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白奎、黃錦前:隨州葉家山M2 所出荆子鼎銘文補釋(1)

涂白奎、黃錦前:隨州葉家山M2 所出荆子鼎銘文補釋(1)

ID:32613553

大小:16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3

涂白奎、黃錦前:隨州葉家山M2 所出荆子鼎銘文補釋(1)_第1页
涂白奎、黃錦前:隨州葉家山M2 所出荆子鼎銘文補釋(1)_第2页
涂白奎、黃錦前:隨州葉家山M2 所出荆子鼎銘文補釋(1)_第3页
资源描述:

《涂白奎、黃錦前:隨州葉家山M2 所出荆子鼎銘文補釋(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696隨州葉家山M2所出荆子鼎銘文補釋(首發)涂白奎黃錦前河南大學出土文獻研究中心近來,湖北隨州市經濟開發區淅河鎮蔣寨村葉家山出土大批青銅器銘文資料,有關材料最近正陸續公佈,凡國棟在《隨州葉家山新出“子鼎”銘文簡釋》一文中披露了M2所出的一件銅鼎(M2:2)的銘文資料凡國棟:《隨州葉家山新出“子鼎”銘文簡釋》,載中國先秦史學會等編《楚簡楚文化與先秦歷史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武漢大學,2011年10月,第12-17頁。,並作了很好的考

2、釋。在拜讀之後,對銘文中的“”字有一點不成熟的看法,遂草成小文以就正於方家。該字在銘文中出現兩次,爲國名用字。凡文未釋,錄宋華強疑是“刅”字的意見以參考。我們在對該銘進行辨識後,基本同意凡文的識讀。不過,我們認爲該字隸作“刅”雖不誤,但當讀作“荊”字。“荊”字屢見於兩周金文,大別之,有兩種寫法,一種即作“刅”形;一種寫作从刅(或刀)、井聲,或再加上“田”等義符。現錄相關材料如下:A組:簋(鴻叔簋)集成7.3950、3951收稿日期:2011年11月4日發佈日期:2011年11月4日頁碼:3/3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

3、.edu.cn/SrcShow.asp?Src_ID=1696簋集成6.3732B1組:過伯簋集成7.3907馭簋集成7.3976史牆盤集成16.10175逨盤《考古與文物》2003年第3期第10頁圖18,《文物》2003年第6期第32頁圖40、、子犯編鐘《故宮文物月刊》1995年4月(總145期)第4-30頁,《故宮文物月刊》1995年9月(總150期)第118-123頁,《故宮文物月刊》2000年5月(總206期)第48-67頁,《故宮文物月刊》2000年5月(總206期)第49頁圖1-3B2組:鐘集成1.38收稿日期:2011年11月4日發佈日期:2011年11月4日頁碼

4、:3/3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696壽夢之子劍《文物》2005年第2期第68頁圖1、荊公孫敦集成9.4642;《考古》1989年第6期第565頁圖2從字形來看,鼎銘該字與“荊”字A組的寫法基本是一致的,當屬“荊”之初文,而作“”,顯屬後起加聲旁字。關於荊楚問題擬在以後詳加討論,此僅先就“刅”字的釋讀提出一點不成熟的看法。收稿日期:2011年11月4日發佈日期:2011年11月4日頁碼:3/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