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204412
大小:76.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3-09
《三上4单元学生导学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3《古诗两首》导学案(1) 自学导航一预习。1、通读课文。按中年级朗读“五”星级标准做好自评、互评工作。(1声音响。2读音准。3不加字。4不掉字。5较流利。)2、二类字注音组词,在书上做批注。课文自评同学评或家长评《古诗两首》★★3、抄写一类生字,每个写两遍,看谁写得既正确又漂亮。上面括号注音,下面括号组词。()()()()()()()()()()()()()()()()()()()()()()()()()()()()()()()()()()()()4、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还——-()朝——-()行——()重------(
2、)——()——-()——()———()二、检测。词语听写计分签名:三、练习。选词填空1、岭领令()导崇山峻()命()()袖2、寺诗侍少林()作()()卫()候合作探究四、理清思路整体感知1、《早发白帝城》的作者是()朝诗人()。描述了飞快行驶的()穿行长江中的样子。,表达了诗人()的心情。2、《绝句》的作者是()代诗人()。这首诗描述了()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思想感情。13《古诗两首》导学案(2) 合作探究五、品读感悟(一)师生合作探究。学习《早发白帝城》1、自由朗读。检查朗读情况。2、逐句品读,了解诗意。学习第一、二句(
3、1)从这两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诗人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去、距离多远、需要多少时间?)(2)作者什么时间离开白帝城出发的?从诗中哪些词可以看出?(3)谈谈对诗句的理解。(4)这两行诗表现了行船之快,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轻松、愉快)学习三、四句(1)自由读。(2)说说对诗句的(3)从白帝城到江陵有多远?诗人乘船走了多长时间?从诗歌的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3、朗读全诗,体会感情。4、背诵古诗。(二)生生合作探究学习《绝句》:理解“绝句“(”绝句“是古诗体裁之一,一首4句,每行5字或7字)1、小组朗读。2、思考:(1)在(
4、)内填入描写景物的词语。(2)用“——”画出表示数量的词语。(3)用“~~”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3、看图,结合词句解释说说对诗句的理解。4、朗读全诗,体会感情。5、练习背诵古诗。(三)自主探究1.找出诗中的4个动词,“真动”的词有(),“不动”的词有()。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一种()心情。(四)师生合作探究,学生反馈质疑。语文生活1、默写。【】()【】(———————————————————————————————————————————————————————————————————————————————————————
5、—————————————————————————————————————————————————14《庐山的云雾》导学案(1) 自学导航一预习。1、通读课文。按中年级朗读“五”星级标准做好自评、互评工作。(1声音响。2读音准。3不加字。4不掉字。5较流利。)2、二类字注音组词,在书上做批注。课文自评同学评或家长评《庐山的云雾》★★3、抄写一类生字,每个写两遍,看谁写得既正确又漂亮。上面括号注音,下面括号组词。()()()()()()()()()()()()()()()()()()()()()()()()()()()()()(
6、)()()()()()()二、检测。词语听写计分签名:三、练习。1、给字换个偏旁,组成新字,并组词。秀()——-漫()——姿()——-笼()——弥()——态()——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变()无常()云()雾千()百()流连忘()()()悠悠()色()丽合作探究四、理清思路整体感知1、这篇课文是一篇()的文章,作者通过对()云雾那种()、()的特点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14《庐山的云雾》导学案(2) 合作探究五、品读感悟一)师生合作探究。1、生默读第1自然段。2、想一想这段是围绕哪句来写的的?用“~~~”画
7、出来。3、齐读“有……有……有……尤其……”感悟庐山秀丽的景色。3、理解:“尤其”一词。4练习:_______-有________,有______,有_____,有______,______!(二)生生合作探究。1、生自由读读2、3自然段。想想这两个自然段分别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划出莱。1、读“像是……又像是……像……又像……”这四个并列的比喻句,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给你什么样的感觉?2、练习:____像又像-------------------------------------------(三)自主探究1、学习
8、第4自然段。(1)理解:流连忘返(2)想想庐山令人流连忘返的原因是什么?2、有感情的齐读(四)师生合作探究。学生质疑反馈。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2、课后收集关于庐山的资料,共同交流。3、读课文,填空。庐山的雨雾()。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哪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