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451355
大小:6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3
《探討成功教育的真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討成功教育的真諦—、基礎比成就感還重要嗎?三十年前,一個十多歲的男孩在一所中學讀書。當時,他的理想是當一名校長,但是,他的一位老師卻說「你不能當校長,基礎太差,你連自己都很難管得住。”回到傢後,他很傷心,並向母親哭訴瞭這一切。母親輕輕地對他說:“孩子,其實你很有組織管理才能,盡管現在還沒有基礎,相信以後你一定會一點一滴的積累起來,將來也一定會有很多人都願意與你合作。”後來,小男孩每多一個合作夥伴,母親都給予他鼓勵,讓他最大限度地獲得成就感。今天,這個男孩真的成瞭一名很懂得教育藝術、講究科學管理的
2、校長他就是我們利辛縣的鞏校長。當他回憶起自己的成功之路時,他這樣說「一開始,我的學習基礎並不是太好,而是母親那句鼓勵的話,是母親一次次給予我的成就感,讓我有瞭今天的成也許,鞏校長的母親從來就沒有想到過她的兒子能成為中學校長,也許她根本沒有指望過靠她那三言兩語和那點點滴滴的鼓勵去改變她兒子的命運,然而,事實上,正是她那句善意的肯定,正是她一次次給予孩子的成就感,呵護瞭一個孩子純真的夢想反思教育,我們是否給予孩子的成就感少瞭一點?時常聽到個別教師說出這樣的話來:“這個學生的基礎太差,成不瞭器,朽木不可
3、雕,瞎費口舌。”還有,盡管全國各地都在轟轟烈烈地搞教育改革,可依然有許多學校教師將學生的成績公佈於眾,排出名次;從小學、中學到大學,仍以考試論優秀。特別在農村,仍然死守著以考試成績確定升學率,以升學率來衡定教學質量的陳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應該做的,不是一味地傳授知識,而是要增強能促進學生發展的內在動力。怎樣根據學生的個性和身心特點優勢來放大他們的閃光點,怎樣創造環境,搭建學生學以致用的平臺,怎樣以關愛之心及時地鼓勵學生,最大限度地使每一個學生獲得成就感,得到榮譽感,獲取上進心,這才是教育成功的關鍵二、
4、學生上學是學知識的嗎?去年,我校八年級有個名叫周大成的男生與他的語文老師發生瞭矛盾沖突,鬧到教導處,教導主任批評學生,學生據理力爭;勸解教師,教師堅持己見後來,他們一同來找我這個副校長處理。事情很簡單:周大成的學習基礎較差,平時不夠遵守課堂紀律。那天,老師正在講課,周大成小聲哼歌,同桌報告老師,老師多次制止無效,無奈之下,老師讓同桌側身而坐,勉強上完課。課下,語文老師把周大成叫到辦公室訓話。“你是來上學的嗎?是的。5尔來上學是學知識的嗎?“不是。那你來是學什麼的?^學習方法。我沒教你方法嗎?”“教
5、瞭,不適合我……”我瞭解這些情況後,覺得學生沒什麼大錯,老生常談一番後,讓他回去,單獨跟語文老師閑談瞭一番,共同探討瞭“學生上學是不是來學知識的”這個問題。最後,語文教師終於弄明白瞭,學生上學並不是來學知識的,知識是學不完的,我們也教不完。最重要的是教給適合學生個人學習知識的方法。方法不正確,學生生厭,強逼學習,學得再多,學生也會認為這隻是錯誤的重復;不理解情況下的死記硬背,記得再多,學生也會認為這是浪費時間。唯有教會學生學習,才能使學生感興趣,受用終生。授之以漁勝於授人以魚。除瞭方法之外,還應用
6、崇高的思想靈魂來熏陶學生,點燃學生追求奮進的火花。一滴水能反映太陽的光輝,一節課能體現教師的人生。著名畫傢周思聰回憶他的老師李可染時說:“我熱愛可染先生的藝術,它給予我的不僅僅是美的享受,正如親切寬厚的大自然,它還給予我許多靈悟和啟示。他對自己的要求是'不得真諦不教人',他教給學生的全部技巧是'用思想感情畫畫;所以他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起來的形象是:先生為人正直寬厚,絕不像渾身生刺的棘,攀援而上的藤,而是像蔽日參天的大樹,深深的紮根大地,默默的伸展枝條,認真的開好每一朵花,無保留的奉獻滿樹甘果。”青年
7、書法傢龐中華回憶他的音樂老師任士榮(手風琴演奏傢)時說「他是用心靈來按動鍵盤的演奏傢……他教我學琴,更教我的筆尖學會深情的歌唱。”盤點教育,受升學壓力的影響,曾幾何時各門學科都變成瞭知識傳授與訓練的科日,練習成瞭最重要的教學環節,記憶力成瞭最重要的能力,孩子們的負擔沉重,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細細回想,這代價確實太大瞭。方法不當,猶如南轅北轍。因此,教書不能光傳授知識,要教品性,要教學生悟性,使學生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是教育最重要的使命。為瞭學生的未來,為瞭教育所承擔的使命,我們必須深刻反思:我們
8、教會學生學習瞭嗎?三、學生是主動發展還是被動接受?以沉重的課業負擔、被動的學習方式、緊張的學習氣氛、單調的教學方法、枯燥的學習內容、高強度的機械訓練等非常低級的教育方法,去讓學生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和提高素質。這樣的教育方法,固然在許多方面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但卻以犧牲人的快樂、健康、全面發展為沉重的代價,並以壓抑學生的個性心理、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的發展為結局。在知識量劇增、信息技術飛快發展的今天,這種教育越來越顯得捉襟見肘。減少教育的人力資本投入,提高教育的產出效益,這才是問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