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动”态课堂之探讨.doc

高中化学教学“动”态课堂之探讨.doc

ID:57921986

大小:6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04

高中化学教学“动”态课堂之探讨.doc_第1页
高中化学教学“动”态课堂之探讨.doc_第2页
高中化学教学“动”态课堂之探讨.doc_第3页
高中化学教学“动”态课堂之探讨.doc_第4页
高中化学教学“动”态课堂之探讨.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教学“动”态课堂之探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中化学教学“动”态课堂之探讨摘要:在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下,要求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文章主要论述了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动口说”、“动手做”、“动脑思”、“动手写”、“动手编”、“动手练”的能力,探讨让学生全方位“动”起来的教学效果。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动教学效果新的化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备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宙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向体验性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把学生带进知识中”,

2、而不是“把知识带进学生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其屮,培养学生“动口说”、“动手做”、“动脑思”、“动手写”、“动手编”、“动手练”的能力,讣学生全方位“动”起来,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一、动口说使学生敢“动口”,就要鼓励学生对教材的内容和教师讲授的知识大胆进行质疑,培养他们敢于提问、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耍注重学生“动口说”的训练。例如在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实验时,学牛观察到的现象不明显,于是我指导学牛从发牛化学反应的原理进行分析,分组讨论,查找原因,并结合自己所学过的知识和对未来知识的预测,

3、提岀改进实验的措施,让每一个同学都有发表口己意见、观点的机会。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还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二、动手做例如在学习《钠》一节中,我让同学们预测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可能看到什么现象。绝大多数同学都预测会有红色铜析出并附在钠的表面,实际现象是否如此呢?同学们带着这样一个问题动手完成了这个实验,通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探究了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原理,从中获得了新知识。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再思考:钠投入饱和食盐水中,投入浓的氯化鞍溶液中,又会有何现象发生?这样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

4、能力和创新能力。三、动脑思古人曰「'学而不思罔,思而不学殆。”在学习过程中要勤于思考,让学生“动脑思”,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的思维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如:在学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我没有采用边试验边讲解的传统教学方法,而是采用了让学生动脑思考的研究性学习方法。我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①如何配制250gl0%的Nn2C03溶液(初屮已学)?②如果用配制250gl0%的Na2C03溶液的方法、仪器和步骤,来配制250ml0.2mol/L的Na2C03溶液?若能,请叙述操作方法,若不能,请

5、说明理由。这些问题一环扣一环,在一步步的引导屮,学生一步步递进思考,在课堂上学生Z间互相提问,互相回答,互相讨论,互相质疑,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通过这样的学习变革,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四、动手写写是指学完一章或一节内容后,让学生自己写出知识要点或知识小结,以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达到基础知识的巩固。如学习《氮族》元素以后,木章内容繁多,知识分散,不易于记忆和掌握,有的同学便把氮族元素的知识归纳写成了十个“三31、N2的三个性质:%1N2+3H22NH3t%1N2+022N0t®N2+3MgMg3N22、NH

6、3的三个性质:%1NH3+H20NH3•H20NH4++0H-%1NII3+II+二NII4+%14NH3+5024N0t+6H203、由NH3制备HN03的三步反应:%14NH3+5024N0t+6H20%12N0+02二2N02t%13N02+H202HN03+N0t4、三种气体的制备:®Ca(OH)2+2NH4C1CaC12+2NH3t+2H20②Cu+4HNO3(浓)Cu(N03)2+N02t+2H20%13Cu+8HNO3(稀)3Cu(N03)2+2N0t+4H205、HNO3的三个特性:①挥发性;②不稳定性;②强氧化性。6、硝酸盐

7、受热的三种类型:KCaNaMgAlZnFeSnPbCuHgAg亚硝酸盐+02金属氧化物+N02+02金属单质+N02+027、鞍盐分解的三种类型:%1易分解或易挥发的钱盐分解:NH4C1NH3t+HC1t%1难发挥性的鞍盐分解:(NII4)3P043NII3t+II3P04%1氧化性钱盐分解:2NH4N03N2t+02t+4H208、磷酸与碱反应形成三种盐:NaH2P04、Na2HP04、Na3P049、磷酸形成三种盐的溶解性规律:%1磷酸正盐:除钾、钠、鞍盐外,均不溶于水。%1磷酸氢盐:除钾、钠、鞍盐外,均不溶于水。%1磷酸二氢盐:全部溶于

8、水。10、三气体溶于水计算的三个反应式:%13N02+H20二2HN03+N0t%14N02+102+2H20二4HN03%14N0+302+2H20二4HN03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