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486340
大小:2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25
《汉字与书法教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汉字与书法教学冠县斜店乡南史村小学李爱菊汉字与书法教学中国书法的一个重要载体是汉字,因此学习书法时的用字问题就不得不谈,尤其是在书法教学中,为了保证我们的教学质量、防止我们的教学止步于皮毛,用字问题就显得特别重要。我们中国人有个习惯,即当评论别人作品时人们常常会习惯挑“错字”,诸如某某字少了一横,某某字多了一点等等,而被挑剔的人也往往觉得很没面子,似乎像犯了什么大错一样。比如最近就听有人挑剔起了王羲之《兰亭序》的“错字”,说“籣”字所从“柬”被错写成了从“東”。笔者听后不禁觉得好笑,因为上世纪60年代有一场激烈的兰亭论辩,论辩双方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都
2、挖空心思引经据典,但双方独不见有在“籣”字上作文章者,郭沫若先生甚至写了一篇数万字的文章专门论述这个问题,可惜的是郭老也未发现“籣”字的“错误”。这是不是当年论辩双方留给我们的一个“重大课题”呢?未免可笑!更可怕的是,当下书画鉴领域居然用文字“错误”来鉴定文物真伪。文字“错误”到底能否成为判定书画真伪的有效证据?这是我们应该特别关注的话题,如果我们忽视了这个环节的研究,文字“错误”带来的问题可能是一系列的。我们还是先说说“蘭”字吧。该字从“柬”,从文字学的角度来看是没有问题的,笔者翻开《兰亭全编》,发现在《兰亭序》的诸多版本中绝大部分都写作了从“東”
3、字样,唯独清嶐英阿书刻《兰亭序》写作从“柬”,诸家均不约而同地写成从“東”字样,显然不是不懂文字学。这种写法一直到现在也是占主流的。该字在行草书中一般都简化为从“乐”,与之相关的“阑”字甚至在《书谱》中写成了从“東”,类似这样的写法在历代书法作品中十分常见。这么明显的“错误”是不是说明书家们都不懂文字学?显然不是。就“柬”字本身来说,首先它与“東”字在形体上很像,如果把“柬”的“两点”写出来,显然不符合书法“尚简”的总体美学要求。但也有写作“柬”的,如黄庭坚《书松风阁诗帖》中的“阑”字,但大家并不会因为黄庭坚写得“规范”而认为这是一种多么高妙的处理。
4、书法中“尚简”的笔法诉求使得“以线代点”的书写习惯十分畅行,所以把“柬”字写成“東”完全是书写习惯造成的讹变,虽然大家都知道是“错误”的,但都依然乐意错下去。书法中用字的“对错”,是不好严格地增拿文字学刊正的,不然就背离了书法艺术的价值与旨归。“以线代点”在书法中素有广泛的运用,如“墨”字,米芾就常把“黑”部里面两点写作横,这种把“两点”写成“一横”的现象很是普遍,奇怪的是,对于这个“错误”却历来无人质疑,大家一致表示理解。本质上,这与“蘭”字出现的“错误”是一个道理。在行草书中,两点也可以写作“一竖”,如“冷”字,“三点水”也可以写成“一竖”,如王
5、羲之《忧悬帖》中“消”字,“四点水”也可以写作“一横”,如《书谱》中“鱼”字,诸如此类,这已经成为了书法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只是相对于把“柬”字样写成“東”字样,人们从情理上更易于接受罢了。这种艺术的处理并没有严格地按照文字学去推究,而主要是着眼于书写的便利和美观上。类似的情况还有一个“吉”字,这个字书法家往往写成从“土”,所以,我们常看到一些不谙书技的文字学者批评书法家不懂文字,举证的例子就是“吉”字。印象最深的是孙洵先生在南京大学的一次讲座上,曾严厉地批评了某位教授把“吉”字写成了从“土”的“错字”。这可能是孙洵先生对书法家的误会。“吉”字从“士
6、”当然是没有问题的,这个常识大家都知道,但至少在南北朝时期这个字在书法家那里已经开始写成从“土”的“错字”了。智永《千字文》里就是个典型,后世书家对这种“错误”的写法一直情有独钟,均写作从“土”。这已经不是文字学的能解决的问题了,它是出于书法审美的考虑所形成的一种书写习惯,没有人会因为采用了这个写法而质疑相关作品的真实性。同样,“被”字从“衣”旁,在书法家那里又往往写成从“示”字旁的,如褚遂良《雁塔圣教序》。没有人会因为“被”字少一点儿去质疑《雁塔圣教序》的真伪,更不会有人因为“初”字少一点而去质疑米芾《拜中岳命作帖》,这都是书法创作中的约定俗成的常
7、识,没有谁会在这个问题上较真。反倒是一些不熟悉书法的人经常借此嘲笑书家,若仅限于此倒也罢了,现在又出现了一些比较可怕的动向,即类似文字上的这种“错误”往往被拿来当做书画鉴定的“力证”。比如黄庭坚在《砥柱铭》里,“礼”、“祝”二字“把‘示’字旁写成‘衣’字旁(多了一点),有人就据此认为这是“假冒黄庭坚书法真迹的重要证据之一”,实际上这些都是十分武断滑稽的推断。黄庭坚会不知道这么简单的常识吗?我们今天把书法的艺术处理拿来当作争辩作品真伪的依据,未免令人啼笑皆非。文字“瑕疵”不足以说明作品真伪,甚至在某些情况下,“错误的文字”反倒可以证明作品的真实性,因为
8、这是书家对文字的美学处理,就像草书对文字本体的高度解构一样,是不能用对错去评判的。同样,同一个汉字的不同形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