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寧:山東棗莊徐樓東周墓出土銅器銘文釋讀平議(1)

王寧:山東棗莊徐樓東周墓出土銅器銘文釋讀平議(1)

ID:32612785

大小:149.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2-13

王寧:山東棗莊徐樓東周墓出土銅器銘文釋讀平議(1)_第1页
王寧:山東棗莊徐樓東周墓出土銅器銘文釋讀平議(1)_第2页
王寧:山東棗莊徐樓東周墓出土銅器銘文釋讀平議(1)_第3页
王寧:山東棗莊徐樓東周墓出土銅器銘文釋讀平議(1)_第4页
王寧:山東棗莊徐樓東周墓出土銅器銘文釋讀平議(1)_第5页
资源描述:

《王寧:山東棗莊徐樓東周墓出土銅器銘文釋讀平議(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265山東棗莊徐樓東周墓出土銅器銘文釋讀平議(首發)王寧棗莊廣播電視臺2009年,在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徐樓村發掘出的二座東周(春秋晚期)墓葬,其中出土的青銅器中多件有銘文,李學勤、[1]李學勤《棗莊徐樓村宋公鼎與費國》,《史學月刊》2012年第2期。王琦、燕生東、[2]王琦、燕生東《山東棗莊徐樓發現的粊國墓及相關問題》,《齊魯文化研究》第12輯,泰山出版社,2012年。42-45頁。趙平安、[3]趙平安《宋公作叔子鼎

2、與濫國》,《中華文史論叢》2013年第3期。王恩田、[4]王恩田《棗莊嶧城宋公鼎與公鼎》,《管子學刊》2013年第1期。傅修才、[5]傅修才《新見宋公鋪銘文辨正—兼論宋公鋪與宋公鼎的關係》,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2013/10/18.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143謝雨田等先生先後撰文,[6]謝雨田《新出宜脂鼎銘文小考》,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2014/2/27.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233(下

3、文中引诸家说均出上述各文,不另注。)對這些銘文做了釋讀和研究,《文物》2014年第1期上發表了《山東棗莊徐樓東周墓發掘簡報》(下簡稱《簡報》),[7]棗莊市博物館、棗莊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棗莊市嶧城區文廣新局《山東棗莊徐樓東周墓發掘簡報》,《文物》2014年第1期。4-27頁。對此二墓出土的青銅器及銘文做了釋文及系統地介紹。諸家釋讀勝義紛紜,筆者在讀過之後獲益良多,但感覺還有些未盡的問題,故這裡略作討論。一、銘文釋文平議1、銅鼎銘(M1:39,拓片《簡報》21頁圖六三):“有殷天乙唐(湯)孫宋公(㘥、紹)乍(作)(濫)叔子?鼎,其眉壽萬年子子孫孫永保用

4、之。”2、銅鋪銘(M1:24,拓片《簡報》21頁圖六四):“有殷天乙唐(湯)孫宋公(㘥、紹)乍(作)收稿日期:2014年5月12日發佈日期:2014年5月13日頁碼:16/16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265(濫)叔子??(鋪),其眉壽萬年子子孫孫永保用之。”“宋公”後一字,從囗從貈,李學勤先生從楊樹達先生說認為從囗貈聲,即宋共公,《左傳》云其名“固”,《史記·宋世家》云名“瑕”,“固”、“瑕”、“貈”古音相近。王琦、燕生東先生直接釋為“貈”

5、而括讀“固”;趙平安先生、王恩田先生及《簡報》均從李說,認為即宋公固,《簡報》據此推斷云“M1出土的宋公固所作媵器年代應不晚於西元前576年。由此推斷,兩座墓葬的年代應為春秋晚期。”傅修才先生在文題中用吳鎮烽先生之釋“”,在文中則認為此字釋“”不確,當依形隸定為“”。按:“”字金文習見,說法頗多,王輝先生在總結諸家之說後認為“貈”不應是“貉”,而是“鼬”,認為“鼬、鼦(貂)同類”,應從張政烺先生說讀“貂”,認為“”字“應讀為紹,意為繼承、接續”。[8]王輝《一粟集》,台灣藝文印書館,2002年。138-139頁、141頁。]陳秉新先生認為“貈”字右旁所從的

6、“”這部分就是“貂的初文無疑”,“”即《說文》中的“㘥”字,在金文辭中讀為“劭”,訓“勉”。[9]陳秉新《釋“”及相關字詞》,《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二輯,中華書局,2000年。96-100頁。筆者認為王、陳二先生說都是正確的,“貈”并非是“貉”,而是“貂”,與“鼬”古本一字,《古文四聲韻》引《尚書》“貈(貉)”字作“”,從糸苗聲,但“苗”聲顯然與“貉”收稿日期:2014年5月12日發佈日期:2014年5月13日頁碼:16/16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

7、ID=2265的讀音無涉,它更近於“貂”(苗、貂古音同宵部);更有一種可能是這個字並非是從“苗”聲而是從“苖”聲(《唐韻》徒歷切),古音是定紐沃部,與“貂”是定端旁紐雙聲、沃宵對轉疊韻,讀音最為相近;而“苖”又與“鼬”一樣是從“由”聲,所以“貈”、“貂”、“鼬”三字古本當為一字的異體,後分化為三字,但仍讀音相近。貂類獸常自逐其尾周旋嬉戲,故《爾雅·釋獸》云:“貈子,貆”,“貈”者,舟(周)也;“貆”者,桓(旋)也,謂此類獸善周旋,故大者名貈(舟、周),小者名貆(桓、旋),此二字都是會意兼形聲的字。古書記載其它獸類亦有善旋者,如《說文》:“貁,鼠屬。善旋。”

8、《山海經·北次三經》言太行上有獸名䮝,“善還”,郭璞注:“還言旋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