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排球选项课“预设式”教学模式的初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普通高校排球选项课“预设式”教学模式的初步研究姓名:刘彩惠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体育人文社会学指导教师:张洪潭20061001 普通高校排球选项课“预设式"教学模式的初步研究刘彩惠摘要:“预设式”教学模式特指在教师的主导下由学生自设排球技术学练目标的教学方法式样。“预设式”教学模式是以掌握性学习为理论基础,依据技术健身教学理论思想,提出以学生自设学练目标为主的教学模式,在教师的指导下,体验完成目标的成功感,增强学生的胜任感动机,通过排球运动文化的传递,提高学生学练排球技术的积极性。通过“肢体语言”的展示,体会排球技术的特点,在自己的逐步理解中达到掌握,成功的体验不断刺激学生设定新的学练目标,不断的付出直至成功的过程,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尝试挑战的勇气,以此提高学校排球的教学效果,以及拓展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体验。本研究从排球运动自身特点出发,综合考虑排球教学内容及教学进度,教案的灵活使用,通过体育文化的传承和美学的感染,探索适合普通高校排球选项课教学的有效方法,以求提高高校的排球选项课教学效果,为排球运动在高校中的普遍开展贡献微薄之力。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通过教学实验与传统教学法教学效果的对比研究,在两个学期的实验教学中,进行了修改和验证,研究结果如下:1、“预设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传递,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发生了明显的改观。2、“预设式”教学模式采用的教学形式符合排球运动技术掌握的规律,目标完成的激励作用促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使学生技、战术运用能力及实战意识得到了有效提高。3、“预设式”教学模式在排球专项课的教学中由于体育文化的融入,人文精神的传递,培养了学生的体育素养。4、教师教学风格的影响和自身素质提高是“预设式”教学模式对身为师者提出要求,不断创新才能发展,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今的教学,才能体现为人师者的责任和人生价值。5、“预设式”教学模式主张吸收传统教学的精华,并推陈出新,即不限制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倡导教师要与时俱进,真正贯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上是本人研究中的一点初步体会和认识,希望从这几年的教学经验中总结出的这种排球教学模式,能够适合普通高校的排球专项课教学,趴此提高学生对 排球运动的喜爱,激发其参与的热情,权作向业内专家和同行们求教。关键词:普通高校排球选项课“预设式”教学模式传统教学 Pre.setteachingmodel.whichisbasedontheunderstandingofthetechnicalbody—buildingtheory,isastudent-centeredteachingmethod.ThcpurposeistomotivatestudentsbytheSuCCeSSinachievingtheirgoals.Meanwhile,bythespreadingofthevolleyballculture,itcanactivatethestudentstospendmoretimeinpractice.Studentscangraduallyacquiretheskillsbyunderstandingtheexhibitionofthebodylanguageofthecharacteristicsofthevoileyballtechniques.Thecontinuousimprovementskeepmotivatingthestudentst0setuphighergoalsSOastoachievethefinalSUCCESS.TlliSmodelhelpstudentssumuptheircouragetofacethechallengeand,therefore,improvetheefficiencyofthevolleyballinstruction.Andearveexperienceoutfromsports.Withthemainfocusontheinstructionofseparatevolleyballtechniques,thestudyonthemotivationofstudents’interesthaslongbeenignored.1mspapertriestoexploreallefficientwaytosuitthevolleyballlessonsinhighereducationbyacomprehensiveconsiderationofthevolleyballsports,thelessonsandtheprocessofthelessons,andfurthermore。bytheinfluenceoftheaestheticsandtheathleticculture.nemethodsappliedinthepaperaredocumentarystudy,expertsinterview,statisticanalysisandlogicanalysis.Bythecomparisonoftheteachingexperimentandtraditionalteachingmethods,thewriterchangedandverifiedtheoriginalpre—setmodelintwosemestersandfinallyreachedthefollowingconclusion.1.“Pre-SetteachingModel”Changedthetraditionalteachingmethodsandimprovestudents’studyattitudesandbehaviorsillanobviousway.2.“Pre.Set'’teachingModelhasbetteredthecurrentsituationinvoUeyballteachingbyenhancetheirmotivationinstudy.Itprovidesreferencetothecollegevolleyballteachingreform.3.“Pre.Set”teachingModelextendstheathleticspiritintostudentsbyintroducingtheathleticculture.4.“Pre.Set”teachingModelcallsfortheimprovementofteachersinboththeirteachingstyleandself-development.OnlythroughthecontinUOUS-creationcomesthedevelopmentofeducationandtherepresentationoftheteachers’responsibility.曼“Pre.Set”teachingModelencourageteacherstoabsorbthequintessenceoftraditionalteachingModel.Avoidtolimitthedevelopmentofstudents’individuality,alsocommenceteachingshoulddevelopwiththetimes.actuallycalTyouttheconceptofstudent.centeredteaching.ThisisthemainideaofmypapenIdOhopethismodel.whichisdevelopedonmyteachingexperienceduringtheseyears,wouldshedsomelightonthecoHegevoileyballlessonsandimprovestudents’interestinthissport.AndIsincerelylookforanyadvisesandsuggestionsfromexpertsandmycolleagues.KeyWord:Commonuniversity.VolleyballoptionclassPre-SetteachingModelTraditionalteaching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裾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作者签名:主!l塑.壅L日期:型f:堡:竺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本人完全了怨华东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五1.私熟日期:.型:!兰! 普通高校排球选项课“预设式”教学模式的初步研究1前言在三大球运动中,只有排球运动是隔网对抗项目,它不像篮球和足球运动那样有双方的宜接身体接触,因而在三大球中被称为“绅士运动”。虽说相对文雅,但其技术的精湛、战术组合的多变、配合的默契、顽强的扑救等独特之点,却可以很好地体现出排球运动的巨大魅力。运动员空中身体姿态的展现、不可琢磨的球路、美妙多变的战术配合,带给人们的是运动中的流畅美感。运动中拼搏的艰辛给人以振奋:畅快淋漓的进攻给人以享受;拦网、防守的成功给人以鼓舞;得失的焦灼给人以磨砺。那种尽情展现自我的美妙感觉,带给人们的不仅是健身的追求,更多的是对体育文化的理解,体育素养的积淀与享受。但从校园活动的普遍开展状况来看,各类体育项目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受欢迎的程度不一。尤其学校课余活动中,篮球场和足球场几乎每天都是爆满,运动氛围特别浓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排球场地,似乎被人遗忘,可以说是冷落。这种情况不只是一两所学校,大部分的院校均有此现象,这种情况不能不引起我们韵审视。八十年代中国女排有过“五连冠”的辉煌,当时的女排精神激励也影响了一代人,之后的中国排球在时问的流逝中,人们对排球的热情一直是落寂的。直到03年世界杯中国女排在与冠军阔别将近二十年之久后重获世界冠军,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女排的冠军,这是中国在三大球集体项目中唯一的一块金牌,对国人来说是八十年代“五连冠”后的另一次精神振奋,但鲜花和掌声之后,人们对排球运动的关注还是既入往常的淡漠。是否足以说明排球运动的群众基础很薄弱昵?学校体育教学在选项之时,其它一些项目都是人群涌动,惟有排球这边是极其冷清的,寥寥不多的十几个人,有时甚至不到十个人;几乎空荡的排球场,偶而几个人在打球,与周围其它的网球场、足球场和篮球场是一种鲜明的对比,无可言表的一种喜悦,更多的是对排球这一项目的担忧,如此好的塑胶场地空落在校园里,是学校资源的浪费,却是排球运动在当今高校中的真实反映。排球运动在高校中开展的现状,是否是由于排球项目运动技术性强、教学模式等原因所导致的呢?还是因为教师的专业水平有限?亦或因循守旧了呢?仔细想想,原因不仅是这些,关键在于是否正确认识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从现代社会对体育的理解,不再是简单的学学技术就可以了,也不再是学生完成学业所要求的那几个学分,重要的是要学生从这些运动项目中体验到体育文化的精神。体育文化的传承有助于提高学生体育素养,体育运动对学生的教育和教养的功能是坐在教室文化课的学习中所得不到的。学校体育具有健身性、竞技性、娱 乐性和文化特征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学校体育在实现教育的过程中有其独特教育功能。学校体育在集健身、竞技、娱乐为一体的教学及相关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体育素养,同时也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发展得到了提高。业内人士认为:“体育素养指的是以运动技术为基础的操作性知识水平及实践成果。”。操作性知识水平的发挥,也就是自己对这一运动项目的理解,所学技术的具体运用,最终学生的体育素养还是要在体育运动中体现,用肢体语言展示对运动项目的理解,在参与运动过程中体会它带给自己的人生体验,一种社会品质的呈现。对某一项运动技术的掌握也就是对这一运动文化的理解。能够吸引人们参与到运动中来,主要是人们对这一运动文化的了解,运动本身美感的吸引。“每一项球类运动都有其独特的运动方式和规则,都能使运动者从中得到一种独特的体验,这是在由多种不固定动作进行临场组合的过程中被激发起来的竞争心理。每一个人都有其不同于别人的竞争领域,一旦思想自由,兴致蜂起,条件足具,其竞争潜力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而在适量的成功体验之后,这种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宝贵品质就会产生普遍的迁移效应。”o人们之所以选择某一个运动项目也就是因为它独特的运动内涵,适合当时人们的情绪状态,在运动中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独特的运动体验和情意表现。张教授在《技术健身教学论》中对于球类运动发挥出来的独特的社会效应做了专业的阐释,球类运动是培养学生的现代竞争意识、自我表现的最佳途径。只有明确认识到现阶段学校体育的教学目标所指,只有普遍提高了学生的体育素养才能为全民健身体育奠定基础,才能为终身体育思想立稳根基,也才能提高排球运动的群众性基础。重新定位排球教学目标、重新让学生们移情到排球运动上,这是转变排球教学现状的主要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应该从教学理念、教材设置、教师业务水平、教学模式着手。本文试从目标导向定位和体育运动文化的传递着手来改变排球教学的现状,希望从这几年的教学经验中总结出的这种排球教学模式,能够适合普通高校的排球专项课教学。以此提高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喜爱,激发其参与的热情,权作向业内专家和同行们求教。?张洪潭.‘技术健身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80。NJo 2现状述评2.1排球教学现状分析随手翻看大多数关于体育教学的文章,不管其名头是多么的独特和新颖,都是为了学生能掌握运动技术而设计,不管哪一类的教学模式或是教学方法均是如此,关于排球教学的文章更是如此。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是为了达到某一种或几种目标而设,其中总是会有一个主体目标,还有辅助目标。在众多的研究论述中,考虑教学目标的居多,对学生学习的目标论述太偏,学生是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主体,教育目标是否实现,要在学生自己的认知活动中体现出来,这在当今教学模式中未能得到重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中,我们应该把学生的学习目标列为教学的重点,学生完成他的学习目标就是完成了教学的目标,累积起来就是实现了教育的目标。教育目标的实现主要在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策略的培养。忧中有喜的是,目前业界,一些专业学者开始对此予以关注,并且有所研究,如:2.1.1根据运动专项特点的教学研究为了适应教学的需要,现在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根据专项特点翻运动规律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获得很好的专项运动发展,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排球教学研究的论文中,华立君在《排球“串连技术”程序教学法的设计与应用研究》一文中,作者根据排球运动的特点,依据排球六大技术间的联系,把各项技术按一定顺序串联起来进行教学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尽快进入实战状态,领会排球运动的内涵。魏琳的《“动态引导法”在排球专项课教学中的运用》的论述中是根据排球技术的动态和连续变化的运动特征,将技术组合起来,提高在移动中掌握技术的感性认识和能力。这两篇文章的论述考虑到了排球专项的特点,在众多的关于排球教学的论述中,是比较典型的。一2.1.2教师教学策略的运用现在的很多文章都在研究由以往传统的教学策略中跳离出来,寻求更多新的有效的教学策略以适应现在学生的学习心理。在从排球教学现状着手研究的文章中,很多都是关于提高教学策略的文章,这一部分占了较大比例,如华立君的《排球“串连技术”程序教学法的设计与应用研究》,魏琳的《“动态引导法”在排球专项课教学中的运用》是从运动项目特点出发考虑教师的教法,以求能让学生尽快掌握技术,熟悉项目的规则和比赛打法。王虎的《排球环式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作者是确立一项技术动作的基点,作为圆心,其它技术围绕圆心向外 扩展,指出排球技术是以“手法”为圆心展开教学的。以作者的介绍这其实就是程序教学法的衍生,排球技术比较复杂,这样单纯的技术教学最后的效果不会很好,学生学练的积极性不会很高,从专项特点考虑,不是很适用。卢伟的《目标设置在排球传球教学中的应用》,姚亚飞的《“目标教学”在专科学校排球技术教学中的应用》,邓国良的《“目标教学”在高校排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等这一类文章是关于目标教学方面的研究。曹兴国的《“思维引导式”教学法在排球选项课中的应用》,李春生的《思维演练在高校排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曹文斌的《运用表象训练对排球技术教学的研究》等,是引用了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来进行排球技术的教学。这两类文章的教学方法不是很具体,手段的运用不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目标的教学每次课中都会有,只不过有的具体,有的不够明确,让学生抓不住重点,学练起来比较盲目,常常导致学生主动性不够,学习积极性不强。思维演练、表象等这样的研究,大多是名称比较新颖,实用性不强。运动技术属于操作性知识,那就要通过肢体不断的尝试,正误的对比,教师的纠正达到一个有序的状态,才能熟练为技能。现今~些教学模式除了教学策略的运用,还特别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且借鉴了多学科的理论成果,使教学模式在吸引人们关注的同时,提出一些更具有一些适用性的教学策略。2.1.3以学生的学为主的学习策略的研究以往的体育教学模式,大多以教师为中心构建的,是“教型”教学模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大多关注不到每个学生的发展,而现在一些新的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重心逐渐转向以学生学习为主的方向,主张学生自律、自主地进行体育学习,鼓励个性的张扬和发展,属“学型”的教学模式,有一些如“范例体育教学模式”,“发现式教学模式”,“小群体教学模式”等。教学,在以往的教学里,“重视的是教师的教,在教与学的活动里,教的活动领导着学的活动。”∞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能更好的学,其目的在于指导学生认识世界、发展自己。因为以往的教学过多重视教师的教,忽略学生学习的策略,致使学生学习产生被动。学习的过程是学生经验的积累过程,它包括经验的获得、保持以及改变等方面。主要在于学生有一个内在因素的激发过程,因为教与学有个共同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经过学生学的活动,使主体能在原有结构上接受新经验,改变着各种行为过程,进而丰富原有的结构,产生一种新的知识结构。学习的过程,有一种学生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这就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的自觉能动性。教育的改革最终要形成教师爱教、学生爱学的局面,也就迫使我们要在实践中寻求解决以往教学现状的有效手段,因而学生的学习策略研究应是当前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点。“’林崇德·《学习与发展⋯⋯中小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与培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4. 2.2教学模式现状分析对于教学模式的理解每一位学者的研究各有不同,近看到业内专家提出的关于教学模式的观点,觉得与自己的研究有共通之处。“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讲,教学模式的来源可能有两个:一是学习专家的研究成果,即现成的教学模式;一是靠自己的实践积累而自制。教学模式也确有两类表现形式,一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推广模式,一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个人模式。”。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发现对教学模式的理解和分类研究存在众说纷纭的状况,但是不管如何分类,我们对教学模式的理解还只是刚开始.在以后的研究中会越来越完善。2.2.1教学模式的概念界定迄今为止,对教学模式概念的理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教学模式(ModelofTeaching)一词最早由美国著名教育专家乔伊斯(B.Joyce)和韦尔(W.weil)提出。其代表作《教学模式》中对教学模式定义是:“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课业、选择教材、揭示教师活动的~种计划或范型。”。这一定义已被我国学者所熟知。受其影响,有关教学模式的研究逐渐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各种认识不断出现。其中最有权威性的两个解释,一个是《教育大词典》中给出的定义:“教学模式是反映特定教学理论逻辑轮廓的,为保持某种教学任务的相对稳定而具体的教学结构。”@另一个是《教学论新编》中则提出:“教学模式是在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中形成的用以组织和实施具体教学过程的相对系统、稳定的一组策略或方法。”。综合观之,其相同点是指出了教学模式的稳定性特点,不同点是,一个认定教学模式是某种“结构”,另一个将其认定为某种“方法”。在《技术健身教学论》的体育理论专著中,作者提出的教学模式,“应是用以传习知识的方法体系的稳定结构。”@作者提出,在方法领域里谈模式,当然要讲那些稳定的操作结构,认识模式则可能要在理论领域里去谈,也可能要综合实践,甚至某些半理论实践的“模拟式”来谈。作者综合两大权威性对教学模式的的解释,提出了教学模式的定义,细观可以看得出作者的思辩功夫,对笔者提出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在对教学模式的概念理解中研究者和专家对其内涵的理解各有不同,如计划或范型、结构、策略或方法、样式、体系等。在很多的文章中又常把教学方法“’张洪潭.《技术健身教学论j[M].上海t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28。B,Joyce&M.Weft.ModelofTeachiag,Englewood·NewJersy-PrenticeHall·P4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卷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曼也垃.《教学论新编》f峋.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162@I叫① 与教学模式混淆,让人看了有些糊涂,人们对“教学模式”这一术语的使用相当宽泛,对基本内涵的理解有歧义。“同一种教学思想,有时可以把它转化为教学模式,有时也可以将其落实为教学方法。”。这是《技术健身教学论》中的理解,由于当前人们对“教学模式”的理解存在歧义,作者就当前各种解释作了细致的分辨,再提出的“教学模式”就有较清晰的明辩,使原本混乱的界定有了一个目前为止相对合理的导向。作者把“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两个概念区分开来,“教学方法,是灵活地变式变位变向个人策略;教学模式是个人长期累积形成的,相对不变的习惯性策略。前者总是要在三维结构中寻求局部变化以利解决诸多的异样问题,后者则是在三维体系中选择相对稳定的基本结构以求节省地处理大量的同类问题。很多同行会把教学方法当作教学模式来理解,教学模式不是教学方法,但许多具体的教学方法循袭一定的教学模式而运作;教学模式也不是教学方法论,但它确实是对教学方法的比较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成果。”@2.2.2体育教学模式的分类点评在对体育教学模式结构和分类的研究中,各位学者也都提出了各自观点,例如毛振明的《体育教学模式论》(体育科学,1998年6月),在对教学模式设计分类中,依据了教学规律来进行设计,以认识规律分类的有:发现式模式、启发式模式;以技能规律分类的有:技能传授式模式、程序式模式、自学式模式:以负荷规律分类的有:训练式模式、活动式模式、自练式模式;以情感规律分类的有:情景教学模式、快乐教学模式:以交往规律分类的有:小群体模式、体育课堂社会模式。在周红律的《体育教学模式及其在排球教学中的选择与运用》(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31期)一文中,作者对当前普遍推广的十一种体育教学模式按传授知识、获得能力、满足需要和兴趣、参与社会活动四种功能进行分类。以传授知识分类的有:系统教学模式、程序教学模式、掌握教学模式;以获得能力分类的有:发现教学模式、范例教学模式、莫斯顿互惠分组模式;以满足需要和兴趣分类的有: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成功体育教学模式;以参与社会活动分类的有:体育小群体教学模式、合作竞争教学模式。肖焕禹在《体育教学模式的结构、类型及应用条件》(上海体院学报2002年第2期)一文中,作出对体育教学模式的分类依据有两种,一种是“功能分类”即从教学的目标、任务、条件和作用等外部去寻找分类的依据:另一种是“结构分类”即从教学程序、组织形式以及它所遵循的基本指导思想等内部因素寻找分“7张洪潭.(技术健身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27。张洪潭.《技术健身教学论》f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牡.2000.128 类因素。其分类是以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为目标的体育教学模式有:系统学习体育教学模式、程序学习教学模式、掌握学习教学模式。以提高能力、发展身心素质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有:发现学习教学模式、问题解决学习教学模式、目标学习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体育态度兴趣发展情感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有: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小群体学习教学模式。在赵立的《体育教学模式群结构研究中》(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中也提到了体育教学目标是确立体育教学模式的重要理论依据。作者提到的体育教学模式群是技能教学模式和体能教学模式,每一种体育教学模式都是突出某一目标,隐含若干个目标。作者提出以接受性学习为主要目标的体育教学模式是相对“低级”的教学模式,以主体性学习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是相对“高级”的教学模式。其“低级”教学模式是由技能教学模式延伸出来的程序教学模式和模仿式教学模式,体能教学模式延伸出来训练模式和运动处方模式。“高级”体育教学模式包括发现式教学模式、快乐体育教学(包括情境教学的变式和成功体育教学的变式)以及合作体育教学模式。邹师《体育教学模式分类及其应用研究》(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文中提出体育教学模式按蕴涵现代教育理论、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课的类型五种分类体系。在体育教学模式的运用中,提出应注意教学理论移植和嫁接,把握各要素的特点,注意指向性和综合运用等策略。因为多种学科的发展和介入,在体育教学的研究中,业内人士对体育教学模式的定义和分类一时间提出了多种观点,对其分类也是多种多样。在《技术健身教学论》的体育理论专著中作者认为体育教学模式,“应是用以传习运动技术的方法三维体系的稳定结构。”。这里讲到的三维体系是变式、变向、变位,三者各代表体育教学运作的一个维度,而共同构成体育教学方法的三维体系。这个三维一体的方法体系中,任何一个维度上任何一个因素发生变化,都会由此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意义上,作者提出,体育教学方法的储备,至少是数以千计的,关于各种分类方法的称谓,或许是不必一次性完成的,因为每一个具体方法都需要一个三维即时合成的过程,任何预先设定都不会起作用。对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我们应该禀赋多种观点,坚持自己的方向,取其先进的理念在实践教学中形成自己的特点。在众多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界定中,笔者认为《技术健身教学论》中的观点比较鲜明,比较贴近高校教学实际,根据本人专业学习,工作经历实践,比较认同作者的基本观点,因此以此作为本课题研究的根基,针对排球教学现状,“’张洪潭.《技术健身教学论》Era].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28 在广泛阅读资料、系统总结经验,与同行们广泛切磋,结合自己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排球选项课的“预设式”教学模式,这是自己的实践积累而试作探索的尝试。教学模式研究是产生于实现教育目标的需要。任何教学目标总是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创立的。目的确定取决于教学模式设计的教学价值取向。有业内人士认为,从理论上讲,一种教学模式可以兼顾多种目标,但有主次之分,远近之分,其中主导性目标制约和影响着教学活动中各变量因素的相互关系及其组合方式、程序安排及教学策略的选择等。目标的实现程度及人们对教学目标认识的发展,往往又作为一种反馈信息,帮助人们调整或重组操作程序,使教学目标日趋完善。当然,衡量一种教学模式的优劣,主要是看教学效果。多年来,很多体育教师仍在与学生互动中无奈地沿袭着“传统式”体育专业技术的教学,不只是排球教学这样,其它项目也是如此,学生的兴趣不大,专项综合能力也难提高,新世纪的要求和体育课改的与时俱进,迫使我们寻求新的教学传习方式。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为达到某种教学目标而设计,并在一定条件下才最有效,但其教学功能是有限的,不存在适用于一切体育教学活动的万能模式。排球技术比较复杂,且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要使学生尽快掌握技术,更好地培养学生对排球运动的理解需要多种模式与之相适应,为了达到优化教学效果,要求教师充分考虑排球运动的规律特点,在教学中合理的选择与运用,并能根据学生掌握技术的情况随时做出教学的调整。本研究从学生直接兴趣切入,培养间接兴趣,结合排球运动的规律,提出“预设式”教学模式,体现出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基本理念,在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和对自身价值的正确认识。 3研究方法3.1文献资料法在翻阅了近四十本的教育理论、教学理论、心理学和教学论等方面著作的基础上,广泛查阅近十年来五十几篇的国内中文类体育期刊,近五年有关的硕士论文,对了解关于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有所理解和把握。3.2专家访谈法为改善当前高校排球教学的现状,征询了专家对当今排球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反思,针对本人根据教学实践,教育与教学理论的理解设计的“预设式”教学模式的意见和建议。教学实验前对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石油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昌航空学院、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沈阳体育学院、鞍山科技大学、佳木斯大学、鸡西大学、楚雄师范学院十一所高校的十四位教师进行了专题个别访问,其中教授4人,占28.6%:副教授5人,占35.7%;讲师5人,占35.7%。访问专家情况见表1。表1访问对象情况一览表 3.3教学试行法3.3.1实验对象南昌航空工业学院04级排球选项课学生共136人,1实验组68人,其中男生38人,女生30人;对照组68人,其中男生38人,女生30人。3.3.2实验时间2005年3月⋯一7月为第一轮教学实验。2005年9月一--12月持续第二轮的教学实验,旨在教学中逐渐改进和完善本研究的教学理论。3.3.3实验目的验证“预设式”教学模式的科学性及可行性,并与传统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为提高排球选项课教学效果找到适合的方法。3.3.4实验设计采用组间比较,用统计学T检验方法检验两组间的差异(一个实验组,一个对照组)3.3.4.1传统教学法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教学进度按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公体教研室修订的排球选项课授课计划(见附录1),教学流程见图1。教师提出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图1传统教学流程图指导纠正结束练习小结3.3.4.2“预设式”教学模式实验组学生采用“预设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进度根据自编的“预设式”教学模式的授课计划(见附件2),教学流程见图2。 3.3.5.实验控制图2“预设式”教学模式流程图3.3.5.1实验准备为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在实验开始前对两组学生的排球基本技术和身体素质进行测验和调查,按照南昌航空工业学院排球选项课的评分标准测试(见附件3),经检验,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之间各方面的情况无显著差异。(见表2、表3、表4、表5)。表2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排球基本技术达标成绩对照表(男)内容实验组对照组Xl—Ⅸ2P!蔓曼三38壁!三3墨自垫球17.7117.630.08>O.05自传球10.6810.79.0.11>0.05注:N1一一实验组男生人数,N2一一实验组女生人数nl一一对照组男生人数,n2一一对照组女生人数 表3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排球基本技术达标成绩对照表(女)内容实验组对照组Xl—x2PN2=30n2=30自垫球17.5017.57.0.07>0.05自传球10.93’10.83O.10>O.05表4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素质测验对比表(男)内容实验组对照组X1—-X2P三米移动12.8812.92.0.04>0.05握力47.1947.92.0.1>O.05立定跳远2.452.440.01>0.05表5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素质测验对比表(女)内容实验组对照组x1—-X2P三米移动15.5915.70.0.11>0.05握力29.9629.880.08>O.05立定跳远1.8401.811O.029>O.053.3.5.2教学条件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同一场地上课,课时数相等,其它教学条件一致。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学生采用“预设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验组与对照组均由本人任教。3.3.6实验结果与评定方法由非任课教师排球教师对两个班进行达标技评成绩测试。 3.3.6.1技评和达标的测试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对排球技术的掌握情况,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自垫球和自传球进行测试。达标的测试,按南昌航空工业学院体育系公体教研室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测试一次最多能完成多少个。技术评定,按体育系公体教研室制定的考核标准进行。3.3.6.2课的密度及触球次数测定为了解“预设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结构变化情况,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了课的密度和触球次数的测定,测定对象为两组中等水平的学生各一名,测定者由04级体育系4名学生担任。3.4数理统计法对调查问卷及与实验有关的数据通过SPSSll.0进行统计并绘制图表。3.5逻辑推理法应用社会学和逻辑学等相关学科的系统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对比、推理和分析,寻找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4分析与讨论4.1普通高校排球选项课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现在大多数普通高校的体育课都实行了选项上课的形式,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来选择上课。从选项过程中就可以看出排球运动在高校中的地位,在这几年的实践教学中和对学生的访谈与书面作业中,都反映了现在排球教学的一个普遍现状。4.1.1排球教学内容目标的不明确排球教学内容主要是传、垫、扣、发、拦几项基本技术和基本战术的教学。在技术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不够充分,学生学习技术的态度不一样,教师没有一个正确的引导,致使学生只对一两项技术感兴趣,对扣球和打比赛兴趣极高。对基本技术的学练没有正确的目标,基本技术掌握不扎实何以能把比赛打起束昵?常常是为照顾大多数学生在反复教学那一两项技术,一学期下来基本没学到什么,教学形式的枯燥,教学内容的单调,教学目标的不明确,弱化甚至压抑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1.2教学方法手段单一“体育教学的完整程序,一般包括五大环节,即讲解、示范、练习、正误、检查。””传统的教学过程无非就是这样,教学方法是为了学生的学而设立,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不仅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还体现学生对教师人格魅力的认可。对于排球技术的教学,因为技术的复杂性和基本技术学练的枯燥性,学生学习兴趣易于转移,除了要学生知道基本技术的重要性,还要学生了解排球运动技术掌握过程中适用的练习方法,这对学生学会学习是很重要的。因而教学形式和手段的采用,在教学中,在教学思想传递理念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是非常重要的。单一的练习形式,单一的评价标准和考试要求,使得学生上课失去了最初的热情,对教师教学的乏味和练习形式的枯燥,逐渐失去了对排球运动的兴趣。“’张社%潭.《技术健身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15 4.1.3排球教学的评价缺乏有效性在传统教学中,在期末考试中只有教师的单纯评价,教师的评价就是最后的考试分数。因为学生基础的不同,最后的考试分数有高低也是正常的,但这样的评价不能给予学生科学有效的评价,学生在学练过程中的进步程度是学生努力的表现,而那些基础好的学生不用付出多少努力就可以得到很高的分数,而那些没有什么基础的学生,即使很努力的练习,最后也没能有很高的分数,这样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练的积极性。在与专家的访谈中,专家对这一问题也提出了希望,希望能够有一个有效的评价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恰当而有效的对学生的学练做出评价。这也是当今课程改革要解决问题。4.1.4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学校每年都会有篮球和足球的“振兴杯”比赛,各个系也会举行各种形式的篮球和足球赛。排球比赛确不是每年都会举行,即使有比赛举行,也只是发球挚球技术比较简单的比赛,实难有来回次数多又有攻防变化的精彩比赛,不像篮球赛和足球赛那样吸引学生的观看,也因为各系的不重视,教师学生都很少关注,平时课外活动时间排球场地几乎没有人在活动,在比赛中关注的人群也很少。很多学生都只是临时为了参加比赛爿‘练那么几天,也就是那么几天,排球场地是最热闹的,比赛过后,马上如往常般冷清。排球运动原本是学校的传统项目,目前被冷落也是因为学校的不重视,学生的不喜欢,使其慢慢失去原来的地位。在走访中了解到一些学校的领导对排球运动很重视,学校的排球运动就开展的非常好,各种比赛都积极的参加,比赛中也是屡次获奖,学校的排球运动的氛围是极其高涨。而相当一部分学校的领导是不重视的,情况不是很好,也是非常令人担忧的。4.2“预设式”教学模式的设计4.2.1“预设式”教学模式的界定翻看大量文献资料,根据排球教学现状,经过反复思索,以掌握性学习为理论基础,依据技术健身教学理论思想,提出以学生自设学练目标为主的“预设式”教学模式。“预设式”教学模式特指在教师的主导下由学生自设排球技术学练目标的教学方法式样。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目标”的定义为,是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目标具有运作指向性和行动约束力。有了明确学习目标,学生上课主动性才会增强,学生学练行为便能够持久。4.2.2“预设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4.2.2.1系统论方面的理论依据系统科学以这样一个基本命题为前提:系统是一切事物的存在方式之一,因而一切事物都可以用系统视点考察,用系统方法来描述。所谓系统方法就是指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运行过程中,用系统的观点来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方法。系统科学从系统的角度去考察和研究整个客观世界,为人类大规模改造世界提供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上大大加速了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的发展进程。在体育教学领域中,系统科学的渗透也日趋广泛,许多观点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并成为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方法论基础。从系统论观点来分析教学方法的结构,可将教学方法分为实体和非实体两大要素,而两大要素又各自包含多种具体要素,它们以一定方式构成了相对独立地运行并不断发展的统一整体,所谓实体要素是指体育教师、学生,体育教材、场地与器材,而非实体要素是指教学思想、师生的态度与能力,教学方式。系统是各要素之问,要素与整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矛盾统一体,具有从要素量的组合达到系统整体质的飞跃的总效应。在教学方法这个系统中,可以看到它是一个由各学科要素构成的动态系统,它不是某一要素的单一活动,也不是某种固定的方式,而是整个教学系统的综合性整体运动。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组成是按一定的联系方法和作用方式分层次组织而成的有机整体,而不是各要素的杂乱堆积。实体要素是影响与制约教学方法的因素,非实体要素对教学方法的整体功能起着提高和抑制的作用。随着体育教学方法研究的不断深入,其系统内部的组成要素日益增多,众多的体育教学方法具有不同的层次,发挥着不同的功能。4.2.2.2教学论方面的理论依据现代教学的特点是重视学生智力、能力、创造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发展,在教学方法上力求做到最优化,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效统一起来,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育教学的着眼点从学习的时空转向受教育者的终身,将技能的掌握向实践的应用转化。”前苏联学者巴班斯基立足于教学实践,在马克思辨证唯物注意思想指导下,对复杂的教学过程进行深入的探讨,逐步创立了一个以科学方法为思想基础,以“最优化”原理为核心内容,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努力方向的教学论体系。 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就是根据培养目标和具体的教学任务,考虑师生和教学条件的实际,按教学规律和反映规律的教学原则要求,制定或选择一个最好的工作方案,然后灵活机动地实施这个方案,以期用不超过规定限度的时间和精力,取得对该具体条件来说最大可能的结果,这个结果反映在学生身上就是全班每个人都获得适时的最合理的教养、教育和发展。按巴班斯基所说,“最优的”并不等于是“理想的”,它是指从一定标准看对该条件来说是最佳的意思。最优化教学不相信通用的、万能的方法,而是以真理的具体性为方法论基础,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运用最相宜的方法。在教与学运用策略上,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是众多教师关注的,采用掌握学习,在学生“学会学习”这一方面受到很大的收获,他能成功地使大部分学生达到高的学业水平,达到进一步学习的高动机。掌握学习建立在向教育者灌输新的学生观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确立对自己的新认识,胜任感在其中有很大的价值。教师为掌握而教。学生为掌握而学。正如夸美纽斯说的“寻找一种教学方法,使得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掌握学习也许正是这样一种最佳的方法。“预设式”教学模式正是依据现代教学论观点——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解决“为什么要学”的问题:其次,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教学生思路教方法、教方法论,解决学生“怎样学”的问题:再次,还应使学生理解“为什么用这种方法学”,即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更好的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教学过程。4.2.2.3心理学方面的理论依据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学生从事体育活动,不仅要达到一定的目的,而且是以一定的动机出发。一个人的行为活动,总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一个人的动机决定一个人的学习质量。由学生领会了社会(包括教育)对他学习提出的要求,引起心理不平德,从而产生为恢复这种内部平衡,对于知识、技能学习的敏感倾向。学生产生了某种学习需要,就会引起一种推动其去满足需要的内部动机,这种内部动机就是学习动机,它可以促使有机体释放出一定能量或产生冲动去进行学习。当学习需要满足后,推动学习的内部力量就减弱了,这时,新的学习要求出现,使学生心理产生新的不平衡,于是,为满足学习的新需要,又会产生新的动力⋯⋯如此不断地推动学习。人们都在内部被激励,去在人类成就的各个领域取得成功。为了满足在某个领域,比如说像在运动中成功的强烈愿望,一个人会尽力去掌握某事。一个人在这些尝试掌握方面的自我意识到成功可以引起积极的或者消极的效果。在尝试掌握方面的成功可以促进自我效 能,以及个人对自己能力感觉的发展,这些又会促进胜任感动机的产生,胜任感动机增强,又会有信心尝试去掌握新的技能。自我效能(bandura,1977年提出),是个体对自己能够完成某一行为的实际能力的推测。也可以说是个体对自己行为能力的主观评价。当学生面对一个个动作和一次次困难情境时,他们对自己胜任感能力的判断是推动或调节行为的动力,并决定着他们对体育学习的努力程度。每种教学模式以及由它们发展出来的各种变式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每种模式都有它一定的条件、原因,都是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才展现出来的。因而也就有它存在于当时当代的理由,我们不能全面的接受,当然绝对否定也是不行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价值追求和对人生意义的不同理解,也就因此要求我们能够把前人的理论“弃其糟粕,取其精华”,为我适用,才能发展,才能适应社会。“每一种模式或形式也总有它的局限性,都不会是万能的,随着教学过程内外部条件的发展,教学的现有状况不断与客观要求发生矛盾,⋯⋯因而我们在搞教学模式研究既要反对绝对化,也要防止陷入相对主义,要防止为多样化而多样化,把多样化本身当作目的。不能任意取舍,也不能把各种模式等量齐观、机械地拼合到一起。这就必须有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指导,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预设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责任感,对学生对自己负责,真正从学生角度为学生考虑,这样才能很好的理解这种模式提出的思想和它所要展示出来的前景。“预设式”教学模式在学生实现自己设置的每~个短期目标后,体验到成功,同时自信心增强,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获得特定的成绩,那么他就会受到激励,从而奋发努力去争取预期的成绩,最终达到长期目标。在实现学练目标的过程中并不是说从头到尾就采取一种方式,多种教学形式并存正是适应学生个体差异而设的,也正是“预设式”教学模式所追求的是“无模”亦“有模”,最终目的不在于这种教学模式有多先进或其他什么,要求我们要有~颗责任心,对学生的情况做出具体分析,给予必要的帮助。其具体形式由教师发挥创造而呈现出无限多样性,不同的课程,教材必须用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教育阶段也应该用不同的形式,教学的不同情景,教师和学生不同的特点,都可导致教学形式的变化。给自己建立“备择信息库”,在里面增添一些练习方法或者自己创新的练习方法,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课堂上才能够应付随时发生的状况,这也是教师的教学机智表现和本份所求。⋯E镱三.《教学论稿》[M].人民教育出版杜.1985.140 4.2.3“预设式”教学模式的目标建立4.2.3.1目标的分类论评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闭合环路上的一个循环的起始环节,体育教学目标的建立,首先要利于相应的体育教学思想,有了教学目标才好去选择可以实现目标的最佳教学模式。“预设式”教学模式就是要利用短期目标去实现长期目标,短期目标的实现是长期目标实现的一个阶段。长期目标是指遥远的目标,实现它要花大量的时间。在实现长期目标之前需要先完成许多较短的、更接近的目标。短期目标是指在通往长期目标的路上实现的目标。长期目标比较遥远,而短期目标比较接近。排球教学最后要达到的目标就是长期目标,学生设置的每次课或每一教学单元的学练目标就是短期目标。学生短期目标实现后就要制定另一个短期目标。如此,慢慢累积以达到教学的长期目标和最终目标。某个短期目标的实现是下一个目标的起点,这样依次类推下去就有一定的层次,每个阶段目标的实现都是向长期目标迈进了一步,逐渐接近最后达到教学的最高目标。在运动心理学著作中,对目标的种类进行了区别,这三种不同的目标是表现目标、过程目标及成绩目标。成绩目标,其重点是放在运动赛事的成绩上的目标,通常会包括某种形式社会的人与人的比较。表现目标,具体说明运动员相对独立于其他的参赛者和运动队将获得的比赛中的表现成绩,抛开其他运动员以及成绩(比赛中运动员的表现成绩)。典型的表现目标,如,在篮球比赛中得25分,网球比赛中击出5个ace球,排球比赛中扣出15次漂亮的球等。过程目标,重点放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具体行为上的目标。典型的过程目标,如在网球反手击球时保持肘向下,手腕不动:在排球拦网中注意主攻手的扣球;在高尔夫击球时保持左肘笔直等。这行为中的每一个都反映了完成特定运动任务所需的正确、有效的技巧。在这三个目标中,我们应该关注的是表现目标,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如果达到了表现目标,就很有可能达到了成绩目标;第二,通过表现目标的实现,自我满足感也可以获得,即使成绩目标没有达到也一样。根据这方面专家的对比研究后,得出结论,单独使用成绩目标也许是最没有效果的,但是当它与表现目标和过程目标一起使用时,就是有效的,就是在目标设置的教学中,提高学生表现水平和心理技能方面,多重目标策略是最有效的。多重目标策略,是同时设置过程目标、成绩目标和表现目标的策略。4.2.3.2学生学练目标的建立学习目标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的功能。过去之所以有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上排球课,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用统一的目标和要求来对待千差万别的学生,其结果就必然导致一部分有排球基础的同学,无需作出什么努力,就可轻而易举地实现目标,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而另一部分无排球基础的同学或 身体条件差的同学,却无论作出什么样的努力都无法实现目标,屡受挫折,而丧失学习信一Ii,。因此,帮助学生确立适合自己实际水平的学习目标,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然而,一个班好几十名学生,要教师帮助每个学生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是不现实的。而把学习目标分成若干层次,帮助学生选择适宜层次的目标、则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目标设置可以通过集中注意力、提高努力及坚持的品质、激励学生学习新的学习策略而提高学生的运动表现。目标设置使学生能够把注意力集中于任务以及完成与任务相关的目标方面,这就改变了以往的教学中没有目标的时候学生注意力分散、练习不积极的表现。有了努力的方向,就会集中注意力进行练习,直到掌握,一旦注意指向了一个特定的目标,就有必要付出努力去争取达到目标,而想要成功达到目标,必须要有坚持的品质。目标的设置促进新的学习策略的建立。为了实现个人的目标,必须学习新的技术,也促使学生运用新的和更好的练习方法去实现目标。如果没有提高的目标,学生就会满足于他现在的学习状态。“在具体操作上,仍须设立一个基本标准,同时又不限定最高标准,鼓励并指导学生在基本教材范围内多学多练。这样做,才是既可充分发展学生个人所长,又能以先进促动后进的良策。”。在给学生的目标导向中,对于每个单元教学目标的完成过程,设立一个基本标准,不设立最高的限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定完成的时间。4.2.3.3教师目标设置的导向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或者是预期的学习活动要达到的标准。教学是以教学目标为定向的活动,“人没有能力为别人的发育发展作出精确无误的规定和指向”@。在学生自我设置学习目标时,教师不可能为每一个学生设置好学练的短期目标,教师可以事先做出一份实现教学目标的标准框架,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制定自己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策略和完成的时间,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如:在实验前对学生的测试中,一名学生自垫球只能垫8个,自传球5个,这是这名学生实际的水平。哪一个也不是刚开始就做得很好的,学习~项新技术到掌握需要一个过程,根据每个人的理解和领悟能力需要的时间是不一样的,这也就是个体的差异。在按照“预设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形式上课,教师给予学生一个目标导向。教师设定第一个阶段的短期目标是:自垫球达到20个,自传球达到15个:第二个阶段的短期目标是:自垫球50⋯60个,自传球40⋯50个;第三个阶段的短期目标是:自垫球90⋯100个,自传球90⋯100个,完成这个目标基本上就已经达到掌握的程度,这也是掌握基本功和球性练习的必要阶“。张浃潭.《技术健身教学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舨社.2000.97。张洪耀.《技术健身教学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59 段。在下一个目标导向中就要根据排球项目特点来进行导向,直到最后能够参与到比赛中,从做中学习到如何去做,单项技术掌握是为了能够比赛,比赛中技术的运用又不比单个技术的学习那么轻松,更多的是经验的积累,个人能力的体现。“为了要忘掉这些单一的动作,一开始你必须先分别学会每一个单_的动作。“o排球比赛就是要求动作能够连贯顺畅,比赛中一定要忘记那些分开的步骤,才能表现出整体的动作,而每一个单一的步骤还要确实表现得很好。这就是学习经验的积累和学习技巧的运用。一个人只要学习过一种复杂的技巧,就会知道要学习一项新技巧。一开始的复杂过程是不足畏惧的。在达到一个程度时,每个分开的动作自然会压缩、连接起来,变成一个完整的动作,等所有分开的动作不在分离,渐渐融为一体时,学习者便能将注意力转移到目标上,而他也就具备了要达成自己目标的能力了。这是每个人学习过后都有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给予学生鼓励和评价,并且从排球运动文化的角度和教师自己对排球运动的理解,对学生讲解技术的特点和达到掌握的技巧,学生会很有兴趣的去练习,甚至汗流浃背也不觉得累。每个目标可以几次课完成,也可以在这当堂课结束前完成,这要看学生练习的情况,不要有什么硬性的规定,但也要适当增加些难度,教师要让学生自己意识到这个目标完成起来相对容易些,同时要肯定学生完成这个目标的能力,在学生完成之后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鉴赏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这样学生感觉到被关注,在教师鼓励和欣赏的语言评价中,会有信心有能力完成下一个阶段目标,学生也会在课上向教师和同学展示自己的能力,胜任感动机刺激学生要达到下个目标,直到能掌握。这样下来学生在掌握技术的同时,在了解排球运动的文化,参与过程中不断提高了排球运动的领悟能力,还有体育素养的慢慢积淀。自我设定目标的主动性,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这样才能突显出学生的主体性,也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实施目标设置,通过努力完成目标,让学生明白目标的达成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学练过程中的反馈与个别指导纠正,激发学生学练的信心,提高学生参与运动的热情,每一个短期目标的实现,都会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及学习的胜任感。希望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支持下,呈现给学生的是一个不同以往的充满民主气息的全新课堂。4.2.4“预设式”教学模式的特点“预设式”教学模式在借鉴其他运动项目的教学法研究成果的同时,吸收先1。(莞)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著,郝胡义,朱衣译.‘如何阅读一本书》[M].商务出版祉.2004.50 进的教学理论和思想,并在结合排球教学与训I练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预设式”教学模式的五个特点:第一,“教”与“学”的目的性更加明确。其实教师的教就是“为学生掌握而教”,学生的学就是“为掌握而学”。不去过多的强调这些男口些或能力的培养,正确的学练过程,就已经做到了这些。第二,教学目标内化为学生自己的学练目标。强调每个学生的发展是自己要做到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的。有效的目标设置就是要学生把教学的目标内化为自己发展的目标,自己的所需,这样学生学练过程彳不会被动。第三,教学进度的自由把握。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学生领悟能力不同,学生掌握技术的时间也不一样,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安排应根据学生们掌握的情况来确定教学进度。每学期的教学内容就是那些,怎么安排进度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来进行,只要在总课时内完成就可以。教师根据学生的学练情况“备择信息库”存储~定量的教学方法和练习方法,使每举课都有新内容,新感觉。这才真『F做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第四,成功体验的激励。在学生完成自己设置的目标的时候,一种成就感顿然生起,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胜任感动机让学生有继续挑战下一目标的欲望。自己设置前弭雨■一一定要自己去完成的,不仅是对自己能力的考验,还是对自己责任心的激发。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前后一致的人生哲学,表现出来的是对自我价值的尊重。教师言语的鼓励在这个时候是非常重要的,兴趣的培养在这样一个阶段逐渐形成,承前启后的连接是学习下一单元情绪状态的最佳导入。第五,学练过程中学生的自我检查。学生的自我检查,简称“自检”。相对而言,教师的检查称为“他检”。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向来没有明确主张学生自我的检查,而总是受检。教学的评价阶段,教师给学生的反馈过程应适当的让学生做到自我评价和检查,让学生自觉自己的不足,并能够指出自己没有掌握动作的原因,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增强。布鲁纳曾说到“教学是带有临时性的,因为它的目的在于使学习者或解题人得以‘自力更生’。提供任何矫正性指示都会带来危险,学习者很可能永远依赖教师的指正。教师必须采取供学习者最后能自行把矫正机能接过去的那种模式,否则,教学的结果势将造成学生跟着教师转的掌握模式。”①在教学中这样』:荣三.《教学论稿》[M】.人民教育也版社.19盯.3n 做,其实就是在教会学生学习,自己去“悟”,体会动作的“有序状态”是怎样形成的,让学生自己发现,自觉改正,自然习惯运动的规则,不仅能使学生掌握任何技能,也增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加顺畅。4.2.5“预设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对制定“预设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和教学进度进行反复的修改,同时走访了专家、学者,征求意见,总结分析,制定出了“预设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指导和管理者,真正让学生意识到掌握技术是自己的事,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能真正参与到该项目中,体验的是排球运动传递出来的社会特质和人文精神。阶段目标的实现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激励学生主动去学习,提倡学生相互帮助,共同合作,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具体教学过程如下所示:第一步,明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这是完成排球教学最终目标的任务安排,每次课给学生一个目标导向,让学生明确这次课的主题,使每次课都有相对完整的感受和体验,在学练过程中有针对性的练习目标,不至于盲目的学习。学习的过程就是享受成功的过程,是培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教养的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人格魅力在此体现的是淋漓尽致的。第二步,讲解完成任务目标的标准及要求,示范学练技术的动作方法。体育教学三维体系的运用,示范练习方法,也就是达成目标的途径,技术的掌握要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如何把动作做得顺畅协调,教师给学生讲的多是自己学练技术的体验,只是希望学生能从教师学习的经验中得到启发,以求尽快掌握技术动作。教学方法要不断有创新,在教学实践中总结,找出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多学,有兴致参与到排球运动中。讲解练习的方法和示范的方式要让学生明白,这是学习策略积累的过程。同时要让学生了解各项技术在比赛中的具体运用和注意事项,一些情况的应变处理以及和同伴的配合。每一种练习方法的目的性是不一样的,大都是针对比赛实践中的情况而定的,这在“预设式”教学过程中是要提示学生的,对提高排球运动的理解是很关键的,也有助于培养球场的意识和经验。第三步,学生设置学练的目标。目标的设置及其每一次完成,可以说都是学生对排球运动的渐进领悟,技术掌握了要在比赛中去运用。目标的设置也是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技术,之后通过在比赛中展示出自己对排球运动的理解,通过自己身体的操作把这项运动的美展示出来,自己体验到的是运动的流畅感觉。教师指导学生设置学练目标,先设置 一个标准出来,或者是达到目标的一个标准要求,让学生明确目标的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自己的学练目标。每个目标的完成根据每个个体的不同完成的标准亦有所不同,这样可以激励学生有信心达成自己的目标。第四步,学练过程。目标具有指向性和行动约束力。目标设置可以通过集中注意力、提高努力及坚持的品质,激励学生学习新的学习策略而提高学生的运动表现。这是达成目标的阶段,要反复的练习不断体会,才能领悟球性,达到技术掌握的要求,完成教学目标的任务。学生的主体性突显出来,教师在这里角色发生转换,不再是单纯的灌输,更多的是一种运动文化的传递,-给予学生必要的反馈与评价和矫正性帮助,随时检查学生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于目标达成者,给予形成性的评价,并指导设置下一个学练目标,对未达成目标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帮助、关注和鼓励。教师不会再像以往教学中只关注优秀的学生,因为这部分学生领悟的快,教师转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那些领悟慢的学生身上,让那些所谓的“差生”不断增强自信心,在体验到成功后,学生自我效能和胜任感动机增强,逐渐体会目标的达成对个人成长的意义。第五步,评价总结。教师在课程结束之前,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也让学生对自己的学练情况作出自我评价,自我总结。通过这样的评价使学生明确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自己的努力与付出,得到的是怎样的一个成绩,找出不足,为下次学练找出更好的、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和努力方向,也可以让教师及时知道自己未能注意的方面,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的策略。4.2.6“预设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要点第一,在开始的第一个阶段,转变学生的学习思想是“预设式”教学模式首先要做到的。给予学生适当的时间去掌握基本技术,也必然要有一段时间是学生预期的起始技能的形成时期。对时间要有一个控制,时间太短,不能够达到掌握的程度:时闻太长,亦会使学生变得懒散。“如果学生学好了预备性的知识和技能,刊‘开始学习每项新的学习任务,他们所需的额外矫正时间与帮助会逐渐减少。”。第二,在指导学生设置自己的学练目标的时候,为了能让学生清楚每一单元要完成的任务及学生要达到的程度,先制定出来一个完成任务的学练目标,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来设定学练的目标。教师要注意的是,学生的每一目标的实现霉(美)奉杰明·s·布卢姆.布卢姆掌握学习论文集[M].福建教育出版社.1986.54.24— 都是下次学习任务的技能基础,为每一单元的系统学习提供多种练习方法,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练习的形式及方法,使学生在这一阶段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第三,学练过程中,教师不用规定统一的练习形式,只要随时检查学生的目标设置和完成情况。对达到目标的学生,做出形成性的评价,并指导学生设置下一个目标。对未达到目标的学生,给予反馈及矫正性的帮助,使学生意识到自己被关注,有信心完成目标。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就已经在做自我评价,主动去想如何完成目标了。教师要善于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教师的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点头或是一抹淡淡的微笑,对学生来说都是信心的来源,学生都希望被教师注意并指导,肯定的话语是很重要的。第四,技术的练习不只是简单的重复练习,因为球类项目都有其独特的运动规则和要求,而且每一项技术都不是孤立的,掌握技术最终都是要能够打比赛的,比赛中技术不是孤立的,因此,在学练过程中,技术的组合练习是很重要的,一味的单独练习某一项技术不会提高学生对排球运动的领悟能力。根据比赛的特点把技术组合起来练习,可以使学生的练习过程不枯燥,也能使学生尽快意识到排球比赛的特点,可以使学生更快的掌握技术。4.2.7“预设式”教学模式的评价传统教学模式的评价,是课程结束时的成绩,是一种孤立的人为判断结果,对当前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来说并不是特别有用或者合适。学生需要一个现实的检验,教师如何评判他们的学习。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一种鼓励的方式传递一个模糊的评判,对学生的来说没有积极性。相对终结性的评价,笔者提出的“预设式”教学模式的评价,会使更多的学生获得教育性的时机,在学生不断进步做出评价时,更容易促进学生的进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早期的学习可以给予充分的指导。本研究借鉴了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的评价,根据目标设置的类型,在排球教学中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同,学生完成目标的过程,加入学生的自评和教师的形成性评价,作为期末终结性评价的一项,以此来激励学生要认真对待自己设置的目标,并且要认真地完成。提升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和学习策略的善用和调整。艺术教育研究者艾斯纳,以艺术评论为模式,提出了称之为“鉴赏”(Connoisscurship)与“论评”(Criticism)的评价方法。艾斯纳认为,教育是“价值性的追求”,学生要得到教师的是肯定性的评价,以体现自己的价值,渴望教师的关注,并且表现的很积极。学生是要教师们去欣赏的,这样学生才会认为他是被教师关注,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在教师眼中是好学生,单纯的评价往往顾及 不到全班所有的学生,对一部分学生是不公平的,慢慢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对自己放弃,这不是现在教育要看到的,我们希望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这就必然要教师学会欣赏学生,让学生有信心面对现在甚至以后的工作和学习。艾斯纳提出的所谓“教育鉴赏”,是基于经验所培养的灵机与慧眼的评价,正如品味葡萄酒与鉴赏古董一样。而“教育论评”,则是基于这种“教育鉴赏”所进行的分析性评价,是受相关领域的理论与见识所支撑的评价。借鉴艾斯纳的这两种评价,我们要学会欣赏性的评价,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欣赏,哪怕是一个不经意的点头,竖起拇指,微微笑对学生来说都很欣慰,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种动力,“每个人都寻求自己的价值,能够得到肯定的承认,在他的能力与成功得到确认的那些方面,他会认为自己是够格的”①。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慢慢喜欢上这门课,而且想学到很多东西,这就是掌握这门学科的原因。掌握的结果,成功的体验强化了刺激,让学生有更强的间接兴趣投入其中,学习的效果也会越来越好的。评价要求的不仅是注重学习结果,同样重视产生这些结果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经验。我们需要知道学生的学习过程,还有伴随着课程教师和学生取得某种结果的努力程度。评价能帮助我们理解学生在什么条件下学习最好,以提高他们的整体学习。评价的过程也是学习经验积累的过程,通过评价,教育者能够更清楚的认识到对学生的责任和对自己能力的判断,这也就促进双方的发展。4.3实验结果与分析本项研究历时2个学期,经过一轮的教学实验之后,调整和修改了本研究的~些不足之处,在后续的教学试验中不断的积累经验,逐步完善着本研究的理论。其试验结果数据与预想的基本一致,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型有所触动,之下是本研究教学实验试验验证的结果及其本作者的分析。4.3.1“预设式”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的传递,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固有的东西不是一时就可以改变的,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在学生头脑中扎根了十几年,在学生接受一个不同与以往的教学模式的时候,还需要时间去适应。但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运动项目吸引他们注意的地方,由直接兴趣引导,培养学生对自己所选择运动项目的间接兴趣。通过教师知识技术的传递过程,展示出这一运动项目的文化内涵。在特定的情景教学条件下由学生慢慢体会这一运动带给自己的身心感受,在教师的引导下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从而接受这种教学模式传递的东西。如,在学生上第一次课的时候,就开始慢慢改变学4(羹)奉杰明·S·布卢姆等著,布卢姆掌握学习论文集[M].福建教育出版社,1986.36 生多年上课的传统思想。上体育课的目的,不只是那两个学分,我们学习的也不只是单纯的技术动作,而是在获得学分的过程中自己学习技术的经历,体会的是一项运动的文化氛围和此项运动带给人们的精神激励,也是现代社会中一些宝贵精神品质的折射。以前上体育课时我们常说,体育课就是要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一两项运动技术,体育课就是体育教师带领学生出出汗,让学生动起来玩起来而不是在那里坐着⋯⋯这样的教学思想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思想,学生就会感觉到体育课不就是简单的肢体运动,这里面没什么知识含量,随便练练就能够过关,不用动脑子想,只管动动胳膊动动腿⋯⋯以至于大部分学生来上体育课的目的就只是为了完成那两个学分,上课没激情,经常请假混日子,考试时稀里糊涂能蒙就蒙,甚至找人带考等。最初很多学生选择排球项目上课的目的是因为考试好通过或者就是运动强度不大,这一部分学生对体育课是一种不屑的态度,上课是懒散没有激情的,学习漫无目的,结果一无是处。甚至一部分人是因为其它项目人满了,只有调整到排球这一项目,这~部分人可以说是根本不喜欢排球的。而且也有人觉得“自己身高不商,怎么打排球”,又怕疼等。现在教学模式的转型也正是教学改革与时俱进的要求。教师的教学思想也要与时俱进,这样才能让学生觉得体育课也是有很高的文化内涵的,肢体的运动更有助于开发人的潜能,也更有助于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参与运动中体会的不只是技术动作的完成,更主要的是对这一项目运动精神的体验,也就是对这项运动文化的理解。“肢体语言”展示的不就是这一项目的运动语言,这是操作性知识。一个人的学习态度常常就是这个人的人生态度的某种反映,对于教师来说是有必要做好引导的,这也正是教育所要体现出来的教养效果。学习过程中除了教给学生技术还是在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互动过程中就是在引导学生建立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少与学生有交流,教师只管教,学生就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过程。学生学习一项技术从不会到慢慢熟悉,再到逐渐掌握,比赛中运用自如,体验的不只是学会了技术动作,还有技术学练过程中对运动文化理解,学会参与运动过程中和教师同伴的协同配合,学会欣赏比赛,欣赏运动中美的体现等。欣赏性的评价话语刺激学生主动学习,比赛的流畅感受刺激学生主动学练技术。教师学习目标的导向使学生每次课都会有学练目标,这样的教学改变了学习的盲目性,设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完成目标之后的喜悦与感动是自己能力得到肯定,得到认可的尝试,这对后面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对自己人生价值的确定和追求,对适应社会生存能力的培养是积极有效的。4.3.2“预设式”教学模式采用的教学形式符合排球运动技术掌握的规律,目标完成的激励作用促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使学生技、战术运用能力及实战意 识得到了有效提高。排球作为一种技战术结构精细复杂、活动环境要求高、对抗性很强的运动项目,在比赛中各项技术的运用是紧密衔接并相互依存的。传统教学法强调的是将技术分解后进行学习,忽略技术的连续性,忽视了排球运动作为集体对抗性项目,具有与球、球网及队友不可分割的特点;同时,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注重规范技术的传授,对学生运用技术能力的培养明显不足,使学生失去学习排球技术的兴趣。排球技术的组合运用都是遵循比赛的特点而定,也就要求教师在给学生示范的练习方法都应该从这方面考虑,刚开始的单项技术动作的学练都是为了适应比赛的组合串联练习的。排球的运动技能大都是开放性的技能,要考虑到环境和本体感觉的整体统一,在平时的组合串联练习中无意识积累下来的是经验,排球场上的情况是瞬息万变的,什么情况都可能出现,有更多的情况我们无法预知,所以要求在学生学练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对外界变化情况的预见能力及应激处理的能力。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显得更为的重要。据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学习动机来自于对这门学科的爱好和兴趣,学习效果取决于学习的习惯和意志品质。在试行“预设式”教学模式中,通过每次课这样的短期目标,使每次上课学生都有不同的体验。学生对单项技术的学练兴趣不高,而对比赛永远都是兴致高昂,但往往比赛又打不起来,原因就是单项技术掌握的不扎实,球场意识不好。这个时候教师要做出引导,每个人掌握了球类的技术都是为了比赛的,单项技术的学练很枯燥,但都是为了在比赛中很好的展示自己所学,也只有在比赛中才能更好地检验所学技术的运用。排球技战术的主要特点就是快速多变,加上排球规则对击球次数和触球时间的限制,使球场上战术意识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要求学生学会在短暂的临场瞬间观察后作出反应判断,及伴随而至的相应动作。达到这样一个程度应该就是排球教学的最高目标,也是体育教学中的长期目标,在这一实现目标过程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要有创新精神,能够时时为了学生的发展着想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对两组学生的对比教学实验统计结果表明,试行“预设式”教学模式教学的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由于对学生学习目标定位在技术的运用能力的培养,所以从表6的统计结果中就可以看到,“预设式”教学模式教学中学生的练习密度和每次课触球的次数两项指标均高于传统教学模式。 表6实验组与对照组课的密度与触球次数(其中两次课)在表7和表8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技术达标和技评的统计结果中,通过检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学效果是具高度显著性差异。表7实验组与对照组达标、技评成绩(男)表8实验组与对照组达标、技评成绩(女)内容实验组对照组xl—-X2P 学生根据自己设定的目标主动去练习,教师指导的增多也会使学生练习的主动性增强,为完成目标,证明个人的能力,学生休息时间减少了,每个人都在为完成自己的目标而努力,上课的效果当然也好于以往。在每次设置学练目标时,讲解分析很重要,要采取的练习形式及动作规范的要求,对学生完成学练目标是~种导向,可以避免盲目的练习,有效的提高掌握技术动作的速度和理解排球运动的悟性。讲解的时候不止是在讲技术的练习方法,而且也是在传递渲染排球运动的文化氛围,促使学生在这种文化的氛围中尽快感悟排球运动的规律和特点,在学练过程中慢慢培养学生的球场意识和对规则的理解。采取的练习形式是根据每堂课学生的情绪状态有所选择的,常常是上课过程中突发灵感,想出的练习方法,试用起来效果很好,有时会有出乎意料的效果。如:在室外上课的时候,因为排球运动受天气影响比较大,有时候要根据天气的变化调整上课内容,风很大的时候,球在空中会出现很大的飘晃,有球技术无法正常练习,也是突发灵感,就改练了扣球的上步步伐,或者扣球的手法,提高改进都很好,即使是还没有接触,在正式接触时会有很好的效果,不仅为下一单元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而且学生学练的积极性也很高昂。针对很多学生单项技术掌握的不好,比赛中用不上的现象,分析其原因,除了懒散、不积极等思想作风原因外,更多的是不懂自己在各种条件下应该做什么?该如何做?“预设式”教学模式强调的就是学生技术的衔接和串联能力,并在教学中启发学生主动理解排球运动的自身规律,在提高学生技术运用能力的同时,注重加强对学生球场意识的培养。“预设式”教学模式较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具人性化,更能体现学习的主动性,突显出学生的主体和教师控制大局的能力。有时候教师的适当参与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精神的激励,学练的积极性会更高涨,学习的效果也较以往有很大改进。每个人都渴望被别人关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关注的只是优秀的学生,冷落了大部分的群体。转换一种教学模式,学生感受到的是新奇,要不断调整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学练方法逐步体会到运动项目的特点,感受带来的独特体验。通过教师的激励和形成性评价,使学生学习的欲望不断增强,体育课的氛围也会越来越好。有了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就会产生认知的活跃,情感的振奋和意志的努力,不仅仅是参加排球运动的效率和质量的保证,而且是促进人们个性和谐发展的条件。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参与动机和参与兴趣,逐渐形成学校排球运动的活动群体,促进学校排球运动的普及。4.3.3“预设式”教学模式在排球教学中人文精神的体现。“每一个人,从他诞生的那刻起,他所面临的那些风俗便塑造了他的经验和行为。到了孩子能说话的时候,他已经成了他所从属的那种文化的小小造物了。等待孩子长大成人,能参加各种活动时,该社会的习惯就成了他的习惯,该社会 的信仰就成了他的信仰,该社会的禁忌就成了他的禁忌。”o正是由于民族习俗的积淀和发展,才有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多种民族风貌,也才有人的社会现实。人类生活的历史变革与民族发展表明,人们正是依据一定目的将多种意义整合为一种模式,形成一种规范的活动。人类是有文化的动物,人类之间的交往,必然造成文化的交流。并且文化的存在形式在绝大数情况下是与其传播形式相一致。传播是多向的、相互的,这就形成了交流的必然性。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生存方式的积淀。文化的变化将引起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与行为方式的转变。排球运动自它诞生之日起,逐渐形成自己的文化体系,人们能够参与其中必要习惯排球运动的一套规则,了解它的文化内涵,把这样一种行为方式变成自己的习惯,逐渐形成能参与排球运动的一种行为规范。在参与排球运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张扬自己的个性,为普及排球运动奠定心理和行为的基础。教学作为一个过程,是~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作为认识的特殊性,主要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通过教师文化经验的传递,学生认识这个世界,认识周围的环境,通过自身知识生活技能的积累独立的生活。体育教学中体现出来的不只是技术的完美表现,更多的是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和肯定。每一项体育运动都是出许多规则限定,不同于各个项目,因而他所要求的行为方式亦不同,体现出来的人生追求也不同,正是这多种多样人生意义的不同造就了人们的价值取向。正是这种不断发展和进步为排球运动造就了与其他项目不同的行为规范,使其符合一部分人群对排球运动精神的向往。参与合作,必要竞争,适量成功体验之后,其竞争潜力得到发掘,个性得以释放,自我需要得到满足,也可以说是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期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最终实现人的发展。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一定的规则是人把握对象世界的意向、目的。体现了人对自身认识的要求。“对于体育运动本身来说,就是完美的一项艺术,能完美的演示动作,不就是习惯的养成吗?更是一项技巧。”@排球运动的拼搏精神对学生的体验是最大的,媒体的传播和亲身的经历都让学生有所感悟。也正是因为体育运动中都有一种美,才使得人们对体育项目的选择有所不同。能够被运动的美感染,也必然有自己对运动的独特感悟。人们在运动中就是在展示这一项目体现的美,生活中需要美的感染,交往中需要美的传递,运动中需要美的介入。在比赛的对抗中斗智、斗勇,在同伴的配合中、在战胜自我中得到美妙的成功感和心理满足。在运动中使人产生自信、自尊,满足人‘。(荚)鲁思·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2窜(美)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著,郝明义,朱衣译.‘如何阅读一本书》[M].商务出版社.2004.49 们交往、合作的需要,使过剩的精力得到宣泄,缓解生活和工作中的紧张和压力。因为排球活动是有一定的规则条件的社会活动,人们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可以约束参与者之间的行为,调和彼此的关系,对遵守社会生活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强化作用。其实说来,不只是体育运动,生活中学习中各种能力的养成都是因为习惯。学习运动技术,到能够熟练演示出来,不就是要不断地运作练习,慢慢养成一个习惯,就会得心应手,熟能生巧,技术也就能够掌握且运用起来已经形成了一个“有序的状态”。“我们谈到一个有技术的人时,并不是在说他知道如何去做那件事,而是他已经养成去做那件事的习惯了。”。如果你不知道规则是什么,就根本不可能照规则来行事。而不能照规则来做,就不可能养成一种艺术,或任何技能的习惯。同理运动技术也是如此。常常,掌握某项运动技能的人,即使很长时间没有接触了,在进入到那种行为规范中会很自然的形成条件反射,动作依然顺畅。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动力定型”。这不就是熟能生巧之后的习惯,动作的习惯,好像生来就会做这件事,习惯成自然。教学中从要达到的目的和要完成的任务、目标着手,围绕教育目的重新来审视教材的内涵,并从其他学科、学说中寻找、挖掘、移植人文教育的素材、方法和手段并以此丰富和支撑体育人文的教学。“将体育教学放在生存论和整体论的价值体系中对教育目标内容重新审视和取舍,其特点是重价值观的培养,注重教材的人文性,这利于学生情意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将运动和人文知识相结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回顾和分享心路历程,联系实际感悟人生。”。在“预设式”教学模式中,对教育目标和内容进行了重新审视和取舍。因为教学内容安排的不合理,遏制了学生对排球运动的理解及其兴趣的培养。在以往的教学中,已经意识到,也一直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以求找到改变现状的有效方法。本人在教学实践中,遵循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强调和注重学生“心”的参与,从教师思想的引导及文化精神的传递过程中向更深、更广、更高的人文层次寻找学习的价值。通过运动技术“肢体语言”的展示,技术动作已经成了文化的载体,学生在学习一种文化,文化是附加有价值的,教育的价值取向突显出来。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沟通交流使得课堂教学充满愉快、融洽的氛围。学习技能的时候是一种传递,文化的传递,精神的传承。教师给学生讲的不只是如何学,如何练,也是在讲一种生存学习的经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正是适应不同个体的需求,“历代祖先创造积累的光辉灿烂的文化,都保存、传递下来,并且总体上讲是一代胜过一代的,这种保存和传承采取了多种方式,教学是其中。’(英)焚挺默·J.艾德勒.直尔斯·范多伦著,郝明义,朱衣译.《如何阅读一本书》[M].商务出版{i:.2004+49回杨春元.《体育人文研习型教法初探》【J1.体育与科学.2006.(5):80-32- 重要的一种方式,其它方式也都与教学这一方式分不开。”o“预设式”教学模式正是通过课堂中的讲解来传递一种学习经验,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上教师的解释,尽快形成机体“有序的状态”,要学生在学练过程中领悟动作的意义和运动过程中价值的追求。4.3.4“预设式”教学模式激发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差异主要由原来的身体、技术技能、知识水平、认识风格、兴趣特长等因素决定,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特长和才能,不同的学生在同一领域里会有不同的发展水平。作为体育课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一.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也是有着不同的差异。这差异体现了教师的教学个性,教学个性是指教师个人的兴趣、爱好、才能、气质等因素在教学中的反映。一般来说,具有什么样个性品质的教师,在教学中总能或多或少的反映出与其类似的教学特征。只有具备一定教学艺术水平的教师才能形成某种教学个性。教学风格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但教学个性并不等于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是在教学态度、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作为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独特个性,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很多时候,从学生的表现中可看出教师教学的特征,学生的表现也就是教师教学风格的体现。学生在课中活动活跃,学生乐于参与到运动中来释放自己,可以肯定教师的教学风格是积极的,能够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如果学生表现很懒散甚至处于漫不经心的状态,可以想象教师的教学是怎样的。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学生参与锻炼的兴趣,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运动技术的引导者,还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人生态度、行为准则在教学中是随时被展现出来的,学生的眼睛一直是追随教师的,教师在教学中表现的好与不好,作为独立的个体学生会有自己的看法,这样无形中对学生就是一个感召的力量,同样也会感染学生求知的态度。教学风格不是固定的教学模式,它在遵循教育教学原理的基础上,根据教学条件和设施,教学内容和对象以及教师自身的特点,灵活选择各种教学方法并加以匹配和整合,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教学风格不是个人喜好的随意行为,更不是一个僵化不变的教学程序,而是不断变革着教学艺术,有特色但无定式,有韵味但不是“一味”。教师不但要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把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内在知识的能力,它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程度和自身生命价值的直接体现,表现在教学活动中就是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使他们体验到学习活动中探索与创造,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教学,就是师生之间展开的知识传习活动。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换,是由“j王策三《教学论稿》[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93 于近年来人们开始注意解放学生的个性,而引出的一个关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及作用的问题。从哲学意义上讲,主体是与客体相对应而存在的,不论教师还是学生,在认识过程中都有一个主体与客体相互转换的现实场景。按程序讲,教师先给予,学生后领悟,教师是首要的因素,当然。没有学生也构不成教学。有人依此推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传教的主体。“当一个人与另一个人发生关系时,他们之间的关系不可能是互为主体的关系,而只能是主从关系。”@教学中,不要过分强调谁是主体,谁是主导。教与学的地位始终应该是主从关系,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是有先后的。如果本末倒置,势必会使教学失去教养育人的意义。在教学体系中,不讲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完全可以的,不讲教师的主导作用却根本不行,因为主导作用意味着起动、指向、激励、维持、调控等一系列教学的基本功能,在教学中是最主动最积极最不可弱化的因素。熟悉每一项目的规则,在规则中形成一个习惯,慢慢的就领悟到这一项目的内涵,你能从中感悟到的不止是一个运动项目,而是多个项目体现出来的不同的精神和品质,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有所选择,根据自己的竞争意向和价值取向。掌握一项技术,对每个人来说,就是得到了一项运动技能,同时在学练过程中,得到的是一份人生经历,认识了很多人,运动中本我个性的展现,能力得到认可,不正是我们教育所要追求的吗!教师所要做的就是那个引导者,那个领路人。用自己的个性魅力和教学风格征服学生,用完美的“肢体语言”和幽默的话语吸引学生为排球运动而着迷,逐渐地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去诠释对排球运动的理解,慢慢熟悉规则,最终成为排球运动的爱好者。教师要使每堂课都让学生有不同的感受,也才有更多的好奇要参与其中,甚至可以使学生每次课都有一种渴望。不敢说自己可以做到百分百,但我知道即使有一两个。或者五六个有这样的渴望,这就是成功的,因为我知道我用我的魅力正在感染着一部分人,带动这一部分人群走进排球运动的氛围里。也正是因为这样我才一直致力于排球教学的摸索,希望以我的教学模式能让更多的学生喜欢排球运动14.3.5教学中偶得之感,教案的灵活使用,才能够更好地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其实教案的设计就是在预期的安排学生学习的进度,但是不是学生都会在规定时间内掌握技术呢?现在的教学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往那种教学其实就是群体教学,所有的学生都是一种教学方法,而且是在规定时间内就要进行下一单元教学的内容,没有对学生对这一单元技术的掌握有所评价。学生个“’张洪潭.‘技术健身教学论》[M].上海t华东师范大学出版杜.2000.47 体差异的存在,必然会造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而一部分学“吃不了”的现象。学生什么时候能掌握,我们的教案是不可能预期的,如果按照教案来做,体育教学会很被动,课堂也会是死气沉沉的。每次课学生的情意表现都会不一样,每次课教师的状态也会不一样,对于学生们的掌握情况,我们除了让他们自己设定目标,自己要完成,还要适当增加些难度,但只要学生们努力了就会达到,而适当的语言激励或者加分措施等会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体育课带给他们的不同感受和乐趣,同时也达到了掌握。教案要做,做的时候把每~学期或每一单元的教学任务以及学生要达到的程度列出来,教学方式方法和学生的练习方法这些也都是要根据当时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定的,这也是无法预设的。要做到“以学生发展为中的”就不能在像以往那样,教案做得那么详细,只要对每一单元大致列出一个学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再来调整完成的学时。教师根据学生对某一单元技术的掌握情况来选择何时教授下一单元的内容。对那些未能达到掌握的学生,课堂上或课下(如果条件具备)给予更多帮助,或者通过同伴的帮助达到掌握。如果教师引导的恰当,学生会很有兴趣课下去练习,这也会加快学生掌握技术的进度。教师要使学练过程更加系统,并且控制大的方向,使学生的目标设置不会偏离教学大纲的要求。.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教案上课是限制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不专业的表现,只有放下教案的条条框框,带着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博爱的心就能使体育课变得轻松愉悦。“预设式”教学模式主张吸收传统教学的精华,并推陈出新,同时倡导教师要与时俱进,真正贯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上是本人的一点拙见,提出来仅供同行们参考。5结论与建议5.1结论5.1.1“预设式”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的传递,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5.1.2“预设式”教学模式采用的教学形式符合排球运动技术掌握的规律,目标完成的激励作用促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使学生技、战术运用能力及实战意识得到了有效提高。.5.1.3“预设式”教学模式在排球专项课的教学中由于体育文化的融入,人文精神的传递,培养了学生的体育素养。5.1.4教师教学风格的影响和自身素质提高是“预设式”教学模式对身为师者提 出要求,不断创新才能发展,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今的教学,才能体现为人师者的责任和人生价值。5.1.5“预设式”教学模式主张吸收传统教学的精华,并推陈出新,即不限制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倡导教师要与时俱进,真正贯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5.2建议5.2.1上课的形式,采取男女分组上课的效果会更好,层次不会拉开的太大,教师也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关注那些掌握的较慢的学生。5.2.2排球运动不是只有标准的六人制比赛规则,还有更多的娱乐性的排球运动,我们的教学可以把这些加进排球的教学中,排球运动比赛的规则也可以调整成适合大众心理和负荷强度的规则,人数形式随意改变,以大家能够玩得起来,乐于参与为主,这才是大众的娱乐排球,才不会让排球运动远离了大众。5.2.3为了能让学生在体育课之外也会有机会接触排球,学校可以设立一个排球爱好者活动的团体或者协会形式的一个自愿参加的课外活动俱乐部,也可以适当收些费用。既然是俱乐部,就一定要有专业教师的指导,为了能吸引学生持之以恒的参与运动,除了娱乐性排球运动的开展,还要适时地举行比赛、裁判员的实践和考核,在办裁判员证书的时候更有实际意义。5.2.4组织观摩鉴赏精彩的排球大赛,现场讲解评价排球比赛的技战术打法,形象直观的解说技战术的具体运用,不仅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致,而且也让学生学会欣赏排球的比赛。5.2.5想要把排球运动的开展起来并有一定的群众基础,除了做好排球的宣传外,还要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一些娱乐性的排球比赛,比如,软式排球比赛、沙滩排球、九人制的比赛、四人制的比赛、气排球比赛、男女混合的比赛等,还有教工的比赛,多种形式的比赛,主要目的是为了交流,更是排球爱好者展示自己技术的一个平台,得以把排球运动的魅力展示出来,以此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把喜欢排球运动的人组织起来,形成一个社团或者俱乐部,在一起训练、比赛,可以有~些主题的比赛,扩大宣传,搞好排球的宣传就要大力宣扬排球运动的文化氛围。学校的场馆不能只是在有比赛的时候才有人光顾,平时的时候可以聚集一些爱好者打打表演赛,以海报做宣传吸引让更多入能去欣赏,去观看,慢慢使其加入到排球运动中,感悟排球运动的精神及魅力。 参考文献[1]张洪潭.技术健身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杜,2000.[23张洪潭.体育基本理论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犬学出版社,2004.1[33体育院校通用教材.排球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43(美)加里.D.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2[5](捷克)J.A.夸美纽斯蒋,傅任敢译.大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山版社,2001.9[6](美)戴尔.H.申克著,韦小满等译.学习理论:教育的视角[M].南京:江苏教育山版社,2003.1[7](美)兰祖利,里斯著,华华等译.丰富教学模式一一一本关于优质教育的指导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83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8[93千天一.苏攀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9[101熊梅.启发式教学原理研究E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1[11]滕子敬.体育学科一教育研究[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6[12]干策三.教学论稿[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13]J证霖等编译.当代西方教学模式[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14](美)理轰德·考克斯(RichardH.Cox),张力为等译.运动心理学一一概念与应川[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53(法)居伊·帕而马德,王为民译.教学方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97.[161(美)DavidWJohnsonRogorTJohnson著,伍新表等译.合作学习[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173杨小微.中小学教育模式[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183吴志超.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19]查有梁.新教学模式之构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5[20]炅效锋.新课程怎样教一一教学艺术与实践[M].沈阳:沈阳出版社.加02.1"21](法)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一论教育[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2003.[223(美)本杰明·S·布卢姆等著.布卢姆掌握学习论文集[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斗=,1986.1-23](加)马克斯·范梅南著,李数英译.教学机智一二教育智慧的意蕴Ira].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43王承绪,赵样麟编.西方现代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53单中惠,杨汉麟主编.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37. [26]任顺元.新课程下“导学育人”新对策[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27]林崇德.学习与发展⋯中小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与培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8](前苏)尤·克·巴班斯基著,吴文侃等译.论教学过程最优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29]王建华等主编.新课程与陶行知教育思想[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30](英)约翰·洛克著,傅任敢译.教育漫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31](美)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著,郝明义,朱衣译.如何阅读一本书[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2004.[32](法)爱弥尔·涂尔干著,李康译.教育思想的演进[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杜,2003.[33](美)威廉·维尔斯曼著,袁振国译.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朴,1997.[34](加)马克斯·范梅南著,宋广文等译.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十,2003.[35](日)佐藤学著,钟启泉译.课程与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36](美)内尔·诺丁斯著。于天龙译.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C37]‘美)BarbaraE·Walvoord&VirginiaJohnsonAnderson著.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等级评分⋯学习和评价的有效I: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381(前苏)c·n·巴拉诺夫著,赵天译.论教学本质[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87.【39】手慧.中学教学模式与方法[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10【40】刘显国.教法选择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411华立君.刘大庆.排球“串连技术”程序教学法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6):805-807【42】杨勇,杨涛.改革教学程序,提高教学质量⋯大学生体育课排球教学改革的尝试[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1(1):51一.53【43】罗守斌。高原.浅谈高校体育教学的排球教学比赛C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3(1):80--81【44】千彤.体育院系排球普修课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理论思考[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2(1):67—68【45】冯悦民.高校排球专项课与体育院系排球课的”序差”[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8(2):86—88【46】顾伟农等.体院排球技术教学贯彻快乐体育思想的新尝试[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38. 2003(I):115—118【47】姚ⅡE.“目标教学”在专科学校排球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Fjl.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4):100-.101【48】魏琳,周建高.“动态引导法”在排球专项课教学中的运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增刊:132—134【49】曹兴国,杨昕莹.“思维引导式”教学法在排球选项课中的应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4):588..589【50】李平.论高校排球教学中的快乐体育理念[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49—51【51】李为敏.高校排球项目分组教学分类评价的实验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3):92~94【521千虎,盛建国.排球环式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3):153--154[53]邓光庆,刘驰聘.影响我国普通高校排球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J].体育成人学刊,2003(4):72[54]刘逢翔.大学体育教育的本质一一能力教育[J].山东体育科技,2004(2):70.71[55]邹师.体育教学模式分类及其应用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3):29一_32[56]刘建.技术教学“五步双向”教学法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3):53—56[57]付强,朱征宁.广州市群众娱乐类排球运动开展现状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2);29-31[58]周红律.周海云.体育教学模式及其在排球教学中的选择与运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3):83~86[59]李春生,杨虎生.思维演练在高校排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L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2(3):104⋯106[60]张建文,李晓燕.现代排球教学中“范例”等教学方法应用的比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3(4):81—85[61]毛振明.体育教学模式论[J].体育科学,1998(6):5--8[62]姜勇,邱建国.学习化社会背景下的体育素养培养问题[J].体育与科学,2003(6):37—38[63]鱼得海.体育教学中的社会-tl,理学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3(6):53—54[64]朱宏杰.主体能力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体育文化导刊,2004(8):52-53[65]肖焕禹,周莉,罗海涛.体育教学模式的结构、类型及应用条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2):76~81[66]赵立.体育教学模式群结构研究[J].北京体育人学学报,2000(4):532--534[67]毛振明,赖天德.论“现代评价方法”与“传统评价方法”的关系[J].中国学校体,39. 育.2004(6):54--56[68]张凯.排球教学中学生自评能力的培养[J].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4蛐0f69]赵永健,袁冲.“自主、合作、创新”体育教学模式的构想与实践[J】.体育科研,2002(3):49—51[70】问梅.孙雯.单元目标教学在女生排球基本技术教学中的运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6):97—99[711韩新君.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体育能力及其培养【J】-浙江体育科学,2006(1):52—54【721永旭.对高校体育教师观念更新和角色转变的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6):83—84【73】曾红率.论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精神教育的作用与价值【J】.体育文化导刊,2005(10):50一51【74】刘成海,朱国政.体育活动的人文底蕴【J】.体育文化导刊,2005(10):34—36【75】陈博.体育教学模式理念之模糊性思考P1.湖北体育科技,2004(1):136--138【76】杨春元.体育人文研习型教法初探[J】.体育与科学。2006(5):79--82【77】刘彩惠,张兆发.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策略【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1):91--92【78]张洪潭.体育概念、术语、定义之解说立论f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4);1—6【79]Dorval,B.,ed.,ConversationalCoherenceanditsdevelopment[M].Norwood,NJ:Ablex.1990【80】Bernsteiu,D.A,Roy.E.J.,Stall,T.K,Wichens,C.D.Psychology.Boston:HoughtonMifflincompany,1998【81】Carlson,N.R.Psychology:TheScienceofBehavior(2dded.)Boston:A11ynandBacon,1987[82】McConnell,J.VVnderstandingHumanBehavior(5“ed.)NewYork:HOLT,RinehartandWinston,1986.【83】Mischel,W.IntrodaetiontoPersonality:ANewLook(4“ed),NewYork:Holt,RinehartandWinston,t986[84】Koch,S.,&Lear),,D.E(ed),ACenturyofPsychologyasScience,NewYork:McGraw--HillBookCompany,1985[85】Abemethy,B.,&Sparrow,w.ATheriseandfallofDominantParadigmsinmotorbehaviourresearch.InJJ.Summers(ed.),Approachestothestudyofmotorcontrolandlearning.Amsterdam:North---Holland.1992.[86】Caral.kSiglman&Shaffer,D.R.,ufeSpan:HumanDevelopment,Brooks/ColePublishingCompany,1991.4n. [871GuyR.Lefrancois,ThelifeSpan,Wadsworthpublishingcompany,1990.【88】RobeaDStorm,eta1.,HumanDevelopmentandlearningHumanSciences【89】Beck.B.C.MotivationTheoriesandPrinciples.NewYork:PrenticeHall.1978【90】Dafley.J.M.,Ghcksberg。S&Kinehla,R.A.Psychology(4”ed.),PrenticeHall,Inc.1998.【91】Weisberg,R.w.,Greativity:BeyondthemythofGenius.NewYork:W.H.Freeman,1993【92]J.Nisbet&J.Shucksmith.LearningStrategiesLondon:Roufledge&KeganPaul,198[93】Tannen,D.Youjustdon’tunderstand.NewYork:ViragoPress.1992.【94】华立君.排球教学中“串连技术”程序教学法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41. 附件1附件排球专项课第二学期授课计划课次教学内容理论课(雨天教材):体育保健卫生和营养传统保健体育与养生1、运动损伤的处置与预防2、运动疲劳的产生与消除3、体育运动与营养4、传统保健体育与养生的内涵、理论基础5、传统保健体育与养生的健身方法6、本专项运动的健身技术分析1、复习传、垫、发球技术2、学习扣球技术:助跑、起跳、空中击球(徒手)3、素质练习:仰卧起坐1、巩固传、垫、发球技术2、复习扣球技术:助跑、起跳、空中击球(徒手)3、学习原地对墙扣球技术4、素质练习:手指俯卧撑1、传、垫球综合练习2、复习扣球技术(扣固定球)四3、复习原地对墙扣球技术4、学习二步助跑和挥臂击球技术5、素质练习;三米折返跑l、传、垫球综合练习2、巩固扣球技术(扣固定球)五3、提高原地对墙扣球技术4、素质练习:蛙跳l、传、垫球综合练习2、扣球练习(扣二传抛出的球),、3、发球练习4、素质练习:伞形折返跑l、巩固练习传、垫球技术2、扣球练习(扣二传手传出的球).七3、教学比赛(学习基本站位与“五一”配备)4、素质练习:腰腹力量练习.42. 1、提高传、垫球技术2、改进扣球技术八3、学习单人拦网4、素质练习:网前移动拦网1、复习单人拦网技术九2、四号位扣球与单人拦网综合练习3、素质练习:手指俯卧撑1、传、垫球综合练习十2、提高单人拦网综合练习3、网前移动拦网1、四号位扣球与拦网综合练习十一2、素质练习:手指俯卧撑1、传、垫球综合练习十二2、教学比赛(按“五一”配备进行)3、素质练习:蛙跳..43- 附件2第二学期实验班排球教学课时安排(12H)1.诊断性评价,技术达到掌握的标准要求,对学生的技术动作进行规范和矫正练习。(1H)2.学习发球,接发球技术,指导学生设置自己的学练目标。(1H)3.完成目标的学练过程。(2H)4.传球一垫球,发球一接发球技术的组合练习,体会练习方法,设置学练目标。(1H)5.完成目标的学练过程。(3H)6.原地扣球技术,简单的教学比赛(三-三站位),设置学练目标。(1H)7.完成目标的学练过程。(2H).8.期末考试。(1H) 附件3排球专项课评分标准、淤lO2030405060708090100备注∑球垫起(离手臂)高自垫球102030405060708090100度在1米以上自传球102030405060708090100球传离手1米以上每人扣、发3个球均落在限定的4、5、6号位内,若球落在场扣球123内但非限定的区号内,该球得10分,场外得0分.累加分为最后得分。注;(1)每扣、发一球发球l23由教师限定区号(2)动作技术按不同年级的计划执行l、到位球,按球记分2、不到位,球在本‘方场地内,球离地3接发球l23米以上且在前场区(10分/每球)3、球送过网且在界内(5分/每球)球不直接落地为5分,起球4米以上防守l23且在场地(离网4米)内为防起l否则每球减10分。.4.5. 附件4排球选项课“预设式”学练教学模式的大纲安排总的目标第一学期:基本技术的掌握阶段,游戏性的比赛。第二学期:技术的改进提高阶段,学会比赛,技术的组合练习。第三学期:拦网技术的介绍性学习,教学比赛(四·二战术)。第四学期:技术组合的多样性练习,扣球技术的几种变化形式。裁判法的学习,教学比赛(五·一战术),裁判的实践实习。专项素质内容:折返跑、伞形折返跑、助跑摸高、蛙跳、手指俯卧撑、仰卧起坐 致谢论文已经完成,但它留给了我一些东西,还有完成的过程使我终身难忘。在论文思考与写作过程中,一直得幸于导师张洪潭教授的悉心指导,给予我很多的启发和鼓励。从论文的选题,材料的收集,论文的框架以及文章的最后定稿,多次给我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在此致以诚挚而又衷心的谢意。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学问精益求精的一丝不苟的精神,以及诲人不倦的人格魅力,让我不仅学会了怎样做学问,也学会了怎样做人。“信念持守”的人生信条将会使我终身受益。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有最为朴实的话语,送给帮助过我的每一个人:没有漂亮的修饰,但有心存感激的心情在这里奉上。由于我的能力有限,我不一定会成为专业中最出色的人才,但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以峰守持著的敬业精神回报学校和导师对我的培养,“恩师之义,永铭我心”。此外,诚挚感谢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的领导和各位老师们给我们创造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给予我们脱产学习期间帮助和指导,感谢班主任倪刚老师对我们的关心和鼓励。在完成论文过程中,得到本人所在单位南昌航空工业学院体育系领导同事们的大力支持与帮助,诚谢我系周驰博士,陈丹和张文鹏两位硕士的大力帮助。同时得到了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外语学院宋培林教授的大力支持与细心指导,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普通高校排球选项课“预设式”教学模式的初步研究作者:刘彩惠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参考文献(90条)1.张洪潭技术健身教学论20002.张洪潭体育基本理论研究20043.体育院校通用教材.排球运动19994.加里D鲍里奇.易东平有效教学方法20025.JA夸美纽斯.傅任敢大教学论20016.戴尔H申克.韦小满学习理论:教育的视角20037.兰祖利.里斯.华华丰富教学模式--一本关于优质教育的指导书20008.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20039.王天一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200310.熊梅启发式教学原理研究199811.滕子敬体育学科-教育研究200412.王策三教学论稿198513.丁证霖.赵中建当代西方教学模式199114.理查德·考克斯.张力为运动心理学--概念与应用200215.居伊·帕而马德.王为民教学方法199716.DavidWJohnson.RogorTJohnson.伍新表合作学习200417.杨小微中小学教育模式199018.吴志超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199319.查有梁新教学模式之构建200320.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教学艺术与实践200221.卢梭.李平沤爱弥儿--论教育200322.本杰明·S·布卢姆布卢姆掌握学习论文集198623.马克斯·范梅南.李数英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200124.王承绪.赵祥麟西方现代教育论著选200025.单中惠.杨汉麟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200026.任顺元新课程下"导学育人"新对策200427.林崇德学习与发展--中小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与培养199928.尤·克·巴班斯基.吴文侃论教学过程最优化198429.王建华新课程与陶行知教育思想200530.约翰·洛克.傅任敢.杨汉麟教育漫话199931.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郝明义.朱衣如何阅读一本书200432.爱弥尔·涂尔干.李康教育思想的演进200333.威廉·维尔斯曼.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导论199734.马克斯·范梅南.宋广文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2003 35.佐藤学.钟启泉课程与教师200336.内尔·诺丁斯.于天龙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200337.BarbaraE·Walvoord.VirginiaJohnsonAnderson.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等级评分--学习和评价的有效工具200438.c·n·巴拉诺夫.赵天论教学本质198739.王慧中学教学模式与方法200040.刘显国教法选择艺术200141.华立君.刘大庆排球"串连技术"程序教学法的设计与应用研究[期刊论文]-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6)42.华立君.刘大庆排球"串连技术"程序教学法的设计与应用研究[期刊论文]-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6)43.姚亚飞"目标教学"在专科学校排球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期刊论文]-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44.魏琳.周建高"动态引导法"在排球专项课教学中的运用2001(zk)45.曹兴国.杨昕莹"思维引导式"教学法在排球选项课中的应用[期刊论文]-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4)46.李平论高校排球教学中的快乐体育理念[期刊论文]-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47.李为敏高校排球项目分组教学分类评价的实验研究[期刊论文]-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5)48.王虎.盛建国排球环式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2004(03)49.邓光庆.刘驰聘影响我国普通高校排球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期刊论文]-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4)50.刘逢翔大学体育教育的本质--能力教育[期刊论文]-山东体育科技2004(2)51.邹师体育教学模式分类及其应用研究[期刊论文]-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3)52.刘建技术教学“五步双向”教学法研究[期刊论文]-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3)53.付强.朱征宇广州市群众娱乐类排球运动开展现状的研究[期刊论文]-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2)54.周红律.周海云体育教学模式及其在排球教学中的选择与运用[期刊论文]-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3)55.李春生.杨虎生思维演练在高校排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期刊论文]-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2(3)56.张建文.李晓燕现代排球教学中“范例”等教学方法应用的比较[期刊论文]-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3(4)57.毛振明.吴键.马铮体育教学模式论[期刊论文]-体育科学1998(6)58.姜勇.邱建国学习化社会背景下的体育素养培养问题[期刊论文]-体育与科学2003(6)59.鱼得海体育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期刊论文]-体育文化导刊2003(6)60.朱宏杰主体能力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期刊论文]-体育文化导刊2004(8)61.肖焕禹.周莉.罗海涛体育教学模式的结构、类型及应用条件[期刊论文]-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2)62.赵立体育教学模式群结构研究[期刊论文]-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4)63.毛振明.赖天德论"现代评价方法"与"传统评价方法"的关系2004(06)64.张凯排球教学中学生自评能力的培养[期刊论文]-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65.赵永健.袁冲"自主、合作、创新"体育教学模式的构想与实践2002(03)66.问梅.孙雯单元目标教学在女生排球基本技术教学中的运用[期刊论文]-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67.韩新君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体育能力及其培养[期刊论文]-浙江体育科学2006(1)68.宋旭对高校体育教师观念更新和角色转变的研究[期刊论文]-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6)69.曾红卒论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精神教育的作用与价值[期刊论文]-体育文化导刊2005(10) 70.刘成海.朱国政体育活动的人学底蕴[期刊论文]-体育文化导刊2005(10)71.陈博体育教学模式理念之模糊性思考[期刊论文]-湖北体育科技2004(1)72.杨春元.赵来安体育人文研习型教法初探--兼谈在太极拳教学中的价值取向[期刊论文]-体育与科学2006(3)73.刘彩惠.张兆发.臧福山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策略[期刊论文]-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1)74.张洪潭体育的概念、术语、定义之解说立论[期刊论文]-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4)75.DorvalBConversationalCoherenceanditsdevelopment199076.BernsteinDA.RoyEJ.SrullTK.Wichens,C.DPsychology199877.CarlsonNRPsychology:TheScienceofBehavior198778.McConnellJVVnderstandingHumanBehavior198679.MischelWIntrodactiontoPersonality:ANewLook198680.KochS.LearyDEACenturyofPsychologyasScience198581.AbemethyB.SparrowWATheriseandfallofDominantParadigmsinmotorbehaviourresearch199282.CaralKSiglman.ShafferDRLifeSpan:HumanDevelopment199183.GuyRLefrancoisThelifeSpan199084.RobertDStormHumanDevelopmentandlearningHumanSciences85.BeckBCMotivationTheoriesandPrinciples197886.DarleyJM.GlucksbergS.KinchlaRAPsychology199887.WeisbergRWGreativity:BeyondthemythofGenius199388.JNisbet.JShucksmithLearningStrategies89.TannenDYoujustdon'tunderstand199290.华立君排球技术教学中“组合式”程序教学法的设计与应用研究[学位论文]硕士2001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1.柴刚体育教学中如何运用激励教学法[期刊论文]-新校园(下旬刊)2009(4)2.戴吉明小议体育教学中的激励方法[期刊论文]-成才之路2009(35)3.胡毅表象教学在足球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8)4.郭景明成功学教学法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期刊论文]-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5.翟澄清激发和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之我见[期刊论文]-现代企业教育2009(16)6.顾卷良.GUJuan-liang体育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研究与探索[期刊论文]-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5(8)7.宋元平.SONGYuan-ping对“班内层次调整”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期刊论文]-中国体育科技2001,37(7)8.刘建强.郑卫东.LIUJian-Qiang.ZHENGWei-dong对体育院系普修课田径教学中运用分层次教学法提高身体素质的实验研究[期刊论文]-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7(1)9.刘建强.LIUJian-qiang高校网球选项课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实验研究[期刊论文]-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6,18(1)10.杨军.YangJun体育教学中的"激励"教学法运用[期刊论文]-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4(5)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Thesis_Y1014874.aspx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