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232495
大小:2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0
《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几点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几点策略【摘要】在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先鼓励学生去做,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在学习中通过被肯定来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的快乐,从而喜欢学数学,成为学习的主人。【关键词】引导学生演绎题意解决问题对于一二年级学生,我们教师往往总是不放心让他们自己独立解决问题,习惯把题目中的难点告诉他们,引起他们的注意,避免出错,但这样一来,学生就失去了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机会。从知识能力角度,学生的解题能力没有得到真正锻炼,从学生内在需求的角度,低年级学生
2、由于年龄特点,他们需要在学习中通过被肯定来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的快乐,从而喜欢学数学,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是我在教学“解决问题”时总结的几点看法。一、引导学生找出条件和问题低年级学生解决的问题很多是通过图画和对话的情景呈现,因此,我首先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策略。在呈现情景图后,要指导学生明确看图的顺序,学会从具体的图画或对话中收集信息,经过不断摸索,我注意引导学生采用“①、②、③读题法”,“①、②”是条件,“③”是问题,无论是图画的实际问题,还是图文结合的实际问题,或者纯文字的实际问题,在学生初步读题
3、后,先标出“①、②、③”,从而提出收集信息的能力。二、通过实验,演绎题意由于低年级学生识字量有限,学生在语文课上所认识的汉字进度,往往不一定能和数学教材上汉字进度完全吻合,因而常给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带来一定的认识困难,造成解题障碍。如:一年级下册中一道数学题:有11枝蜡烛,吹灭了9枝,还有()枝亮着。有的学生就问:“老师,这是什么字啊?我们不认识”。遇到这样的情景,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什么字,而是做了一个实验,拿出11枝蜡烛点燃,然后吹灭9枝,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题意,顺利的解决了问题。又如:二年级下册中
4、有一道思维训练题:一根绳子长16米,对折以后,再对折,每折长几米?,这就需要动手实验操作,学生直视数学现象,很快就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答案。一、创设活动情境,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创设活动情境,就是让学生活动于问题情境中,使学生在口说、手动、耳听、眼看、脑想的过程中,增长智慧,提高能力。如在教二年级教材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时,为了更好的理解“倍”的意义,我就带领学生做了一个最简单的活动,拍手游戏:老师依次拍1、2、3下手,要求学生拍的次数必须是老师的3倍。然后,反过来老师
5、拍9下,学生拍3下,问老师拍的次数是学生拍的次数的几倍,最后再根据教材中提的问题,转化成拍手游戏。这样学生将抽象的“倍数”问题活动化,让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的活动中解决了问题。二、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解决问题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它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小学数学的学习目标也明确指出:“鼓励学生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如我在教学有一道两步计算应用题:“苹
6、果有18个,比梨少7个,梨和苹果共有几个?”大多数学生只解决了一种方法:18+7=25(个),25+18=43(个)。我启发提问学生有没有别的解法,而学生有点为难时,我并没有直接灌输另一种解法,而是鼓励学生可以合作交流讨论,通过足够时间的讨论,就有学生提出:可以先用18×2=36(个),36+7=43(个),马上就有位学生提问:“老师,方法二中18×2=36(个),这一步是什么意思?”经他这么一问,别的同学也纷纷表示了疑惑。我当时很高兴,学生竟发现了问题,并且说出了我想说的部分,我还是不向他们直接说明为什么,
7、而是又给同学们留足够的时间,请同学互相帮忙,讨论解答这位同学的问题。大约5分钟后,不管是自己学会的,还是别的同学教会的,所有的学生都举起了手。这样学生就自主解决了问题,还增添学生自信的力量,感受到学数学的快乐,从而喜欢学数学,成为学习的主人。参考文献:【1】李伟:《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山西教育报刊社,2010-12【2】于正军:《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山西教育报刊社,2011-09【3】边晋萍:《新课程》新课程杂志社,2012-0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