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737782
大小:3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06
《中国翻译史笔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翻译史袁素平一.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印度,巴比伦,埃及中国文化的特色:从未中断过。巴比伦灭了印度,埃及曾经沦为殖民地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季羡林:“中华文化之所以能保持永保青春,万灵之药就是翻译。”中华文化的源头:易经theartofchangesConfucius孔子Mencius孟子Confucianism儒家文化太极生两仪include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西方之水:第一次高峰:从明朝末年开始引进西方的文化,最终在清朝末年特别是在于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达到高潮。清朝末年其实是引起了中华文化的
2、后退。梁启超: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掀开了翻译政治小说之幕,林纾翻译文艺小说。第二次高峰:以1919年为界,掀起第二次高峰鲁迅是现代小说之父,其一半的活动是和翻译相关的。第三次高峰:改革开放1978年之后。近现代出不了大家。中西文化之别:中国重智即动头脑的能力外国重用即动手实践能力因此要:手脑联盟四次翻译高潮:1.东汉至唐宋时期,佛经翻译盛行。、2.明末清初,欧洲一批耶稣会士相继来华进行翻译活动,主要以传教为宗旨,同时也介绍了西方学术。3.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期间的西方思想和文学翻译。这一时期最引人瞩
3、目的就是严复和林纾。(3,4之间是断档的历史)4.改革开放至今东汉至唐宋时期的佛经翻译1.东汉桓帝年间的安世高:《安般守意经》等三十五部佛经,开后世禅学之源,其译本“义理明晰,文字允正,辩而不华,质而不野”但其主要偏于直译。2.支娄迦谶:其所译经典,译文流畅,但为了力求促使原来面目,“辞质多胡音”,即多音译。3.支谦:“颇从文丽”,开创了不踏实原著的译风,对三国至西晋的翻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翻译中的“会译”体裁,以及用音译取代前期的音译。(复译,重译等)4.中国佛经翻译史上,由此一直存在“质朴”和“文
4、丽”两派。北魏孝文帝:促进中华文化的融合千古一后:冯太后前秦:释道安前秦时代:佛经翻译由私人事业转入了译场翻译,释道安在朝廷的支持下首创译场翻译制度,采用“会译”法来研究翻译。他主张严格的直译,并总结汉末以来的译经经验,提出了著名的“五失本,三不易”理论,指出五种容易使译文推动原来面目的情况和三种不容易处理的情况。译胡为秦,有五失本也:一者,胡语尽倒(词序颠倒),而使从秦(改从汉语语序),一失本也。二者,胡经尚质,秦人好文(采),传可众心,非文不合,斯二失本也。三者,经委悉,至于叹咏,叮咛反复,或三或
5、四,不嫌其烦,而今裁斥,三失本也。四者,胡有义说,正似乱辞,寻说向语,文无以异,或千五百,刈而不存,四失本也。五者,事已全成,将更傍及,反腾前辞,已乃后说,而悉除此,五失本也。三不易:一.改古适今,很不容易;二.圣哲微言大义传给浅谷之众,实不易也;三.佛祖死后,大弟子阿难等反复斟酌,兢兢业业,而今由凡人来传译,事隔丢掉,更谈何容易。主要贡献:1.首创译场制度2.会译法3.五失本,三不易说4.综理众经目录鸠摩罗什:集体翻译,审校继道安之后创立了一整套译场制度,开集体翻译、集体审校的先河。倾向意译,重视文
6、质结合,既踏实于原文的神情,读来又妙趣盎然,能“以实出华”,传达原经的文体美和修辞美。反对前人译经时用“格义”(用中国哲学的传统概念比附和传译佛学概念)的方法,创立了一整套佛教术语。贡献:1.整套译场制度2.重视文质结合3.反对“格义”4.意译派代表。梁启超赞其“深通梵语,兼娴汉言”,他的译籍“不特为我思想界辟一新天地,即文学界之影响亦至世焉。”隋唐时期的翻译高度发达,唐朝达顶隋代历史较短,译经不多。玄奘1.带回佛经657部,主持更为健全的译场。在十九年间译出75部佛经,共一二三五卷。2.把老子著作的
7、一部分译成梵文,成为第一个把汉文著作向国外介绍的中国人。3.制定了“五不翻”的原则,即:秘密帮,含多义帮,无此帮,顺古帮以及生善帮。4.译经过程中运用的各种技巧:补充法,活力法,变位法,分合法,译名假借法和代词还原法。唐代以后的佛经翻译1.唐末无人赴印求经,佛经翻译事业日衰。2.宋代,虽也有人西去求经,印度也有名僧东来传法,宋太宗也曾兴建译经院,从事佛经翻译,但其规模与水平已远不如唐朝的玄奘时期。3.元明清三代从事佛经翻译的人数渐少,几百年间只译了几十部经卷。4.佛经翻译高潮过去以后,除少数民族地区以
8、外,没有较大规模的文字翻译活动。但各民族的翻译活动也有,如:回回历书,《元秘史》以及《古兰经》等的翻译。明末清初的翻译科学翻译1.欧洲的一批耶稣会士相继为华,主要以传教为宗旨,同时介绍了西方学术。2.这次翻译高潮从延续时间及译著数量上都比不上先前的佛经翻译。但其最重要的成就就是翻译一些天文,数学,机械等自然科学著作。3.代表人物:中国科学家徐光启和意大利人利玛窦,二人合作翻译了著名的《几何原本》前六卷。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期间的翻译:西方思想和文学翻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