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翻译史

浅论中国翻译史

ID:21509492

大小:7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22

浅论中国翻译史_第1页
浅论中国翻译史_第2页
浅论中国翻译史_第3页
浅论中国翻译史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论中国翻译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论中国翻译史翻译事业在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据一些史书上载有外来语等情况判断.行人认为我国远在周秦时期就行翻译活动了.但是,真正的翻译,则是从佛教传人中国以及随之而开展的译经活动开始的.这个以佛教经典汉译为开端而一直延续到现代的翻译史.历时将近两千年,可大体上分为五个时期:1,后汉桓帝到北宋时期(公元148〜1126年):2,南宋至元末时期(公元1127—1367年);3,明,清时期(公元1368一一1919年);4,”五四”运动至屮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期(公元1919—1949年);5,屮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194

2、9年以来第一个时期以翻译佛经为主:第二个时期佛经的翻译已经袞落.开始官方文件和外交文书的翻译:第三个时期以翻译西方书籍为主:第四个时期比较大fi地翻译了世界各国的科学文化成果:第五个时期开始全面系统地翻译世界各国政治,经济,科学和文化着作.在第叫,第五两个时期,屮国的许多文学着作,典籍也都曾被译成了外文.,汉代的佛经翻译般把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二年),大月氏使者伊存LI授博士弟子景卢以《浮图经》这个记载算作佛教传人的开始.我国最早正式从事翻译事业的人有两个:安世高和支委迦谶.安世髙译了《安班守意经》等三十多部佛经.支

3、娄迦谶是月氏国人,他也译了十多部佛经.支娄迦谶译笔生硬,读者不易看懂,所以从那时起,大概就有意译和直译这一类问题了.支谶,支亮和支谦号称”三支”.支谦首创了”会译”的体裁,他的翻译风格,在从古译到旧译的过渡上起了不少作用.他主张尚质和尚文应该凋和.总的来说,安,支的翻译偏于”质”(朴实),文谦的翻译偏于”文”(修饰).偏于质,文义就有所不尽;偏于文,为了力求简洁,也不能完全表达出原文的结构.汉代其他的译经家还有安玄,严佛调,康巨,朱世行(我国第一个去西方求法者)等.二,晋代和南北朝时期的佛经翻译丙晋初年.出现了一位译经大

4、家竺法护.竺法护的译风忠实于原本而不厌详尽.给人以”辞质胜文”的印象.东晋以前的翻译活动基本上都是由民间私人进行的.属于我国翻译事业的初期.在翻译方法上主要采取弃文存质.保存经意,照原本直译的方法.这是译经史的”古译时期到了东晋,译经活动开始有组织地进行,译经活动进入了”旧译时期”.到了符秦时代.在释道安的主持下设置了译场.他提岀着名的“五失本”“三不易”的总结性说法五失本”是要求译文比较近于汉文的规范:”三不易”是要求译人尽可能忠实于译事,同时也道出翻译的艰难和要求的严格.释道安的另一个贡献是在经录方面.他整理了第一部

5、译经目录,其屮所记裁的译家有17人.后人对他的经录评价很高.后秦时.天竺人鸠摩罗什到长安主持译场,开始了大量的译经.这时的译经活动,无论从组织规模,译经数量和质量上看都是前所未有的.可以说是屮国译经史上的一个新纪元.鸠摩罗什是在”五失本”,”三不易”的意义上创立意译派的.他全改了以前群家古直的风格,主张意译,改正了过去咅译的弱点.提倡译者署名.鸠摩罗什也有不可译的言论,认为风格和体裁是不可传达的.鸠摩罗什以后.东晋和南北朝着名的译家还有:晋法显.宋求那跋陀罗,梁,陈时的真谛,北凉县无谶,北朝菩提流支(被称为“译经之巨匠”

6、).以上所列诸译家在翻译体制上都采用意译法.三,隋,唐时代的佛经翻译从隋代(公元590年)到唐代,是我国佛经翻译事业高度发展的时期.隋朝已设立了正规的,永久性的国家译场.着名翻译家释彦琮即是隋代人翻译家.被称为人德彦琮法师.他对翻译理论曾有比较透彻的发挥,认为译者应该具备八个条件,如:(一)”诚心爱法,志愿益人,不惮久时”;(二)”襟抱平恕,器量虚融,不好专执”;(三)”耽于道术,澹于名利,不欲高炫”等.译经事业到了唐代进入了鼎盛时期.出现了翻译界的巨星玄奘.玄奘在公元628年出发去印度求经,十七年后才冋国.他带回佛经6

7、57部.主持了比过去在组织制度方面更为健全的译场.在十九年间共译出佛经75部.1335卷.不论质量和数量都超过前代的水平.在四大家(鸠摩罗什,真谛,玄奘,不空)中,他的译书最多.译文也最精.就翻译的文体来说.玄奘也超出了各家,一般称之为新译.玄奘所提出的翻译标准”既须求真,乂须喻俗”,意即”忠实,通顺”,直到今天仍然有指导意义.玄奘不但把佛经由梵文译成汉文.而且把老子着作的一部分译成梵文.成为第一个把汉文着作向国外介绍的中国人.与玄奘同时代的还有实叉难陀,义净,不空等译者.唐代末年,无人赴印求经.佛经翻译事业逐渐衰微.四

8、,宋,元吋代的翻译北宋时代的佛经翻译盛况己远不如唐初的极盛时期.到丫南宋,佛经翻译已寥寥无几.元代虽有拔合思巴,管主巴等人奉诏翻译佛经,但译品只有数十部.南宋和元朝时的翻译大多为官方文件和外交文书.同时.元代翻译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面國教海探航船是译文使用白话.这是前代所没有的.五,明,清时代的翻译t{露巷螬螂I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