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翻译史讲义

中国翻译史讲义

ID:43058663

大小:225.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9-25

中国翻译史讲义_第1页
中国翻译史讲义_第2页
中国翻译史讲义_第3页
中国翻译史讲义_第4页
中国翻译史讲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翻译史讲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TheHistoryofTranslationTheoryinChinaLeeturerPanXuzhouIntroductiontothecourseBasicrequirementsRecommendedreferencebooksRefereneeBooks马祖毅.中国翻译简史.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王克非•翻译文化史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岀版社,1997.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LecturelDifferentviewsonthedevelopmentoftranslationtheoryinChinaF

2、ourstagesdiscussedhereAncienttime古代LateQingDynasty晚清Theyearl911民国Theyoarl949建国后周代有关翻译的明确记载周公居摄六年,制礼作乐,天下和平。交趾之南,有越裳国以三象胥而献白雉,曰:“道路遥远,山川阻深,音使不通,故重译而朝。”一一《册府元龟》《外臣部・朝贡》周代对翻译人员的不同称呼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同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橇,北方曰译。一一《礼记•王制》寄,言传寄外内语言;象者,言放象外内之言;狄輾者,輾知也,谓通传夷狄语与中国相知;译,陈也,谓陈说外内之言。象寄

3、、辍译“反舌,夷语与中国相反,因谓反舌。”舌人,能达异方之志,象胥之职也。“翻译”说法的來由“疑汉以来,多事北方,故'译'名烂熟矣”——《宋高僧传》“翻”字出现于东汉摩腾之译《四十二章》“翻译”连用则于南北朝时期的佛经翻译孔子的翻译思想《大戴礼•小辩》公曰:“寡人欲学小辩,以观于政,其可乎?”子曰:“否,不可。……天子学乐辩风,制礼以行政。诸侯学礼辩官,政以行事,以尊事天子。大夫学德别义,矜行以事君。士学顺,辩言,以遂志。……如此犹恐不济,奈何其小辩乎?〃公曰:〃不辩则何以为政?〃子曰:〃辩而不小。夫小辩破言,小言破义,小义破道,道小不通,通道必简。是故循弦以观于乐,

4、足以辩风矣;《尔雅》以观于古,足以辩言矣;传言以象,反舌皆至,可谓简矣。佛经翻译理论佛经翻译的第一阶段(148-316)最早的两位翻译家安清,字世高,西域安息人。“义理明晰,文字允正,辩而不华,质而不野”支娄迦谶,西域月支人,简名支谶“辞质多胡音”之谦的佛经译论之谦一名越,原为月支人,故姓支。受业于支亮,支亮受业于支谶,人称“天下博知,不岀三支”。“诸佛典皆在天竺。天竺言语,与汉异音,云其书为天书,语为天语,名物不同,传实不易,……其所传言,或得胡语,或以义出音,近于质直。仆初嫌其辞不雅,维祇难曰:'佛言依其义不用饰,取其法不用严,其传经者,当令易晓,勿失厥义,是则为

5、善。'座中咸曰:老氏称:'美言不信,信言不美。'仲尼亦云:'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明圣人意深邃无极。今传胡义,实宜径达。是以自偈受译人口,因循木旨,不加文饰。译所不解,则阙不传,故有脱失,多不出考。'(《法句经序》)之谦的翻译风格“谦辞旨文雅,曲得圣意”“谦以季世尚文,时好简略。故其岀经,颇从文丽”《法句经序》在中国译论史上的意义一首次提出译事之不易“名物不同,传实不易”佛经翻译的第二阶段(317-617)自东晋开始,到隋末结束。代表人物:(释)道安;鸠摩罗什;慧远;僧睿;彦琮等道安论五失本三不易梁启超:“新本日出,玉石混淆。于是求真之念骤炽,而尊尚直译之论起•”“或

6、辞句出入,先后不同;或有无离合,多少各异;或方言训诂,子乖趣同;或其文梵越,其理亦乖;或文义混杂,在疑似之间。”一一《合维摩诘经序》道安生平简介东晋高僧、般若六家七宗之一“本无宗”的代表。(314-385)道安俗姓卫,常山扶柳人。(今河北冀县)钱钟书:“吾国翻译术开宗明义,首推此篇。”《摩诃钵罗若波罗蜜经抄序》“译胡为秦,有五失本也:一者胡语尽倒,而使从秦,一失本也;二者胡经尚质,秦人好文,传可众心,非文不合,斯二失本也;三者胡经委悉,至于叹詠,叮咛反复,或三或四,不嫌其烦。而今裁斥,三失本也;四者胡有义说,正似乱辞,寻说向语,文无以异。或千五百,刈而不存,四失本也;

7、五者事已全成,将更傍及,及腾前辞,已乃后说,而悉除此,五失本也。”然《般若经》三达之心,覆面所演,圣必因时,时俗有易,而删雅古以适今时,一不易也。愚智天隔,圣人叵阶,乃欲以千岁之上微言,传使合百王之下未俗,二不易也。阿难出经,去佛未久,尊者大迦叶令五百六通迭察迭书。今离十年,而以近意量裁。彼阿罗汉乃兢兢若此,此生死人而平平若此,岂将不知法者勇乎?斯三不易也。道安的翻译风格?其序称:“赵郎谓译人曰:'《尔雅》有《释古》、《释言》者,明古今不同也。昔來出经者,多嫌胡言方质,而改适今俗,此政所不取也。何者?传胡为秦,以不闲方言,求知辞趣耳,何嫌文质?文质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