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小学科学.doc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小学科学.doc

ID:56109130

大小:96.50 KB

页数:33页

时间:2020-03-16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小学科学.doc_第1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小学科学.doc_第2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小学科学.doc_第3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小学科学.doc_第4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小学科学.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小学科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专业整理.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小学科学第一章 科学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述第一节  科学课程的性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指出:“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这句话揭示了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应该从两个方面理解。1科学课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该学科的名称从“自然”到“科学”,在一定层面上反映了学科培养目标的变化。以往的“自然”主要以学生学习与周围自然现象有关的知识为主,包括相关的技能,学习的兴趣,以及爱祖国、爱家乡、爱大自然的情感。现代科学教育则强调,通过现代科学知识及其社会价值的学

2、习,使学生掌握科学概念,学会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懂得如何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它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现代科技与日常生活的结合,科学内容与科学过程的结合,以及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的结合。因此,以科学素养为教学目标最能反映出这一学科的变化趋势。2小学科学课程的定位是科学启蒙一个人的科学素养形成是长期的过程,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他的科学素养形成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学习帮手..专业整理.小学阶段是一个人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期,也是心理发展的重要转折期。这一阶段,学生将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学到的知识将对后继学习产生重大的影响。同时,他们处于打基础

3、的阶段,知识积累与思维能力的发展都极其有限,因此,科学教育要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不能以系统的知识学习与方法训练为主,只能根据小学生的经验,在他们熟悉的周围生活中选取有关的内容,让他们看一看,做一做,想一想,从中学到知识,培养兴趣,掌握方法,为后继的科学学习、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第二节 科学素养的内涵科学素养的培养是目前世界各国科学教育的最主要的目标,对它的理解直接关系到科学教育的定位。20世纪40年代以前,人们对科学素养的理解是“会读能写”,如《英汉教育词汇》解释为“识字、读写能力”,《西方教育词典》解释为“一

4、个人的读写能力和他所属的集团或文化对他所期望的读写能力”。195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荣誉教授赫德在一篇名为“科学素养:它在美国学校的意义”的文章里第一次用“科学素养”这个名词来描述对科学的理解,并把科技与社会的关系作为重要的问题提了出来。1970年,赫德对科学素养的概念选择了“科学启蒙”这个词,认为科学教育的广义目的是培养启蒙的市民,能够运用科学的智力资源去创造一个有利于人类发展的环境。他认为,一个有科学素养的人应该理解科学事业,认识到科学知识是不断发展的;知道一些主要的概念、定律和理论,认识到科学中系统研究的价值,探究过程与概念、定律和理论的关系;用文化的、社会的和历

5、史的观点看待科学事业的需要,认识到科学繁荣的文化条件与科学事业的普遍性。.学习帮手..专业整理.《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对科学素养是这样描述的:“所谓‘有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和深谙进行个人决策、参与公民事务和文化事务、从事经济生产所需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过程。”“有科学素养”还包括一些特定门类的能力:对日常所见所历的各种事物,能提出、发现和回答因好奇心而引发出来的一些问题;能描述、解释甚至预言一些自然现象;能读懂通俗报刊刊载的科学文章;能参与就有关结论是否有充分根据的问题所作的社交谈话;能识别国家和地方决定所赖以为基础的科学问题并提出有科学技术根据的见解;能根据信息源和产生

6、此信息所用的方法来评估科学信息的可靠程度;能提出和评价论点,并且能恰如其分地运用从这些论点得出的结论。在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标准》对我国公民所应具有的科学素养是这样描述的,每一位中国公民,尤其是正在成长的新一代公民,应该具备的科学素养主要有如下方面:1对待事物的科学态度科学态度是用一定科学价值观对待事物时形成的心理倾向。重视对待事物的科学态度,这与科学在当代的发展趋势相吻合。新时代的科学把价值看做科学理性中的重要因素,因而除了具有逻辑理性、数学理性和实验理性之外,增加了价值理性。这就是说,科学要求人们不仅具有知识、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还要形成合理的价值倾向。2

7、理解和掌握科学方法,形成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理解科学知识及其与周围各种事物之间关系的能力;对信息搜寻、理解和判断的能力;运用已有知识开发新知识、新产品的能力;主动吸收知识和自我更新的能力。3合理的科学知识基础我国公民所具有的知识基础必须具有这样的特征:(1)综合性一方面,很多专业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具有综合性;另一方面,社会的现实问题多种多样,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往往不能只依靠某一学科,而需要不同学科领域里知识的灵活运用、相互补充。(2)情境性公众所了解的科学知识应当融入到他们的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去,即让他们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