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2.教案哲学与人生2.教案14.哲学与人生教学课件 作者 第十三课教案.doc

哲学与人生2.教案哲学与人生2.教案14.哲学与人生教学课件 作者 第十三课教案.doc

ID:52290485

大小:2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26

哲学与人生2.教案哲学与人生2.教案14.哲学与人生教学课件 作者 第十三课教案.doc_第1页
哲学与人生2.教案哲学与人生2.教案14.哲学与人生教学课件 作者 第十三课教案.doc_第2页
哲学与人生2.教案哲学与人生2.教案14.哲学与人生教学课件 作者 第十三课教案.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哲学与人生2.教案哲学与人生2.教案14.哲学与人生教学课件 作者 第十三课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第五单元在社会中发展自我,创造人生价值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明确公与私、义与利的内涵。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利己和利他的关系。把握人的本质,积极融入社会,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重点:1.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2.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教学难点:1.如何看待个人成才的社会条件。2.明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解决重难点关键:联系实际说明理论教学方法:讲授法、情境教学

2、法、合作探究法所需教具:教材、教案、课件、多媒体教后记:教学过程:【创境激趣】第一步,介绍案例,第二步,提出问题,第三步,引导学生讨论。一、正确处理利己与利他的关系1.人生发展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课件显示)损人利己的生活事例:学生对这些现象比较熟悉,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得出结论:人生活在世界上,不能没有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基本生活资料,启发讨论:不能没有自己的利益追求,但是不能以损害他人利益为前提。案例:“盲人点灯”案例(课件显示),盲人提灯笼不是为自己照路,而是让别人看到我、不会碰到我。为别人照路,也照亮自己。

3、学生通过案例总结出:利己与利他是统一的。教师分析:人生的利益是在社会关系中实现的,事实上,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的利益的实现都离不开他人,利己与利他是统一的。一个人要想得到发展,就要为他人和社会做贡献、谋福利。现代竞争,不再是“你死我活”,而是更高层次的竞争与合作,现代企业追求的不再是“单赢”,而是“双赢”和“多赢”。2.人的本质是社会的人人每天都需要要喝水、吃饭,需要阳光、空气。人只有在人类社会中才能学会穿衣、吃饭等劳动技能和语言交往的能力,离开了社会,人就无法进行这些正常的社会活动。人是社会的产物。人离不开社会。人

4、一旦离开社会就无法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结论:人是自然存在物,具有自然属性,人更是社会的存在物,具有社会属性,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类特有的属性,它揭示了人区别于动物的特殊本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3.在服务社会关爱他人中实现利己与利他的统一 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图片。(课件显示) 分析: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人,个人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他人与社会,他人与社会是实现利己的重要手段,要获得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就要坚持利己与利他的统一。 教师分析: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个人

5、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个人利益的满足离不开社会利益的实现,社会利益也不能脱离个人利益的需要而独立存在。二、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1.人生发展不能只顾个人利益 孙茂珲的事迹(略,课件显示)。 在人民利益和个人利益面前,孙茂珲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他用生命诠释了当代青年人的义利观。结合孙茂珲的感人事迹,谈谈在义与利发生冲突时,你会做出何种选择?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面对义与利、公与私的矛盾时,一方面,要正视个人的合法利益,满足个人正当合理的要求,调动每个

6、人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公与私利益关系发生矛盾的时候,要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不能只顾个人利益,要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将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作为价值选择的出发点。  2.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释迦牟尼这样问弟子。孤零零一滴水,论份量只能以毫克计,体积也微乎其微,风能吹干它,阳光能晒干它,其寿命能有几何?弟子回答不出来。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大海里去。”     教师分析:个人是组成集体的细胞,集体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努力;集体则是个人生存的依靠,是个人成长的园地,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

7、离不开集体。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3.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营销专业毕业的小周,在家经营一小商店。由于当地一些管理部门利用职权到他的商店吃、拿、要,又加上假货泛滥,他的生意陷入困境。有人劝他,想要赚钱就要找些不正当的门路。他不愿意靠歪门邪道,可不这样又似乎难以为继,他陷入深深的困惑中:难道要生存,就得把自己变得丑恶吗?    学生结合案例与实际生活讨论:义和利是否等值? 结合实际谈谈我们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义利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