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估算的教学策略

浅谈估算的教学策略

ID:44303486

大小:2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0

浅谈估算的教学策略_第1页
浅谈估算的教学策略_第2页
浅谈估算的教学策略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估算的教学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估算的教学策略湘机小学游泳《数学课程标准》指岀:“估算在口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冇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冇重耍的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估算应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i种非常重耍的思维方式來培养。因此,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养成,对于提高他们观察、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估算的习惯,在计算教学中渗透估算教学,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呢?一、在情境中适当渗透,引导学生逐渐体会估算的优越性。

2、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岀:估算教学要“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低年级数学课中,估算教学必须创设合适的情境,并且适宜在情境中逐步渗透。因此在平吋的估算课或训练课中,适当的加入一些估算的情节、内容,引导学生逐步感受估算的优越性,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例如:在研究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后,最后的环节就设il-T:小红拿100元到玩具店买玩具,一件48元,一件45元,她带的钱够吗?说说为什么?这吋候大部分的学生都会利用精确计算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总会有学生只看商品价格的十位就知道钱已经够T,这时要抓住时机,请学

3、生说说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冇什么好处,之后再出示买三件或四件商品大约要带多少钱的问题。这样学生很自然的就会运用估算的方法了,进而学生会逐渐感受到在没有必要算岀精确结果的情况下也能解决问题。此吋,在学生的心中已经埋下估算的种子,为以后的估算教学打下了基础。二、在数据中巧妙设伏,引导学生产生估算的需要。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在为解决问题提供数据信息时,不完全提供准确数据,给学生创设适宜的思维空间,反而有利于学生体会估算的优越性。例如:在初次教学估算时,可以设计一个或几个不确定的量,使得学生无法进行精算,从而体会估算的思想。教学

4、“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可以这样创设问题情境:聪聪过生F1想买下面两件生F1礼物,在这个情境中,遥控汽车价签上的个位数字看不清T,学生不能顺利计算,于是试图思考另外的策略。果然,陆续冇学生的思维转向估算:汽车的价格是30多元,就算把它看成40元,40+58=98(元),妈妈给的100元也够了。这样学生不仅体会到估算的优越性,而且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交流丰富估算的策略,使思维变得更加灵活。三、估巧结合,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教学中我不断摸索出:在思考方法上,估算与巧算结合,便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解

5、决问题时,精心设计一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使得同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就会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法,这样的训练便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我设计的过桥游戏:一辆车大箱货重125千克,小箱货重75千克,车重247千克另一辆车分别为195千克、200千克,车重205千克,问这两辆车能通过限重500千克的桥吗?这里既可以估算,也可以根据所提供的数据特点,先找到整百数,然后再估再算,这样一个问题多种解决方法,学生们在相互交流中共同丰富认识,思维不但逐渐灵活起來,而且也会逐渐深刻起來。四、数形结合,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

6、的估算能力,是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问题,学生只有在实际情景中,才能产生多样性的估算方法,那种追求用数学算式进行一种机械的估算训练难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哪种片面追求精确值,离实际数字越近越好的方法完全行不通的。如何提高对新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呢?教师应经常的、有意识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估计实际数量的大小。如学完了长度有关知识以后,给学生提出如下问题:课桌大约有多高?黑板大约有多长?多宽?门大约有多高?大树大约有多高?我们们升旗的旗杆大约有多长?你自己的身高,步长大约是多少等等。在学完了人民币以后,让学生

7、研究的问题:你有10元钱,可以买哪些学习用品?你买1把小刀和1枝铅笔大约带多少钱等等?在学习了认识时间以后,要学生调杳问题:你吃午饭大约在什么时间?晚饭呢?你晚上大约在几时睡觉?你上学大约多长时间等等。当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时,就会合力以赴地解决,这样激发了他们的再创糟神,使新知识很好地应用。数学求真、求美、求简。而估算止是体现了数学求简的一种方法,在这个求简的过程中,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耍有目的、有意识地渗透,以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及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