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创新教学设计.doc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创新教学设计.doc

ID:50696689

大小:3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13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创新教学设计.doc_第1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创新教学设计.doc_第2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创新教学设计.doc_第3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创新教学设计.doc_第4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创新教学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创新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创新教学设计实施教学活动之前,在分析学习主体状况和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在整合教科书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形成教学活动方案的过程。这样的教学设计是预设的、固定的,就象施工图纸。而新课程依据现代建构主义理论,把教学设计看作是对课堂教学进行积极建构的过程。它具有预计成分,但它是动态的,教学过程中还要“生成”许多设计,更看好结束之后基于反思的“后设计”。这种“设计——实施——反思——调整——再设计——再实施”的过程,才是新课程教学设计的新走向。★、我的教育价值归于何方——来自数学教师对教育目的的追问。我的数学与众不同——新

2、课程中创新教学模式的设计。★、创建自己的工具箱——新课程中常用的教学策略设计。★、擦亮关注世界的眼睛——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一、我的教育价值归于何方——来自数学教师对教育目的的追问。有什么样的教育目标,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有什么样的教育追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学?二、我的数学与众不同:  (一)数学问题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它存在于生活生产中,与生活生产紧密联系  数学教学不能光凭书本,要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数学课本上的知识,往往不完全体现知识形成的过程,比较单调枯燥,十分抽象。教师如果

3、光凭书本,那么教学必是呆板乏味,不易为学生理解接受。书本知识是死的,但教师和学生是活生生的能动因素。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把死书活教。这就是加强直观教学,丰富实践性。  数学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概念和定律是教学中的难点,往往不易教得透彻。但如果教师把这些知识同实践结合起来,效果就会大相径庭。  我在教学加法交换律时,首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  “我们班有多少名学生?”  “48名。”大家异口同声。  “第一、二两个小组有多少名学生?”  “26名。”  “第三、四两个小组有多少名学生?”  “22名。”  “现在第一

4、、二两个小组和第三、四两个小组换一下座位。”  学生有些莫名其妙,换座位干什么呢?  我又问:“现在我们班有多少人?”  “还是48人。”声音中充满着自信。  “那么班级的总人数变没变呀?”  “没变。”回答这样简单的问题简直是玩一样,但这却是相当关键的一问。  当孩子们坐好后,我又走到第一组前边,让学生根据第一组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这两个条件编一道加法应用题,并列出算式计算。学生很快编出:“第一组有男生8人,女生6人,一共有多少人?”我随着学生的叙述,把算式写在黑板上。  之后,我又让第一组的男女生调换座位,根据调换座位的情况再列

5、一道加法算式。学生边说我边写。这时,黑板上出现:  男生人数+女生人数=第一组人数  8+6=14  6+8=14  我用教鞭在黑板上指示一下,提高嗓门说:“同学们想一下,我们刚才换座位的情况,再比较一下黑板上的两个算式,看谁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都睁大了眼睛,稍加思考,便得出这样的结论:座位调换了,但总人数不变。  我见时机已到,便进一步引导说:“把男生人数、女生人数分别看成一个加数,总人数看成和,你们能把这条规律再总结一下吗?”  学生看着黑板上的算式,很自然地总结出:“调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我即刻在算式下边写出了这句

6、结论。这时黑板上出现了完整的解析公式:  男生人数+女生人数=第一组人数  8+6=14  女生人数+男生人数=第一组人数  6+8=14  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  一个十分抽象的加法交换律,就这样由感性到理性的引导过渡,使学生轻而易举地掌握了。  再如行程问题。一个人自从学会走路以来的10多年里,哪一天不在走呢?他们上学走、放学走;在校内走,在野外走;徒步走,骑自行车走;坐汽车走,坐火车走--行走这种事对他们来说可算再熟悉不过了。然而一旦把行走的问题写到书本里,拿到课堂上,他们又忽然感到陌生起来。尤其对各种不同的走法和变量、自

7、变量的函数关系,学生更觉得摸不着头脑。他们解答这类问题时往往不知从何入手,常常发生错误。  为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这类已熟悉的事物,我在教学行程问题之前先组织学生进行了有趣的表演。  我让两个学生站在教室两侧,准备相对而行,我一说:“出发。”两个学生很快撞在一起,我立刻在黑板上画出他们行走的示意图,告诉学生这就叫相向而行,碰到一起就叫相遇。我再让两个学生背对背地站好,一声令下,他们便向相反的方向走去,一直走到墙根。我又在黑板上画出他们行走的示意图,告诉大家这就叫相背而行,到墙根停下的地方叫做终点。  我再让两个学生一个在前慢行,一个在

8、后快走,做一次追及表演。命令一下,快的很快把慢的追上……  教室里一片欢笑,学生仿佛感到这不是在上课,是老师在领他们玩。但他们哪里知道,这样一玩竟不知不觉地理解了行程问题的概念和数量关系。  (二)数学知识同实践的联系不是生硬牵强的,而是自然的、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