_第3页
“治病必求于本”法则临证验案论文_第4页
“治病必求于本”法则临证验案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治病必求于本”法则临证验案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治病必求于本”法则临证验案论文【关键词】《黄帝内经》;验案;治病求本《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出了“治病必求于本”的重要思想。这也是临床中医治疗学中必须遵从的理论宗旨。《内经》所载述的多种治疗方略无论是正治法还是反治法的“热因热用、寒因寒用;通因通用、塞因塞用”,甚或奇异治法的“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旁取之”,都是以“治病求本”为终极目标。正确运用这些方略,必须在深刻领会《内经》深邃内涵的基础上..,启迪自己临床诊治的辨证思维,方能取得出奇制胜的神奇疗效。兹例举笔者“治病必求于本”

2、验案如次。1病在下,取之上例1彭某,男,81岁。2006-11-10就诊。患者自述尿频、尿急3个月余,无尿痛,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某医院诊断为老年性尿失禁,并给予中西药物治疗月余,无效。现小便频数、量少,每日20余次,口渴喜饮,轻微咳嗽,精神不振,纳可,舌质红,苔黄,脉洪数。此乃邪热闭肺、肺气失宣、通调不利之证。病位虽在下,病机在上之肺脏,治宜清热宣肺。处方:石膏(先煎)15g,麻黄6g,杏仁(去皮尖)10g,甘草5g,桔梗8g,升麻6g。水煎服,日1剂。连服5剂后病情明显好转,小便次数减少。用补中益气丸调理1个月

3、余,告愈。按:《素问·经脉别论》云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肺治理调节水液的运行,若肺热壅盛,宣降失常,则水液运行紊乱,加之老年人肾气不充,固摄不足,更使膀胱开合失司,则致遗尿频频。治当清泻肺热为法,予麻杏石甘汤加味。肺热清,则气宣降,水道固,而遗尿自愈。2病在上,取之下例2郭某,女,68岁,退休。2006-03-18初诊。自述头痛频繁发作8年余,每随情绪波动而加重,多次测血压、查脑电图、头颅CT等均未见异常。西医诊为"血管神经性头痛"。口服颅痛定、西比灵等药物可缓解。此次因与家人发生口角而出现剧烈头痛,以前额及两

4、太阳穴为甚,伴呕吐痰涎,面色潮红,双目胀痛,心烦躁,口干苦,大便干硬难下,舌红,苔黄,脉弦数。此为肝火夹痰上扰,延及腑气不通,气机逆乱,血行不畅所致。治宜清肝化痰通腑。处方:大黄(后下)10g,菊花10g,炒栀子10g,炒牡丹皮10g,姜半夏10g,瓜蒌皮10g,钩藤(后下)12g,炒白芍药15g,..川芎15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3剂后大便黄褐色,每日2次,量较多。继以原方减大黄为6g,5剂后大便日1~2次,火随便清,头痛随之而消。按:《丹溪心法·头痛》云:“头痛多主痰,痛甚者火多,有可吐者,有可下者。”本

5、例患者情志素郁化热,风痰上扰清窍,腑气不通致气血逆乱,周流不畅,不通则痛。应遵循“病在上,取之下”的法则,治宜通腑泄热,佐以清肝化痰,使上扰之痰火得泄,逆乱之气血平和流畅,通则不痛。3病在中,旁取之例3何某,男,60岁。2006-05-30就诊。自述胃痛、胀满5年余,间断服中西药物效果不明显。现胃脘隐痛,下腹胀满,大便不爽,伴口中黏腻而苦,不思饮食,头晕,头沉,舌质淡红,苔黄厚腻,脉弦。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属肝胆郁热,胆胃不和。治宜清肝利胆,化湿和胃。处方:蒲公英30g,酒白芍药24g,香附24g,枳实

6、10g,柿蒂10g,栀子10g,茯苓15g,延胡索15g,党参9g,柴胡9g,甘草6g,木香6g。水煎服,日1剂。服药6剂,胃脘胀痛大减,再按前方化裁继服2个月余,临床诸症消失。按:《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鬲咽不通,食饮不下。”说明胃病与木气偏胜、肝胃失和有关。叶天士指出“肝脏厥气,乘胃入膈”。所以萎缩性胃炎其病虽在胃,但依中医的病理机制却与肝、胆的关系极为密切。胃气的和降,有赖于肝胆之气的疏泄升发。肝失疏泄,胆逆犯胃,或饮食停滞,浊气不降,肝气横逆两胁,出现脘胁胀痛,且每因忧思郁怒

7、,情绪变化加重。故治宜清胆和胃,行气止痛。4阳虚似热,热因热用例4李某,女,46岁。2005-07-12因发热头痛就诊。测体温38.5℃,患者自述恶寒喜着厚衣,口渴喜热饮,并时时口吐唾沫,不吐则口满,肢体倦怠,小便清长。形瘦,舌苔薄白,脉沉迟。辨证为真寒假热,浮阳外越。治宜热因热用,温中振阳。予附桂理中汤加味治之。药物组成:肉桂15g,制附子20g,党参30g,白术15g,干姜10g,甘草8g,黄柏5g,法半夏15g,茯苓15g。水煎服,日1剂。3剂后,口渴减轻,唾沫减少,体温降至37.8℃。药中病机,效不更方,继

8、服3剂,体温正常,口不渴,唾沫亦止。嘱又服5剂而告愈。按:本例患者素体阳虚,脾胃虚弱,脾失健运,胃失纳降,阴阳失调,阳气困伏,阴寒内生,以致阴盛格阳,浮阳外越,出现发热畏寒而着厚衣,小便清长。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谷精微,形成水饮停蓄于胃,上逆而吐沫,亦不能升布精液以濡润口舌而见大渴之症。此乃《内经》“真寒假热证”,故采用“热因热用”之法,温中振心阳取效。5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