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212240
大小:1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8-06
《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几点策略.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几点策略作者:李瑛瑛来源:《学子·上半月》2016年第06期 小学低年级解决问题的教学是整个解决问题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只有学好解决问题,才能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技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学生数学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解决问题的教学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低年级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方式,拓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帮助小学生灵活、迅速、准确解答解决问题的关键。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提高
2、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用“画”的办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所谓“画”就是用直观图形把要解决的问题的条件和问题形象地画出来,学生借助图形,降低解决问题的难度。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本上有这样一道题:“同学们排队做游戏,从左往右数,小明排第5,小花排第12,小明和小花之间有几人?”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要列一个算式解答这道题还真有点难度,但把图画出来,就非常清楚了。用一个圆圈代表1个人,然后数一数,小明和小花之间一共有6人,问题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二、用“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所谓“问”就是
3、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尽量使学生在回答的同时要进行判断推理训练。二年级课本上有这样一道题:“妈妈去超市购物,买了8个苹果,买的梨比苹果多5个,妈妈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这是一种典型的分两步计算的问题,这种题有些小朋友始终不知道怎样列算式,他们往往把算式列成8+5=13(个),原因是他们没有完全理解这道题中两个已知数字分别指的是什么,所以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教师可以这样问:“问题是妈妈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那就要把‘××’和‘××’加起来。”学生回答:“把苹果和梨加起来。”教师接着问:“苹果有几个?”学生回答:“8个。”“梨有几个?”“不知道。”既然不知道,
4、第一步应该把梨算出来,教师再接着问“根据这道题的哪个已知条件可以计算出梨的个数”,学生回答:“买的梨比苹果多5个。”这个5是梨比苹果多的个数,而不是梨的个数,梨的个数是8+5=13(个),要计算妈妈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还应该把8和13加起来,教师通过这样一步一步地追问,学生通过判断、推理,问题迎刃而解,而且以后碰到这种题,解题思路就非常清楚了。 三、用“说”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 所谓“说”就是出示题目后,让学生说题意,说解题思路,说解题策略,在低年级解决问题教学中,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将题意、思路、策略充分的说出来,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
5、条理性、系统性。二年级课本上有这道题:“在跳绳比赛中,小明跳了50下,小明比小华多跳了18下,小华跳了多少下?”有些学生一看题目中有“小明比小华多跳了18下”就认为应该列加法算式,结果错了,所以在做这道题之前先让学生说一说,通过说,明确解题思路,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说。 1.说题意。让学生说这道题有哪些已知条件,要解决什么问题。 2.说思路。让学生说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要抓已知条件里的哪一句话,“小明比小华多跳18下”,从这句话中判断谁跳得多,是小明,谁跳得少,是小华,既然小华跳得少,就应该用减法计算,而不是加法,这样一说,思路清楚了,解决了同
6、学们一看“多”字认为列加法算式,一看“少”字认为列减法算式的盲目性,也培养了同学们在解决问题时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四、用“抓”的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理解题意 所谓“抓”就是抓题目中的关键“字”“词”。低年级的解决问题,大部分都会有关键字或词,如“一共”“还剩”“比……多”“比……少”“比”等。我们在解答的时候要抓住这些关键字或词去做。 1.问题中含有“一共”的,解题时要把问题中的所有的量相加。 2.问题中含有“还剩”的,要用减法计算。 3.题目条件中有“比……多(大)”,“比……少(小)”的,解题时应该先分
7、析哪个多哪个少,然后按“多加少减”的原则计算。 4.题目中含有“比”的,这种题都是用大数减小数的方法做。 五、用“理”的方法培养学生掌握基本数量关系 所谓“理”就是理清数量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基本数量关系的强化训练,只有学生熟练地掌握了基本数量关系,才能正确地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这一问题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要理清以下数量关系:甲数比乙数多,那么甲数就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和乙数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乙数多的。做题时从甲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