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503232
大小:10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2
《打造精彩的语文“学讲”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打造精彩的语文“学讲”课堂 摘要:现代教育要求语文课堂学习有新的思想观念、教学理念以及新的语文精神作为指引学生学习的新方向,“学讲”课堂的出现会激发整个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样语文能力也会得到锻炼和提升,师生之间团结合作的精神自然而然传承下去。为了孩子们的将来,教育真的需要进行很多改变,面对“学讲”课堂的出现,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来说更应该为之付出更多心血。虚心学习理论知识,学习别人多年的教学经验,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计划,就会有更精彩的语文课堂出现。 关键词:精彩;“学讲”课堂;语文教学;困惑;思考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2、这就让很多奋斗在教育一线的教师有了一个共同追求,那就是让“学讲”课堂不断深入人心,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一起努力,一起推广,让“学讲”课堂能够走得更远。在以往的语文课教学中,老师总觉得自己不讲课,那么学生就不会主动学习,就不能完全理解课本中的知识,更不用说体会文章的用意。所以我们语文教师总会在课堂上讲很多知识。大量的实践证明,老师在课堂上一直讲课,会让学生感到厌烦。而我们现在所倡导的“学讲”课堂会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它明确指出教师只需要在课堂上起辅助作用,让学生成为整个课堂的主人。现在的学生并不喜欢老师讲什么他们就学什么,也许他们成绩无法提高的原因就是他们想按照自己的学习方法去学习,他们
3、有求知的欲望也有表现的欲望,所以“学讲”4课堂的推广并不是一件坏事。语文课堂就应该充满活力,让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做回自己,踏踏实实学习,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大方得体地讲出来。 一、语文教学中的困惑 1.学生不知道如何去合作,虽然教师都分好小组,也安排了需要完成的任务,但是学生之间无法产生领导者,就导致不能出色地完成任务,最主要的是学生对于合作学习感到很陌生,小组讨论学习的方法就无法发挥作用。 2.有一部分学生很喜欢语文课上的合作交流学习,但是他们不能完全融入其中,有很多学生的注意力根本不在讨论的问题上,所以浪费了大量时间。 3.课本要求掌握的内容无法按时完成。语文课最重要的
4、就是带领学生品读文章,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重点过多,涉及讨论的问题就会变多,一节课时间根本不够用。 4.对于语文课难点问题把握不到位,有时候讨论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就会浪费半节课的时间,而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思想感觉却没有很好地教给学生。 5.讨论结束后每组会派一个学生说一说自己组讨论的结果,但是很多学生不太善于表达,语言表达能力极差,讨论半节课的时间只能用三言两语概括。 6.老师对学生的鼓励不到位,使得学生之间出现了争执现象。 出现了这些问题并不可怕,只有解决了问题才能让“讲学”课堂更好地推广下去。4 二、对语文教学的思考 1.对知识点的把握一定要准确。按照课文
5、的难易程度设计相关问题,问题不需要多,最重要的是问题要涉及整篇文章。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而言,不需要在课堂上讨论,安排在课外或者课前完成就可以。教师只需要在课堂上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两三个问题去开展教学工作,学生通过分组讨论问题,最后得到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如何思考,这样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就不再会感觉课堂时间不够用。 2.学生分组学习的分工要明确到位。因为一个班的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有些成绩优秀的学生不具备组织领导能力,分在一起交流学习就会出现严重的问题。经过长期观察,我发现要想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小组中的每一个人员都要进行明确分工。每个组的组长负
6、责组织讨论学习;记录员要记录好整个小组的过程和结果;计时的学生要提醒大家注意时间观念,效率一定要放在首位。最后发言的学生负责把本小组讨论的结果与老师和其他同学一起分享进行明确分工后,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3.自主预习内容要清晰。刚开始推广“学讲”课堂时,总会担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差,总会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先预习,所以计划总是无法完成;慢慢地开始尝试把预习放在课外,让学生在课前就主动预习,但是无法保证每一个孩子都进行预习。所以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应该熟悉掌握教材内容,掌握好重点难点,给学生布置相应的课前预习作业,这样一来课堂活动就会轻松很多。 现代化教育就要求语文课要有新的理念
7、作为引导,“学讲”4在语文课堂上的推广,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语言表达能力在不断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也在不断培养。 参考文献: [1]陈矛矛.从导课到结课: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J].学科教学,2014. [2]唐艳.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激情境界探究[J].学周刊,2015. [3]昂朝贵.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提升的研究[J].教师,2015. 编辑孙玲娟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