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916875
大小:65.0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6
《浅议剖宫产率上升原因研究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剖宫产率上升原因研究及对策[摘要]目的:对近年来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加以分析,以便采用相应的对策。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剖宫产4685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①剖宫产率逐年上升。②剖宫产的主要指征为:疤痕子宫、胎窘、羊水过少、巨大儿、臀位等,其中疤痕子宫和巨大儿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加强孕期保健和宣教,提高产科医生技术水平,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关键词]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措施本文对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共4685例剖宫产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和指征的变化,
2、以及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1资料与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在产科住院分娩产妇10550例,其中剖宫产4685例,对所有剖宫产的产妇,将其剖宫产指征,剖宫产率进行回顾分析2结果2006年1月-2010年12月10550例孕妇分娩方式见表1,剖宫产指征的变化见表2表12006年1月-2010年12月孕妇分娩方式表年份分娩总人数阴道分娩人数(率)剖宫产人数(率)200619721157(5&7%)815(41.3%)200722051277(57.9%)928(42.1%)200822421225(54.6%)1
3、017(45.4%)200921201091(51.5%)1029(48.5%)201020111115(55.4%)896(44.6%)合计:105505865(55.6%)4685(44.4%)2.1剖宫产率的变化5年间,我院产科分娩总数10550例,剖宫产4685例,平均剖宫产率44.4%,5年间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0年稍有下降。见表lo其中疤痕子宫、巨大儿呈逐年上升趋势,见表2。2.2剖宫产指征变化见表2,在同一病例中有几个剖宫产指征者,本资料统计以第一指征为准。剖宫产主要指征有:①疤痕子宫,疤痕子宫常见的
4、原因有剖宫产术、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畸形矫正术,其中以剖宫产术最常见。②胎儿窘迫,主要依据胎心监护胎心率的变化、胎动减少、羊水胎便污染为依据。③羊水过少:B超提示羊水指数4000go⑤臀位。⑥社会因素:指高龄初产妇,珍贵儿,无任何指征要求剖宫产手术者。⑦枕后位。⑧其他:包括胎膜早破、双胎、引产失败、骨盆狭窄,胎带绕颈、前置胎盘,子痛前期等。3讨论3.1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剖宫产率不应超过15%,若超过这一比例,对母婴所带来的伤害就会明显,超过其身应该带来的好处。从资料中显示,我院5年间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6年为41.3
5、%,2007年为42.1%,2008年为45.4%,2009年为4&5%,2010年为44.6%。明显高于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3.2•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分析:①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麻醉方法和手术技巧的改进和提高,医务人员剖宫产技术的更加熟练,剖宫产作为解除孕妇和胎儿危急状态的一种手段,其安全性已被社会广泛认可。②由于剖宫产指征掌握不严格,导致剖宫产指征的扩大化,剖宫产率也随之上升。3.3•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分析:①疤痕子宫:较高的剖宫产率,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使疤痕子宫多见,另外,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高龄妇女生育前行子宫肌瘤
6、剔除术或子宫畸形矫治术相应增多,手术后妊娠就会导致疤痕子宫相对多见。②阴道分娩观察时间长,可变因素多,遇到产程中异常情况出现(如胎窘、Lop、LoT、产程异常等),孕妇怕痛苦、家属不愿承担风险而要求剖宫产,有的产科医生也不希望承担医疗风险导致手术指征扩大。③过度诊断:由于产前监护如B超,胎心监护的广泛使用:能够及时发现胎窘、羊水过少、巨大儿,但也存在过度诊断现象。④由于孕妇及家属和医生均不愿意承担疤痕子宫,臀位阴道分娩的风险,在我院疤痕子宫,臀位均以剖宫产终止妊娠。⑤社会因素:a孕妇对自然分娩疼痛的恐惧心理不愿试产。b孕妇及
7、家属过分盲目相信剖宫产安全性。c由于迷信思想,选择吉时.d高龄初产妇,珍贵儿。e有些医务人员也认为剖宫产优于阴道分娩,亲朋好友咨询他们的意见占主导地位。3.4.降低剖宫产率措施:剖宫产术是一种非自然、有创伤性的手术分娩方式,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是每一个产科工作者的责任。①应加大力度做好妇幼保健工作,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对高危妊娠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②重视孕妇学校开展,使孕妇及家属了解妊娠及分娩的过程,建立阴道分娩的信心,安全愉快的享受分娩过程,了解剖宫产是处理难产及高危妊娠的医学手段,是有风险的。③要严格
8、掌握剖宫产指征,对难产、羊水过少、胎窘、巨大儿诊断要准确,除绝对剖宫产指征外,我们应该给予阴道试产的机会。④加强对产科医生和助产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加强责任心,加强与儿科医生合作,提高新生儿生后评分,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水平,提高生命质量。⑤就其他科室医务人员而言,也应加孕产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