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文化专有项翻译与译者的文化选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化专有项翻译与译者的文化选择2009-12-2512:37:37作者:sunny来源:浏览次数:66网友评论0条如需原创英语论文,请联系QQ:23955250,31470880,支持淘宝交易,包改包通过 摘要:文化专有项翻译从来都不是语言层面上的简单转换,译者在文化专有项翻译活动中表现出文化建构的能动性。如《红楼梦》两个经典英译本中“红”字的翻译,霍克舍弃了“红”字所包含的文化意象,将其换成了英语国家人们所熟悉和能接受的“绿色”和“金色”,而杨氏夫妇在翻译“红”字时基本采用直译来保存“红”字所包含的特有的文化意蕴,就显示出不同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文化
2、专有项翻译;译者主体性;译入语文化意识;读者意识;《红楼梦》 一、文化专有项与译者主体性 文化专有项又称文化负载词或词汇空缺,指原语词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没有对应语。文化专有项,简单说来就是那些凡是译语文化中的一般读者或者任何当权者觉得在意识形态或者文化上不可理解或接受的项目。哈维·佛朗哥·艾克西拉(JavierFrancoAixela)认为文化专有项是在文本中出现的某些项目,由于在译语读者的文化系统中不存在对应项目或者与该项目有不同的文本地位,因此其在源文中的功能和涵义转移到译文时发生翻译困难。同时,艾克西拉还提出了四类影响翻译策略选择的因
3、素,即超文本因素、文本因素、文化专有项的性质和文本内因素。布吕奈尔等人说:“在同一个时期古典主义的伏尔泰和浪漫主义的勒图诺尔(Letourneur)在莎士比亚面前不可能有同样的态度。”可见,在一定时期内,除了超文本因素外,艾克西拉所提出的其他三个因素,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都是常量。赫曼斯提出;“翻译从来就不是透明的、纯客观的,它告诉我们更多的是译者的情况,而不是所译作品的情况。”许均认为在影响翻译具体活动的所有因素中,最活跃且起着决定作用的,是翻译的主体因素,而译者的翻译动机和翻译观念,是体现翻译主体因素的重要部分。勒菲弗尔也指出翻译实际上是译者做出选择的过程。
4、并又进一步指出:“译者不仅能赋予原作以生命,他们还能决定赋予它们以何种生命,以及如何使它们融入译入语文学中。”所以,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不容忽视。翻译是两种文化间的交流与协商,文化专有项的翻译更是两种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所以,译者在文化专有项翻译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很大程度上凸现为译者在文化建构领域中的主体能动。 要讨论译者主体性则必须先澄清翻译主体性这个概念。翻译是一项复杂的人类活动,现代阐释理论认为理解、阐释和再创造构成了翻译活动的循环,在这一过程中,原文作者、译者和读者都有着相对独立又相互作用的地位,由此而形成一个各种因素起着相互制约作用的活跃的活动场
5、。因此,原文作者、译者和读者都是翻译的主体,翻译的主体性也即为指译者、原文作者和读者的主体性和他们的主体间性。而在此之中,译者的主体性贯穿于翻译的始终,且一直都起着最积极的作用。查明建、田雨在分析了译者主体性后,将译者主体性这个概念界定为“译者主体性指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其基本特征是翻译主体自觉的文化意识,人文品格和文化、审美创造性。”译者主体性贯穿于翻译活动的全过程,它不仅体现在译者对作品的理解、阐释和语言层面上的艺术再创造,也体现在对翻译文本的选择、翻译的文化目的、翻译策略和在译本序跋中
6、对译作预期文化效应的操纵等方面。 二、译者的译入语文化意识与翻译策略 玛丽·斯内尔·霍恩比认为翻译是一种“跨文化”活动。王佐良也曾说翻译工作者“处理的是个别词,他面对的却是两大片文化”。用他的这句话来形容文化专有项的翻译尤为贴切。译者在翻译文化专有项时面对的虽然只是单个词语或句子,但他要协调的却是两种渊源各异的文化——源语文化和译入语文化,译者也无形中成了这两种文化的中介。根据目的论,翻译是一种目的性行为。就文化层面上说,翻译的根本目的在于向本土文化的意识形态输入异域文化的意识形态。译者将一个异域文化的话语所包含的观念引入本土文化时,必然会对这来自
7、译语文化的价值观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然后决定表达策略。翻译行为并非是对原文的简单复制,其目的在于产生一个能为译文读者所接受,并向其传递有用信息的译文。译文的文体和形式必须依译语文化的要求而定。任何翻译都是出于某种文化目的,译者总是根据自己所意识到的译入语文化需要来确定自己的文化议程,决定自己翻译文本和策略的选择,文化专有项翻译更是如此。我国佛经翻译史上的“格义佛教”就是当时的佛经译者的译入语文化意识的产物。佛教传入中国初期,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制约,流传范围狭小,不被广大民众接受。佛经译者为求弘扬佛法只得“格义佛教”,比附、援引中国传统文化,糅合佛、道、儒三家思
8、想,来解释佛教义理。如支谦将“般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