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701364
大小:402.00 KB
页数:48页
时间:2019-05-10
《NarcoticAnalgesics第19章镇痛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9章镇痛药(analgesics)概述疼痛是一种复杂的主观感觉,是机体受到伤害后发出的一种保护反应,常伴有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剧烈疼痛不仅使病人感到痛苦,而且可导致失眠等生理功能紊乱,甚至休克,危及生命。缓解疼痛的药物解热镇痛抗炎药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镇痛药阿片生物碱类(吗啡、可待因)人工合成镇痛药(度冷丁)镇痛药(analgesics)为一类选择性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特定部位、能消除或减轻疼痛的药物。具有强大的镇痛作用,可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疼痛。但与解热镇痛药相比,有明显呼吸抑制、镇静和欣快等中枢作用;长期使用易致耐受性、依赖性和成瘾性
2、,造成用药者精神变态而出现药物滥用及停药戒断症状。因此,这类药物又被称为麻醉性镇痛药(narcoticanalgesics)。常用的镇痛药物阿片生物碱类:吗啡,可待因人工合成镇痛药:哌替啶,喷他佐辛,美散痛,芬太尼等第1节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阿片及阿片生物碱阿片(opium)为希腊文‘浆汁’的意思,来源于罂粟科植物罂粟未成熟蒴果浆汁的干燥物,由20多个菲类和异喹啉类生物碱组成。公元十六世纪被广泛用于镇痛、止咳、止泻、抗焦虑和催眠。1806年,德国学者Sertüner从中分离出一种具有阿片样高度活性的菲类生物碱,并以希腊梦幻之神孟菲斯(Morphus)的
3、名字命名为吗啡(morphine)。吗啡(morphine)【体内过程】口服易吸收,但首过消除强,生物利用度仅为25%,临床上常用注射给药。血浆蛋白结合率约30%,可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器官。较难通过血脑屏障,脑内浓度较低。大部分经肝脏代谢,其主要代谢物吗啡-6-葡萄糖苷酸的生物活性更强,但也难透过血脑屏障。主要经肾脏排泄,肾功能损害及老年人排泄减慢。【药理作用】中枢作用镇痛、镇静抑制呼吸镇咳其他外周作用心血管系统平滑肌免疫系统中枢作用——镇痛、镇静吗啡有强大镇痛作用。能显著减轻或消除疼痛。对各种疼痛均有效,对慢性持续性钝痛的作用优于急性间断性锐痛。在镇
4、痛的同时,对意识和其他感觉无明显影响,兼有镇静和欣快,由此消除由疼痛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紧张、焦虑和恐惧的情绪反应。在外界环境安静的情况下诱导入睡但睡眠较浅,易醒。镇痛作用部位在大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和脊髓胶质区。中枢作用——抑制呼吸治疗剂量明显降低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也抑制桥脑呼吸调节中枢,使呼吸频率减慢,潮气量减小。随剂量增加,呼吸抑制作用加深,急性中毒时,呼吸频率减至3~4次/分,导致严重缺氧。呼吸抑制是吗啡急性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中枢作用——镇咳治疗量抑制延髓咳嗽中枢,使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而有镇咳作用镇咳作用与吗啡作用于延脑孤束核阿片受体有关
5、因易成瘾,临床多以可待因替代中枢作用——其他缩瞳作用与中脑盖前核的阿片受体结合,兴奋动眼神经缩瞳核。针尖样瞳孔为吗啡中毒指征。催吐作用兴奋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而致恶心和呕吐。影响内分泌抑制促性腺释放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释放激素的释放而致血中LH、FSH和ACTH水平降低;还抑制抗利尿激素释放。外周作用——心血管系统扩张动脉和静脉,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和抑制压力感受器反射,产生体位性低血压。此作用部分与该药促进组胺释放有关。吗啡对呼吸的抑制作用致CO2积聚可使脑血管扩张、颅内压增高。颅外伤及颅内占位性病变者禁用。对健康人的心脏无明显影响,治疗量仅轻度降低心肌氧
6、耗量和左室舒张期末压。外周作用——平滑肌消化系统兴奋胃肠平滑肌和扩约肌,引起便秘。兴奋胆道Oddi括约肌,使胆道和胆囊内压增加,出现上腹不适甚至加重胆绞痛。胆绞痛患者不宜单独应用吗啡。使胃窦张力增加、减慢胃排空速度;增加小肠静息张力,使小肠节律性和节段性收缩幅度增大而推进性蠕动减弱;增加结肠张力,使推进性蠕动减弱或消失,延缓肠内容物通过;抑制胆汁、胰液和肠液分泌;对中枢的作用使便意迟钝。外周作用——平滑肌吗啡增加输尿管的张力和收缩幅度;抑制膀胱排空反射;增加膀胱外括约肌张力和膀胱容积;肾绞痛患者不宜单独应用吗啡。使分娩期子宫肌张力、收缩频率和收缩幅度
7、倾向于回复正常而延长产程。收缩支气管平滑肌,尽管治疗量很少出现此反应,但在支气管哮喘者则可诱发哮喘发作,故支气管哮喘者忌用。免疫系统吗啡对机体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均有抑制作用,此作用主要与µ受体激动有关。吗啡的免疫抑制作用在停药戒断症状出现期最为明显,但长期给药对免疫的抑制可出现耐受现象。【作用机制】——作用部位与受体1962年我国学者邹冈证明吗啡镇痛作用部位在中枢第三脑室周围灰质。九十年代,采用受体结合实验和受体克隆技术证实中枢神经系统存在阿片受体,由µ(包括µ1和µ2)、δ(包括δ1和δ2)、κ(包括κ1、κ2和κ3)三个亚型组成。还可能存在和
8、型。主要密集于下丘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蓝斑核和脊髓背角区,共同参与对痛感受的调节。【作用机制】——各亚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