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錦前:妟鼎銘文試釋(1)

黃錦前:妟鼎銘文試釋(1)

ID:32609834

大小:358.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2-13

黃錦前:妟鼎銘文試釋(1)_第1页
黃錦前:妟鼎銘文試釋(1)_第2页
黃錦前:妟鼎銘文試釋(1)_第3页
黃錦前:妟鼎銘文試釋(1)_第4页
黃錦前:妟鼎銘文試釋(1)_第5页
资源描述:

《黃錦前:妟鼎銘文試釋(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924妟鼎銘文試釋(首發)黃錦前河南大學出土文獻研究中心新近出版的《平頂山應國墓地》(第一卷)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平頂山市文物管理局:《平頂山應國墓地》(第一卷),鄭州:大象出版社2012年7月。,公佈了1993年河南平頂山應國墓地M242出土的一件西周早期的妟鼎,其銘文內容相當重要,本文試作考釋,並就相關問題進行討論,不當之處,請讀者指正。該鼎爲窄平沿,上有一對立耳,下腹向外傾垂,圜底,三柱足,上粗下細,頸飾兩道弦紋,可歸於王世民等

2、《西周青銅器分期斷代研究》鼎的IV型III式王世民、陳公柔、張長壽:《西周青銅器分期斷代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年11月,第29頁。。形制與之最爲接近的,是傳出於山東壽張縣梁山下的憲鼎陳夢家:《西周銅器斷代》,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4月,第651頁,70。,其時代爲西周早期後段,爲康王時物王世民、陳公柔、張長壽:《西周青銅器分期斷代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年11月,第29頁。。該鼎時代當與之相近,亦可定爲康王期。與該鼎形制較爲接近的,還有1985年5月山東濟陽劉臺子西周墓出土的王姒鼎(M6:23)《文物》1996年第12期第8頁圖六。及應國墓地M84出土的應

3、侯鼎(M84:76)《文物》1998年第9期第8頁圖六。,前者爲窄平沿,一對立耳較矮,下腹向外傾垂,三柱足上粗下細,頸飾兩道弦紋。後者爲窄平沿,方唇,腹微鼓,口沿上一對立耳較矮,三柱足較細,頸飾兩道弦紋。與妟鼎相較,此二鼎明顯表現出時代較晚的特徵。其時代,前者在昭王時期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東濟陽劉臺子西周六號墓清理報告》,《文物》1996年第12期,第22頁。,後者發掘者定爲恭王時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平頂山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平頂山應國墓地八十四號墓發掘簡報》,《文物》1998年第9期第13、15-16頁。,這表明,妟鼎的時代,當不會晚至昭穆時期。收稿日期:2012

4、年9月3日發佈日期:2012年9月3日頁碼:9/9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924該鼎內壁近口沿處鑄銘文5列24字,作:妟(拜)(稽)首,皇兄考于公,氒(厥)事。弟不敢不?衣,?(夙)夜用旨公。下面對銘文有關文字及內容稍作解釋。首句“妟(拜)(稽)首”,“妟”字原篆作,其寫法可與甲骨、金文等下列寫法的“妟”及从“妟”之字相參照:前6.28.1花東53參見高明、涂白奎:《古文字類編》(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8月,第169頁。者?鐘集成1.123、

5、子璋鐘集成1.113、116王子嬰次爐集成16.10386釋作“妟”殆無問題,而非“旡”字袁俊杰、王龍正:《旡鼎與周代的喪服禮》,首屆禮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2012.4.6-10,清華大學。。“皇兄考于公”,“皇”,美飾之辭。“考”,可讀作“孝”王輝:《古文字通假字典》,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2月,第189-190頁。。《說文》:“孝,善事父母者。”《禮記•祭統》:“孝者,畜也。順於道,不逆於倫之謂畜。”“氒(厥)事”,“”字原篆作,一般多釋作“宁”,關於該字的釋讀,學者意見不一有關意見可參見周法高主編《金文詁林》第九冊,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75年,第4741-4750

6、頁;馬承源:《亢鼎銘文——西周早期用貝幣交易玉器的記錄》,《上海博物館集刊》第八期,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20-123頁;黃錫全:《西周貨幣史料的重要發現——亢鼎銘文的再研究》,載中國錢幣學會編《中國錢幣論文集》第四輯,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2年9月,第49-60頁;陳劍:《釋“琮”及相關諸字》,輯入氏著《甲骨金文考釋論集》,北京:綫裝書局2007年4月,第273-316頁。。其在西周金文中,大致有兩種用法,或與“鑄”、“作”收稿日期:2012年9月3日發佈日期:2012年9月3日頁碼:9/9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

7、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924相同,或與“休”相當李家浩:《應國爯簋銘文考釋》,《文物》1999年第9期,第83-94頁。。其中後一種用法主要見於下述各例:(1)夨令方彝:作冊令敢揚明公尹厥。集成16.9901(2)作冊夨令簋:令敢揚皇王。集成8.4300、4301(3)作冊大鼎:大揚皇天尹太保。集成5.2758-2761(4)亢鼎:亢對亞。《上海博物館集刊》第八期,第121頁圖二(5)方簋蓋(楷侯簋蓋):方其日受。集成8.4139(6)伯姜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