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效行为和诗歌语篇:语用文体学方法

取效行为和诗歌语篇:语用文体学方法

ID:34177798

大小:8.21 MB

页数:182页

时间:2019-03-04

取效行为和诗歌语篇:语用文体学方法_第1页
取效行为和诗歌语篇:语用文体学方法_第2页
取效行为和诗歌语篇:语用文体学方法_第3页
取效行为和诗歌语篇:语用文体学方法_第4页
取效行为和诗歌语篇:语用文体学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取效行为和诗歌语篇:语用文体学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取效行为与诗歌语篇:语用文体学方法姓名:刘风光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英语语言文学指导教师:张绍杰20091001摘要本研究采用语用文体学方法,在言语行为理论的框架内,将取效行为的概念应用于诗歌语篇分析,旨在研究诗歌作为特殊的文学语篇与取效行为之间的关系。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本研究梳理出取效行为概念的本质,进而提出取效行为模式,并从该模式的三个不同层面来分析诗歌语篇的形式、语力和呼唤功能。研究表明,言语行为理论中的取效行为这一概念不仅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而且为文学语篇分析提供了新

2、的研究视角。本论文共分七章。第一章是引文,主要概述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目的、方法以及组织结构。研究问题主要包括:(1)取效行为的本质是什么?(2)取效行为和诗歌语篇有什么内在联系?(3)如何在言语行为理论的框架内,采用语用文体学方法,应用本研究构建的取效行为模式解释诗歌语篇?本文研究目的如下:(1)梳理取效行为本质,深化对语用机制的理解。(2)分析取效行为与诗歌语篇的内在联系,构建取效行为模式。(3)在语用与文学交叉界面,即语用文体学范畴内,探讨诗歌语篇阐释的新维度。第二章主要对相关理论进行文献评述,为取

3、效行为模式的提出奠定理论基础。相关理论包括语言与文学的关系问题、语用学与文学的互补问题以及取效行为与诗歌语篇的解释问题。在此基础上,作者归纳了不同理论和观点,指出现有研究的局限性,进而提出新的方法。语言一文学之争(the‘lang.1it’problem)由来已久。语言和文学各走各的路,一直处于Leech(1969)所言的“分家"状态。事实上,语言研究和文学研究互相依存,密不可分。诗歌语篇虽然有其独特的言语行为模式,但是此种文学交际与其他类型的言语交际没有本质的不同。诗歌语言源于“日常语言的运用"(Le

4、ech,1969),是人们言语交际的一种方式。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研究诗歌语篇更有助于探讨其意义生成机制和方式。第三章梳理出取效行为的本质并建立了本研究的理论框架,提出诗歌语篇分析中作者、文本与读者互动的取效行为模式。该模式从三个层面为阐释诗歌提供了全面、统一的方法。这三个层面分别是明示取效、隐性取效和受动取效。该模式能够验证取效行为应用于诗歌语篇分析的解释力。本文认为,取效行为本质上具有“交互性’’(transaction)(顾,1992)。取效行为可分为明示取效、隐性取效和受动取效,因此说话人和听话人的

5、关系以及说话内容、说话意图和说话结果可统一纳入取效行为的概念之中。在明示取效层面上,取效行为是说话行为的结果,效果产生于读者对诗歌表面内容及形式的识别和接受;在隐性取效层面上,取效行为是施事行为内在而直接的结果,是作者及文本的意图被读者识别而产生的影响;在受动取效层面上,取效行为是读者在解读诗歌语篇时在文化、社会、认知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多重影响。第四章讨论诗歌形式和明示取效之间的关系。诗歌是“瞬时效果”的艺术。诗歌n语篇有其内在特殊的规律性和结构特征。在明示取效层面上诗歌语篇的解读依赖于文本语境。本章从视

6、觉艺术、听觉艺术和措词艺术等三个方面探讨诗歌形式与明示取效之间的关系。第五章主要解析诗歌语力和隐性取效之间的关系。诗人的创作意图是诗歌语篇构建的基石。在此层面,读者释读的目的就是要发现作家的创作意图。在此过程中,诗歌语篇意义即成为作者主导下的与读者互动的产物。读者把诗歌语篇置于作者的创作语境下,以期探究作品的含义。本章主要以规约概念隐喻统摄下的诗歌语料加以阐发。第六章探讨诗歌呼唤功能和受动取效之间的关系。在构建诗歌文本意义时,阐释者会做出多重推理和解读。换言之,读者由于文化、社会、认知等方面的不同导致其

7、对诗歌的理解各异。本章节主要探讨读者在与文本及作者交互作用时的主体性和多重性。第七章为结论部分。对本研究进行全面总结,再次阐释取效行为模式对诗歌语篇研究的重要意义,提出二者结合所引发的一些相关课题思考。同时指出研究的主要贡献和不足之处并对今后语用文体学的发展研究作出展望。本文的创新之处体现在:其一,首次在言语行为理论的框架内采用取效行为的概念分析诗歌语篇。其二,对取效行为概念加以扩展,构建了取效行为模式,并从三个层面详实分析诗歌语篇。其三,验证了取效行为模式应用到诗歌语篇分析的可行性,拓展了语用文体学研

8、究范畴,为言语行为及文学批评理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关键词:取效行为;诗歌语篇;取效行为模式IIIAbstractThisstudymakesapoeticdiscourseanalysisfromapragrnastylisticapproachbasedonthenotionofperlocutionwithintheframeworkofspeechacttheory.Itfirstproposesamodelofperlocuti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