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翻译史》PPT课件

《中国翻译史》PPT课件

ID:36809807

大小:244.75 KB

页数:44页

时间:2019-05-10

《中国翻译史》PPT课件_第1页
《中国翻译史》PPT课件_第2页
《中国翻译史》PPT课件_第3页
《中国翻译史》PPT课件_第4页
《中国翻译史》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翻译史》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HistoryoftranslationinChina中国翻译史中国翻译史的四个阶段古代:起于先秦时有关翻译的零星论述,至清乾隆初年《繙清说》为止近代:起于鸦片战争止于“五四”运动现代:从“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当代:从建国后至今古代翻译史1.周—东汉桓帝:口译时期2.东汉—宋:佛经翻译3.明清:宗教,科技翻译1.周—东汉桓帝:口译时期有关翻译活动明确的记载出现在周代,见《周记》和《礼记》。议员的称谓为“寄”,“象”,“狄鞮”,“译”,总称“舌人”,主要从事口译活动。汉代,设有“译官”,“译长”。周王朝以及后面的各个政权都设置了配有翻译人员的外事机构。周:大行人下属的象胥秦:典客

2、和典属国两汉:大鸿胪和尚书主客曹魏晋南北朝和隋:大鸿胪或鸿胪寺和主客司唐:鸿胪寺、客省和礼部主客郎中宋:鸿胪寺、中书省和礼部主客郎中元:礼部下属的会同馆明:鸿胪寺和礼部下属的主客清史司清:鸿胪寺、理藩院和礼部下属的会同四译馆以及后来改设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民国及现在:外交部,配有译员2.东汉—宋:佛经翻译我国翻译史上有文本的笔译,始于东汉桓帝建和二年(公元148年)印度佛经的翻译从东汉末至北宋初的佛经翻译,将近千年,其时间之长,可以视为中国翻译史上的一大特色,共有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东汉末年到西晋(草创期)第二阶段:从东晋到隋(发展时期)第三阶段:唐朝(全盛时期)第四阶段:北宋(基本结束时

3、期)第一阶段:从东汉末年到西晋(草创期)主要是外籍僧人和华籍胡裔僧人,翻译主要靠直译,甚至是“死译”、“硬译”,采取口授形式,因此可信度不高。最早的译家有两个:安清,字世高,西域安息人,原是安息王国太子。从公元148年到172年(灵帝建宁五年),20年间译出有关止观法门的种种经论。他译了《安般守意经》等三十五部佛经,开后世禅学之源,其译本“义理明晰,文字允正,辩而不华,质而不野”(梁皎慧,高僧传),但其主要偏于直译。支娄迦谶(chen),简名支谶,西域月支人。他通晓华语,到灵帝中平年(184-189年)为止,“传译梵文”,译经3部,14卷。《般若道行经》《般舟三味经》《首楞严经》。其所译经

4、典,译文流畅,但为了力求保全原来面目,“辞质多胡音”,即多音译。这一段时期佛经翻译的特点有三:第一,翻译佛经的主要力量是外籍僧人和华籍胡裔僧人,而以汉族知识分子僧徒为辅助力量。此时期的翻译尚未得到政府的支持,而是在民间信徒们的自主下分散进行的。第二,古代印度佛经原无写本,所以早期翻译佛经,全凭口授,即由外僧背诵某一经,由一人口译成汉语,叫做“传言”或“度语”,另一人或数人“笔受”,即录成汉字,再进行修饰。第三,从翻译方法来说,一般都采用直译法。第二阶段:东晋到隋(公元317-617年)从苻秦译场和姚秦译场开始,翻译由私译转为官译;隋朝,上林园里设置了翻经馆。主要译者:支谦:突破了以往的直译

5、法,开始追求文字的典雅;道安:总结出了“五失本”、“三不易”的规律;(见马祖毅《中国翻译史》上卷116页;陈福康《中国译论史稿》11页)鸠摩罗什:开始提倡意译,主张“依实出华”;彦琮:《辩正论》“十条”,“八备”;(见马文137页;陈文27&28页)慧远:对译文的风格和文体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索。这一阶段的佛经翻译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私译转入官译。第二,此阶段的翻译原本往往不止一种,这就便于相互校勘,使译文更为正确。第三,翻译理论和技巧的研究上有所进步。第三阶段:在唐朝(公元618-906年)特点:顶峰主要译者多为本国人译作质量和数量印度的哲学、文学艺术对我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医学、天文、

6、算术乃至语言在我国也有一定的影响。著名译者:玄奘、法显、义净等。玄奘:第一个把汉文著作向国外介绍的中国人。“五不翻”的原则(谢天振《中西翻译简史》279页)。六种翻译技巧:补充法,省略法、变位法、分合法、译名假借法和代词还原法。(见马祖毅《中》151页)第四阶段:在北宋(公元954-1111年)赞宁:总结译经理论,“六例”(陈文39页)佛经翻译的影响:自佛经输入后,印度佛教的唯心主义哲学逐步和中国原有老庄玄学相结合,到南北朝时,这种唯心主义思潮发展到极盛阶段。在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史书里,对帝王相貌的描写往往是“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等,这种描写是受佛经影响,造成神秘莫测的印象,增加自己身份,

7、是百姓臣服。从语言方面说,大量佛教词汇成为汉语词汇的一部分。如“劫”,全译音是“劫波”,是印度神话里一个极长时期的名称。据说,1680万年为一小劫,合20小劫为一中劫,合4中劫为一大劫。每劫末尾,一切都要毁灭,所以汉语里有“在劫难逃”的说法。“魔鬼”一词的“魔”字,是佛经中的一个恶神的名字。据说释迦牟尼快要得道的时候,魔派遣他的女儿去引诱如来,如来不为所动,他又带兵来威胁,结果也失败了。“魔”原译“磨”,是梁武帝把“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