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估算教学策略.doc

优化估算教学策略.doc

ID:55423792

大小:3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12

优化估算教学策略.doc_第1页
优化估算教学策略.doc_第2页
优化估算教学策略.doc_第3页
优化估算教学策略.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优化估算教学策略.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优化估算教学策略榔口小学刘家云《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加强口算,重视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又在第一学段中指出: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过程的要求。然而,在现实课堂教学中,依旧存在着学生看见“大约”就估算,没有“大约”就不估算的现象,估算标准凌乱,估算策略低下……,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优化估算教学策略呢?一、体验估算价值,形成估算意识在估算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按照教师的指令进行估算,至于“什么时候要用估算”,“为什么要用估算来解决”这些往往被忽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知道根据题目的要求,

2、运用近似数进行估算,但如果题目中没有明确提出要求估算,他们则往往选择接进行精确计算。可见,学生缺少的不是估算方法,而是估算意识。因此,要让学生体验估算价值,形成估算意识:1、生活体验华罗庚曾经说过“人们对于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实践表明,越贴近学生生活的,学生熟悉的内容在情感上越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教学中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味到估算就在自己身边,感受到估算的实用价值,从而对估算学习产生亲切感。如教学乘法估算前,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学校大约有学生

3、多少人?学生们纷纷猜测。有的说:“如果每班50人,那么全校6个班,就大约有300人。”也有的说:“如果每排有20人,那么全校24排就大约有480人。”……因此,很自然地引出了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只需说出大约的近似数就够了。源于生活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培感亲切,自然无形中体会估算的作用,从而诱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心理倾向。2、数学应用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一般都要求学生验算,这是完全有必要的,问题在于,一律要求学生用笔算按逆运算的关系严格验算,这样不但会加重学生负担,而且会阻碍学生灵活计算的发挥。其实,有些错误用估算是很容易发现。如

4、:51-30.23=20.23,差未位应该是7;6054÷9=106积应该是四位数等。教师要重视估算的价值,设计相关的练习,引导学生感受估算的作用,形成估算的意识。二、加强口估笔算联系计算教学大约占了数学教学课时总数的58%。计算中的估算是保证计算正确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手段,系统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以估计出得数的取值范围,为计算的准确性创造了条件。因此,估算教学不能孤立于口算、笔算之外,要加强估算与笔算、口算相结合,从而使学生掌握估算方法,了解算式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后再计算。具体方法为:1、审、估、选三位一体,

5、形成计算决策生活中计算方法与计算工具的多样化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选择,比如我们上街买菜可以用心算、口算、简算,也可以用计算器。而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却往往忽视计算方法和工具的选择,一味地埋头苦干,往往是走了很多弯路却达不到目的。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估算,在审题时借助于估算,并选择好计算的方法和工具,数据简单可以用口算、心算,数据较为复杂的则考虑笔算或计算器等。2、估、算、查三点一线,加强过程监控学生在计算时,只求算出得数,不注意检查是造成计算错误的主要原因。对于这些错误教师批改后的讲评往往不能满足各层次学生

6、的欲望,延缓了对数学信息的及时反馈。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指导学生养成“估算一计算一审查”的习惯,有助于学生适时找出自己在解题中的偏差,重新思考和演算,从而预防和减少差错的产生,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如,在简算3.86×9.9时,学生经常出现3.86×9.9=3.86×(9.9+0.1)=38.6的错误。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先估算,3.86×9.9两个因数分别是两位、一位小数,则积一定是3位小数,未位6×9=54,则积的未尾一定是4。可见,结果38.6肯定是错的。再分析原因,问题就解决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刚接

7、触计算器教学时,指导学生养成“估算一计算一审查”的习惯更为重要。比如计算4783÷13可将4783看作4800,把13看作12,4800÷12=400,所以4783÷13大约是400,粗略的估计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信息,确认按键是否正确,防止不动脑筋使用计算器计算,减少错误产生。三、加强估测估算联系关于估算、估测在计量教学中要给予相当的重视。估算、估测是向学生揭示数学的另一个方面,像大约、接近、近似等这些术语,在数学中和实际生活中要比精确值多得多。估算、估测与量的观念的建立,估算与测量相配合,帮助学生发展对概念的理解,增

8、强他们应用测量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处理日常问题的能力。因此,估算应贯穿在整个计量教学过程。1、先估后测,建立量的观念用来衡量客观事物的大小、长短、轻重、面积、体积等的计量单位,如“千米,千克”等是抽象的。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能正确进行单位间的化聚,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已经建立了量的观念。以“米”的教学为例,在复习中请学生比划“1米有多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