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体系统》PPT课件

《补体系统》PPT课件

ID:39703057

大小:1.13 MB

页数:96页

时间:2019-07-09

《补体系统》PPT课件_第1页
《补体系统》PPT课件_第2页
《补体系统》PPT课件_第3页
《补体系统》PPT课件_第4页
《补体系统》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补体系统》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章补体系统JulesBodet(1870-1961),DiscovererofComplement第一节概述一、概念定义:补体(complement,C)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功能:可辅助和补充特异性抗体,介导免疫溶菌、溶血作用,故称为补体。第一节概述组成:目前已知补体是由1)30余种可溶性蛋白、2)膜结合蛋白3)补体受体组成的多分子系统,故称为补体系统(complementsystem)。第一节概述生物学效应在补体系统激活过程中,可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引起一系列生物学效应

2、。1)参与机体的抗感染免疫,2)扩大体液免疫效应,3)调节免疫应答;4)介导炎症反应,导致组织损伤。第一节概述二、补体系统的组成由三部分组成:1、参与级联反应的补体成分(即补体系统的固有成分)。包括:①经典途径的:C1q、C1r、C1s、C2、C4;②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annan-bindinglectin,MBL)激活途径的:MBL和丝氨酸蛋白酶(serineprotease);③旁路激活途径的:B、D、P因子;④参与共同末端通路的:C3、C5、C6、C7、C8、C9。第一节概述2、补体激活的调节蛋白主要以可溶性和膜结合两种形式存在:(1)可溶性

3、调节蛋白:C1抑制物、P因子、I因子、H因子、C4结合蛋白、S蛋白、SP40/40等;(2)膜结合调节蛋白:促衰变因子、膜辅助蛋白、同种限制因子、膜反应溶解抑制因子等。第一节概述3补体受体(CR)补体受体可与相应的补体活性片段或调节蛋白结合,介导补体生物学效应。包括:CR1~CR5、C3aR、C2aR、C4aR、C5aR等三、补体系统的命名196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补体进行了统一命名。(1)参与经典激活途径的固有成分:按其被发现的先后分别命名为C1(C1q、C1r、C1s)、C2……C9。(2)旁路途径的成分:以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B因子、D

4、因子、P因子。三、补体系统的命名(3)补体调节蛋白:根据其功能命名,如:C1抑制物、C4结合蛋白(C4bp)、促衰变因子、膜辅因子蛋白、同种限制因子等。(4)补体受体:以其结合对象命名,如:C3aR。(5)补体活化后的裂解片段:以该成分后附加小写字母表示,如:C3a和C3b、C5a和C5b等。三、补体系统的命名(6)具有酶活性的成分或复合物:在其符号上加一横线表示,如:C4b2b、C3bBb。(7)灭活的补体片段:在其符号前加英文字母i表示,如:iC3b。三、补体系统的命名合成补体细胞:肝细胞、巨噬细胞、肠粘膜上皮细胞和脾细胞等中合成。2化学组成:球蛋

5、白,多数为球蛋白,少数为或球蛋白。3血清中含量:含量相对稳定,约为4mg/mL,约占血清总球蛋白的10%,其中C3含量最高,约1.3mg/mL,D因子含量最低约2μg/mL。四、补体成分的理化性质4存在形式:正常生理状况下,多数补体成分以非活化形式存在。(酶原)5热稳定性:对热不稳定,56℃30min即被灭活,0℃~10℃条件下活性只能保持3~4d。(不稳定)6抗性:多种理化因素如射线、机械振荡、酒精、胆汁和某些添加剂等均可破坏补体。(弱)四、补体成分的理化性质补体系统的激活主要有三条途径(1)经典途径(2)旁路途径(3)MBL途径五、补体系统激

6、活的途径第二节补体系统激活的经典途径以抗原-抗体复合物为主要刺激物,使补体固有成份C1~C9发生酶促级联反应,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和最终发生细胞溶解作用的补体活化途径,称为~。刺激物:抗原-抗体复合物;酶促级联反应:C1~C9;最终生物学效应:细胞溶解。经典途径定义1激活物抗原—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immunecomplex,IC)是经典途径的主要激活物。游离的抗体不能激活补体,只有当抗体与抗原或细胞表面结合后,Ig的Fc段发生构象改变,C1q才能与Fc段的补体结合点接近并结合,从而触发激活过程。一、激活物与激活条件2激活条件:触发C1活化的条件为①

7、C1只能与IgM的CH3区或某些IgG亚类(IgG1、IgG2、IgG3)的CH2区结合才能活化;(活化:C1+IgMCH3区或C1+IgGCH2区)②每一个C1q分子须同时与两个以上Ig的Fc段结合。(C1q+2Fc)一、激活物与激活条件(C1q+2Fc)IgG(1个Fc):为单体,与抗原结合时需要两个相邻的IgG分子共同与C1q桥联,才能使C1活化;IgM(5个Fc):为五聚体,至少可同时提供5个Fc段的补体结合位点,故一个IgM分子与抗原结合即可有效启动经典途径。一、激活物与激活条件一、激活物与激活条件C1rC1sC1qC1rC1sC1qNoac

8、tivationActivation参与经典途径的固有成分包括C1~C9,按其在激活过程中的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