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409702
大小:53.57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3-24
《毛国民《佛学管理思想》讲座报告2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讲座报告之“空灵之美的佛学管理智慧”物流1404班杨雨佳20141804410今天,主讲老师向我们详细地讲解了“空灵之美的佛学管理智慧”,这是四个话题中我最感兴趣的一个。禅宗所追求的空灵之境,往往离不开自然山河的喻像。禅宗认为世界万物没有自性,所以为“空〃,世界万物的真实性皆来自于”心〃的观照。只有进行直觉观照,采取色即空的相对主义方法,将人的心灵与外部世界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新的表象,即〃境〃。此”境〃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经由心灵熔铸而成的喻象。这种心象是人在生活中由心灵观照而产生的,是人生体验的产物一禅宗这种直觉观照、
2、喻象方式重塑了空灵之境的审美经验。西方有句谚语:“把过去交给垃圾,把未来交给上帝,把现在交给自己”,而佛学中称作“活在当下”。老师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有打不走的和尚,却有留不住的员工?”那么职场中的我们同寺庙里的和尚有什么异同呢?在寺庙管理中,和尚虽然面临四处化缘、恶劣的天气等艰难的环境,虽然清贫,但和尚对寺庙的忠诚度非常高。员工虽然拥有基本工资和相应的福利,但许多员工都是在想着“往高处走”,可能一遇到不顺心的事就脱离企业。当出现问题时,僧人都能够主动忏悔,而员工们却有着各种理由,由于和尚的教化是心灵的
3、洗礼,是心智的定位,因此和尚能够安心造化,作为企业管理,同样需要心智教化,对管理者和员工的教化。管理的实质其实不是管別人,而是管自己;管自己实际上是管心,只有修己,才能安人;人心正了,人心齐了,企业就管好了。将佛家思想称为〃这一人生最高智慧〃并且〃更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也能将和谐管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实际上管理本身就在这个高度,和谐思想源于中国古代哲学。禅宗有两句常说的话:“即心即佛”“非心非佛”。因此照禅宗所说,为了成佛,最好的修行方法,是不作任何修行,就是不修之修。有修之修,是有心的作为,就是有为。有为当然也能产生
4、某种良好效果,但是不能长久。所谓修行的道路,就是要充分相信自己,其他一切放下,不必于日常行事外,别有用功,别有修行。佛学里也说在开始的时候,需要努力,但是其目的是无须努力;需要有心,但其目的是无心;后来时候一到,就必须抛弃努力,达到无须努力;抛弃有心,达到无心;正像终于忘记了记住必须忘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佛学讲究的真谛,不修之修本身就是一种修,正如不知之知本身也是一种知。正如和谐管理中追求的无为而治。但是目的是目的,从管理的角度来说,目的或许应该理解为通过管理达到不用管理。但是管理者面对
5、的是复杂人性的各色人群,单纯地把佛学提倡的智慧应用在不同的人上往往会产生偏差,我们的管理需要从研究人的问题入手。佛教对中华历史和文化传承产生着巨大影响,在当今经济现象纷繁复杂,商界风云变幻无常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商界人士念经朝拜,甚至有些金业家放弃了经商去剃度修行,仿佛这样可以找到心灵的“世外桃源”,然而我们学习佛学的真谛何在?我认为,在我们深入了解佛教文化以后,我们才能真正领悟到佛学智慧和管理方法的结合与灵活运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