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784595
大小:2.04 MB
页数:41页
时间:2019-10-28
《中国翻译史第二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二讲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自佛经翻译高潮过去以后,直到明朝万历年间(1572-1620),肩负传教使命(文化扩张)的耶稣会士(societyofJuses.ppt)来到中国,带来了西方近代科学知识。于是出现了又一次翻译高潮,这次翻译高潮的内容以近代西方自然科学书籍为主,主要以耶稣会士与中国士大夫结合的方式进行翻译活动。代表人物: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等外国传教士,中国的徐光启、李之藻、杨庭筠、李天经等。在这次持续一二百年的翻译高潮中,传教士们与中国学者一起,除翻译了一些宗教著作外,特别翻译了一些天文、数学、物理、机械工
2、程等自然科学类的著作。与第一次译书高潮相比,这是其重要特征。在这次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地理学对中国起着某种意义上的先行学科作用。利玛窦(MatteoRicci,1552—1610),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基督教在中国传教的开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他除传教外,还广交中国官员和社会名流,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既是传教士,也是汉学家、翻译家。1583年来到中国,为了结交中国士大夫,他在住所里摆放从欧洲带来的自鸣钟、三棱镜、浑天仪等,并悬挂世界地图,吸引来访者。利玛窦
3、的世界地图,起名《山海舆地全图》,在教堂和住所悬挂,供人观看,目的是为打破中国士大夫“四海之内,以中国为中心的天下意识”。西方近代科学中的地理学,最早由此传到了中国。后来,徐光启撰《山海舆地图经解》,对此图做了文字解释,这是中国人传播西方科学的第一部作品。从认识世界地理开始,明末清初的士大夫开始接受万国并存的观念,建立起一种健康开放的心态,产生向西方学习的念头,出现各种变革的观念,引发了延续一个多世纪的思想革命历程。为了说明地图的概念,利玛窦在地图上注明地为圆形、五大洲的名词等,标注欧洲有三十余国,对南北美洲做了介绍
4、,并以近代科学方法与仪器做实地测量,画出中国北京等八个城市的经纬度。其中,有关五大洲的观念、地圆学说、地带的分法都对中国地理学有着重要的贡献。他入乡随俗,乔装打扮,穿儒装,结交鸿儒。在南昌,利玛窦知遇了江西巡抚陆万垓,向他展示三棱镜、西国记数法和钟,并讲解西方书籍的内容,他还向当地学人讲解数学问题与日晷记时问题。1596年9月22日利玛窦在这里成功的预测了一次日食,使他很快成为了一个有名的人物。利玛窦撰写的中文宗教论著《天主实录》他在书中援引儒家经典来论证基督教教义。自称:“我太费心思,从那儒教先
5、师孔子身上觅取我们的见解;我援引书中有意义不明的章句,作有利于我们意见的解释。”他引用儒家经典中关于天、上帝的概念,论证基督教至上神的存在,并服从祀孔、祭祖等传统礼仪与社会习俗进行传教,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并把自己读的西方哲人关于友谊的名言,以中文写成格言百则,以《交友论》为书名刊印,赠与达官贵人。带着西学而来的利玛窦开展了晚明士大夫学习西学的风气。由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一共有一百五十余种的西方书籍翻译成中文。他还和徐光启等人翻译的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等书不仅带给中国许多先进的科学知识和哲学思想,丰富了中文词汇。利玛窦
6、还第一个把四书五经译成拉丁文,开了将中国典籍介绍到西方的先河。从1601年开始他便开始领取朝廷俸禄,直至逝世。1605年,北京已有200人信奉天主教,当中有数名更是公卿大臣(徐光启)。他去世后被安葬于北京西城区官园桥附近的北京行政学院,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皇帝允许了一个外国人在中国领土安葬。汤若望(JohannAdamSchallvonBell1591-1666),德国人,1623年来北京。汤若望到北京后,仿效当年的利玛窦,将他从欧洲带来的数理天算书籍列好目录,呈送朝廷。又将带来的科学仪器在住所内一一陈列
7、,请中国官员们前来参观。汤若望以他的数理天文学知识得到朝廷官员们的赏识。他到北京不久,就成功地预测了当年10月8日出现的月食。后来他又准备地预测了第二年(1624)9月的月食。他写了两篇关于日食的论文,印刷分赠给各官员并送呈给朝廷。他在北京四年,在钦天监官员李祖白的帮助下,用中文写了一本介绍伽利略望远镜的《远镜说》,第一个将欧洲的最新发明介绍给中国,在以后的历法改革中起了相当大的作用。《远镜说》刊印于1629年。该书从原理、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上详细介绍了伽利略式望远镜,全书通篇条理清楚、浅显易懂、图文并茂。成为
8、传播光学和望远镜制造技术的奠基性著作,对后世有重要影响。崇祯三年(1630),由礼部尚书徐光启疏荐,供职于钦天监,译著历书,推步天文,制作仪器。同时,利用向太监讲解天文的机会,在宫中传播天主教。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担任钦天监监正的外国人。由于工作出色,取得清廷及天文学界的高度信任。崇祯七年,协助徐光启、李天经编成《崇祯历书》一百三十七卷。除上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