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峰:棗莊東江墓地出土金文人名釋解(三則)(1)

馮峰:棗莊東江墓地出土金文人名釋解(三則)(1)

ID:33822620

大小:3.07 M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01

馮峰:棗莊東江墓地出土金文人名釋解(三則)(1)_第1页
馮峰:棗莊東江墓地出土金文人名釋解(三則)(1)_第2页
馮峰:棗莊東江墓地出土金文人名釋解(三則)(1)_第3页
馮峰:棗莊東江墓地出土金文人名釋解(三則)(1)_第4页
馮峰:棗莊東江墓地出土金文人名釋解(三則)(1)_第5页
资源描述:

《馮峰:棗莊東江墓地出土金文人名釋解(三則)(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棗莊東江墓地出土金文人名釋解(三則)馮峰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博士研究生棗莊東江小邾墓地的發現是近年來東周考古的重要收穫。墓地發掘和盜掘出土的青銅器上多有銘文東江墓地出土銅器資料集中發表於《小邾國遺珍》(棗莊市政協臺港澳僑民族宗教委員會等編,中國文史出版社,2006年),下引器物資料,均出自此書。,其中涉及的人名資料非常豐富,學者們已進行了重要的考釋除下引李零、王恩田、李學勤三位先生的文章外,比較重要的還有林沄:《棗莊市東江墓地青銅器銘文部分人名的考釋》,《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六輯,中華書局2006年。

2、,但存在着一些分歧。筆者在學習過程中,對部分人名也産生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因撰成小文,請大家批評指正。一.霝父君父東江M1出土的“霝父君(下以“△”代之)父”,造型奇特(圖一);作器者“霝父君△父”,學者有不同理解。李零先生認爲“霝父”和“△父”均爲小邾君名,後者爲前者之父李零:《讀小邾國銅器的銘文——兼論東江墓地的墓主和年代》,政協棗莊市山亭區委員會編《小邾國文化》,中國文史出版社,2006年。。王恩田先生主張“霝父”爲“國名”,“△父”爲“霝父國君的私名”王恩田:《棗莊山亭郳器與郳國》,政協棗莊

3、市山亭區委員會編《小邾國文化》,中國文史出版社,2006年。。李學勤先生則將“霝父”理解爲“媿靈之父”,“△父”爲其名李學勤:《小邾墓地及其青銅器研究》,李學勤著《文物中的古文明》,商務印書館,2008年。。圖一霝父君及其銘文“△父”爲人名學者意見一致,分歧在於對“霝父”的理解。筆者認爲王恩田先生的觀點是可取的。“霝父君△父”與“邾君慶”稱謂結構相同,“君”表其邦君之身份,“君”前爲邦(邑)名,“君”後爲人名;只是這個“金文初見”的“霝父”邦,並非如王先生所説的“無考”,它在傳世文獻中其實是有記載的

4、。《管子·小匡》:“(齊桓公)築蔡、鄢陵、培夏、靈父丘,以衛戎狄之地,所以禁暴於諸侯也。”《國語·齊語》有相近記載,只是“靈父丘”作“領釜丘”。筆者認爲,“霝父”就是《管子》所載的“靈父丘”。“霝父”通“靈父”是絶無疑問的;又因是兩字以上的地名,同名異地的可能性不大;需要論證的是“靈父丘”可省作“靈父”。邦(邑)名省“丘”之例,金文可見。《左傳》襄公四年所載之“狐駘”,金文作“虖佁”,同時又可作“虖佁丘”李魯滕:《“虖台(丘)”略考》,北京大學中國考古學研究中心編《古代文明》(第6卷),文物出版社,

5、2007年。該文列舉有關“虖佁”的金文(璽文)共7例,其中虖佁丘君盤銘文爲首次發表。;其君長既可稱“虖佁君”李魯滕文圖二:4(于省吾《商周金文録遺》79)。,也可稱“虖佁丘君”虖佁丘君戈、虖佁丘君盤,見李魯滕文圖二:1、圖一:2.。。既然金文中“虖佁丘”可省稱“虖佁”,“霝父丘”省稱“霝父”也就完全有可能了。“霝父丘”具體地望目前不可確考,但尚有綫索可尋。《管子·小匡》之“霝父丘”,張佩綸云:“疑即靈丘,趙岐《孟子注》‘靈丘,齊下邑’。”郭沫若等:《管子集校》(一)(《郭沫若全集·歷史編》第五卷),

6、第581頁,人民出版社,1984年。趙岐所言,即《孟子·公孫丑下》所載之“靈丘”《孟子·公孫丑下》:“孟子謂蚔鼃曰:‘子之辭靈丘,而請士師……’”。據《史記》之《趙世家》、《六國年表》,靈丘爲戰國時期齊邦西鄙城邑,諸侯多次攻齊至此《史記·趙世家》:“(敬侯)二年,敗齊于靈丘。……(惠文王)十四年,相國樂毅將趙、秦、韓、魏、燕攻齊,取靈丘。”《史記·六國年表》:“(魏武侯九年、韓文侯九年、趙敬侯九年)伐齊至靈丘。”;從趙曾單獨伐齊至靈丘推測,該邑可能位於齊、趙邊境,即今山東聊城市西部一带楊伯峻:“靈丘

7、——齊國邊境邑名。江永《群經補義》以爲在今山東的聊城,又有人以爲在今滕縣附近,都無實據。”(《孟子譯注》,第96—97頁注②,中華書局,1960年。)江永之説因手頭資料不足,未能核實原文。。據金文“虖佁丘”可省爲“虖丘”虖丘鼎,見李魯滕文圖二:2(《殷周金文集成》2082)。看,“靈父丘”簡稱爲“靈丘”也並非没有可能。若靈父丘果真是靈丘《管子·小匡》中與靈父丘並稱的“培夏”,《國語》作“負夏”,《孟子·離婁下》:“舜生於諸馮,遷於負夏,卒於鳴條,東夷之人也。”趙岐注:“諸馮、負夏、鳴條皆地名,負海也

8、。在東方夷服之地,故曰東夷之人也。”《禮記·檀弓上》:“曾子吊於負夏。”鄭玄注:“負夏,衛地。”由齊桓公築負夏、霝父丘“以衛戎狄之地”,知兩地均與戎狄相鄰;齊桓公時,對北方諸侯威脅最大的是狄人,曾滅邢亡衛,負夏若是衛地,則在此築城即可理解;戰國時的靈丘,齊桓公時正臨近邢、衛,直接面臨狄之威脅,因此結合歷史背景,可以説霝父丘是霝丘的可能性還是不小的,則其地距離小邾所在的今棗莊一带並不遥遠,其君之器葬於小邾墓地可能與饋贈或賵賻有關。二.君妇媿霝東江M3出土一對“(下文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