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doc

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doc

ID:57851667

大小:42.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4-01

上传者:U-4551
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doc_第1页
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doc_第2页
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doc_第3页
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doc_第4页
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为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教师的教育观念必须更新。从培养新时代需要的人才出发。要接受现代教学思想。而教学思想变化的核心是对“教”与“学”以及对教与学关系的看法。通俗的说,就是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教”是为了使学生学会“学”,进而达到“不需要教”。自己去学数学。现在根据自己教“20以内退位减法”的实践,谈谈这方面的做法和体会。一、动手操作,丰富感知人们是用感觉进行思维的。学生在接受前人科学地总结的知识时,也要充分地利用感觉器官,通过直观形象的方法,感知学习材料。心理学实践表明,人们通过视觉获得的知识一般能记住25%,而通过听觉获得的知识一般只能记住15%,假如把视听结合起来,记住的不是40%,而是65%。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每学一点新知识,我都十分注意充分运用直观手段,使学生的感知材料丰富。让他们眼、耳、口、手、脑多种感官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20以内退位减法”这部分内容,教材中教的方法是“用加法想减法”,即“互递法”-9- 。教这种方法虽然有利于学生理解加减法的互递关系,但学生如果对加法计算不熟,就会影响减法的计算速度,对学习差的学生困难就更大了。根据儿童年龄特征及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我认为教“破十法”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更有利于学生透彻地理解算理,所以我第一节课集中讲“破十法”这种算法。我利用废“可乐瓶”为每个学生做了一套数位桶,一个桶上标明“个位”,另一个通上标明“十位”,为人人动手操作创造了条件。学生利用数位桶进行了以下操作;1、数位桶中有十根小棍,去掉9根,还剩几根?学生把数位桶中的1捆小棒打开,1个十变成是10个一,从10根小棒中拿走9根,还剩1根放在个位桶里。这样做,使学生感知这种方法为什么起名叫“破十法”,同时为进一步操作扫清障碍。2、数位桶中有13根小棒,去掉9根还剩几根?学生有三种拿法,其中一种是3根里不够拿走9根的,把1捆打开,1个十变成10个一,从十根里拿走九根,剩一根,这一根和三根和在一起就是四根,把四根放在个位筒里。这种拿法实际上就是13-9这道题用破十法计算的思路。这样学生借助于操作的动觉和视觉的直观性,去感知“破十法”这种方法。一、借助表象,加深理解-9- 表象是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桥梁。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低年级儿童不宜掌握,所以应在他们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发挥表象的桥梁作用。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利用表象有利于更好的使学生摆脱具体事物的束服,顺利过渡到掌握数量和空间的抽象特征。学生学习“破十法”时,通过摆小棍,在头脑中建立起有关的表象,然后利用表象,引导他们逐步掌握计算方法。我在13-9这道题的下面用连线把学生用小棍操作的过程表示出来,边画连线便让学生观察,具体分以下几步计算:第一步:老师先用红笔把个位上的3和9描出来,学生知道了是“看个位3减9不够减:。第二步:老师标出以下连线:13–9=4101学生回答:算10–9=1。第三步:老师先写出数字3。13–9=41031学生回答:算1+3=4。-9- 这时,学生根据连线完整地叙述出13-9的计算过程是:各位3减9不够减,用10-9=1,1+3=4,所以13-9=4。最后我们把这三步过程概括为六个字:一看二减三加。思维是以知识做为中介的。这个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借助表象,充分理解了13-9这道题的算理。一、创设条件,促进迁移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改变或重新组织。学生把获得的经验用到新的情境中去时,将新的刺激物、新的情景纳入到他已有的经验系统(认知结构)中,这就是“同化”作用。学生的认知结构是从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合理组编教材,才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为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创造思维条件。“20以内退位减法”这部分内容,教材是和“20以内进位加法”结合起来编排的,分为9加几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和8、7、6加几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四个阶段完成。我想既然这四部分内容是同类的情境,根据知识的同化作用,就不需要份这么细,也不必要重复多次。当学生理解计算方法后,无须按教材那样逐步去讲11-9、12-9……18-9了。前面的操作练习,为学生理解破十法的算理创设了情境,所以我把重点放在较方法上。当我出15-8这-9- 道题时,学生干脆利落的回答了计算过程:个位5减8不够减,用10-8=2,2+5=7,所以15-8=7。我又出14-6、12-7这两道题,学生也顺利的计算出来了。既然十几减9方法掌握了,以后的减8、7、6等题,利用知识的迁移,就可以掌握,所以我用一节课就解决了计算方法问题。当天的自习课上,我想通过反馈了解一下教学效果,我出了36道题。测验的结果是:全班50人,全对的有36人,另外14人是个别题有错。从测验的情况看,所有学生都掌握了口算方法。过去一节课只学十几减9的八道题,现在一节课教会了方法,20以内退位减法的36道题学生全部掌握了,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为学生自学创造了条件,促进了迁移,大大节省了教学时间,并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开发了学生的智力。一、类比分化,形成系统比较是人在大脑中把各种对象和现象的个别部分、个别方面或个别特征加以对比,区分和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差异点及其关系。不仅可以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所学知识不断深化,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系统。在教学中,我十分注意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发现规律,并根据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实践证明,对于六、七岁的孩子来说,只要善于引导,他们是能做到的。如在学生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后,为了简缩思维过程,达到正确迅速的口算,我上了“找规律速算”-9- 这节课。上课前学生做了一个练习,练习中有八组题。第一组题是:11-9、12-9、……18-9;第二题是11-8、12-8……17-8;第三组题是11-7、12-7……16-7;……以此类推。上课时,我让学生观察着八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及不同点,然后引导学生重点讨论第一组题。学生发现的主要规律有:被减数一个比一个多1,减数都是9,差一个比个多1;差都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1;计算是第二步都做10-9=1,第三步都用1去加被减数个位上的数。为了强化第二条规律,我让学生把这组题中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及差都用红笔描上,使学生清楚地看出“差都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1”这一规律。接着我追问:“这个1哪来的:”这样就使学生真正理解为什么有这样一个规律了。接着我们进一步讨论:根据发现的规律,找出算得快的方法。学生思维十分活跃。比如算16-9,他们说,只要看到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减9不够减时,不用算10-9=1,只算1+6=7就行了。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老师概括为:见9想1,个位加1。接着讨论第二组题,学生自然会总结出算得快的方法是:见8想2,个位加2。八组题讨论后,我们进行了归纳总结,让学生观察减数和想到的数有什么关系,也就是看减数和几组成10就想几,用想到的数和被减数个位上的数相加。用这个窍门算,减缩了思维过程,提高了计算速度。-9- 一、多种练习,灵活提高基础训练是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形成熟练技能和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对基础训练的要求是,训练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训练的内容要紧扣教学要求,安排要有坡度、有层次,训练方式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灵活多样又注重实效。在上了“找规律速算”这节课后,要进一步训练学生正确而熟练地口算,必须连续上几节练习课。每节都要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设计练习课时,我做到了有序、有变、有趣。1、序:即内容有序,由易道难每节练习课,我都用十几项练习形式,每项练习有各自不同的目的。如板演是为了巩固计算方法;接着进行口算练习,安排的内容注意由易到难,在进行基本的口算练习后,再进行速算、抢答等,得数必须脱口而出,要求又提高了一步;接着加大难度,如让学生出题,限定其中一个数是几,由学生自编加法或减法算式,再进行计算;然后进行猜数的练习,回答加法或减法算式中的一个未知数是几,并回答是怎么算出来的;最后作一组开发智力的题,说出和是13的加法的算式有哪几道?差是7的算式有哪几道?并让学生去发现按什么规律写最好。这些练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要求他们算得准,算得快。这种有层次、有坡度的练习密度大,学生感兴趣,有效地发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9- 1、变:即形式多变适当地使练习方式多样化,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练习兴趣,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实践中灵活的运用知识和技能。根据巴甫洛夫学说,在学习活动中,如果有多种分析器参加,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促进暂时联系的形成,如果仅有一种分析器连续地进行活动,大脑皮层就容易产生内抑制过程。我采用的练习形式有读算、悄悄算、打手势算、视算、听算、抢答、打数学扑克、做各种有趣的数学游戏等,使学生的脑、口、眼、耳、手等多种器官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提高了练习效率和口算水平。2、趣:即情节有趣六、七岁的儿童上课易于疲劳,精神容易分散,注意力最多只能保持二十分钟。为了使学生保持比较持久的注意力,设计情节有趣的练习,是非常必要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新颖的、活动的、直观形象的刺激物,最容易引起儿童大脑皮层有关部位的兴奋,从而使儿童更好的建立暂时联系。-9- 我从儿童年龄特点出发,结合教学内容,自己编了多种数学游戏,如摘苹果、放风筝、拔萝卜、送信、捉老鼠、过桥、配钥匙等,并在游戏中注意进行思想教育。比如,2002年元旦前夕,我上的练习课中,设计了一项练习,内容是新年老人来到我们班,带来了一颗智慧树,树上的红花要奖给十名红花少年。而每朵红花上都有一道数学题,每位红花少年都有一个编号,实际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口算比赛。我画了一位长着花白胡子面带微笑身穿红袍的老人,老人背着一个大口袋,口袋里装满了红花及画片。这新颖有趣的练习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讨论智力题时,学生为了得到新年老人的奖励,人人争先恐后的发言,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我注意上好三种类型的课:方法课、规律课、练习课。教学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表现在:1、学生由愿学、乐学、学会到会学,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2、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很快。在进行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这部分口算比赛时,每人做80道题,最快的只用了1分55秒,平均正确率为99.63%。3、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4、学生课上学的轻松,课下作业很少,减轻了学习负担。在教学改革实验中,我体会到,重视学法,可以更清楚地揭示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有效的发展了学生的智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学习方法,从而善于钻研,乐于学习。-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