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592591
大小:5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5
《从“期待视界”差异看momen in peking中译本中的增词与减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期待视界”差异看MomeninPeking中译本中的增词与减词王亮(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基础部,上海201303)摘要:MomentinPeking是林语堂先生最重要的作品,然而,对于其两个中译本《京华烟云》和《瞬息京华》中对原作的增删,人们褒贬不一。本文以接受理论为载体,通过从译者各自不同的“期待视界”出发,探讨填补文本未定之处的多样性方法,从而揭示两个中译本中增词与减词译法的合理性。.jyqkentinPeking;“期待视界”;中译本;增词;减词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1671—1580(2014)12—0112—02
2、收稿日期:2014—06—19简介:王亮(1982—),女,江苏扬州人。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基础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及实践。MomentinPeking是林语堂先生最重要的作品,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赛珍珠女士曾这样评价此书:“它实事求是,不为真实而羞愧。它写得美妙,既严肃又欢快,对古今中国都能给予正确的理解和评价。我认为这是迄今为止最真实、最深刻、最完备、最重要的一部关于中国的著作。”正因如此,该书的中译本也备受关注,其中流传最为广泛的是台湾学者张振玉教授的版本《京华烟云》和郁达夫之子郁飞的版本《瞬息京华》(以下简称张版、
3、郁版)。然而,对于这两个译本的评价却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张版对原著进行了过多的删减,不够忠实,郁版更能体现原著的风貌;也有人认为,郁版过分拘泥于原文,行文不如张版优雅流畅,朗朗上口。本文试从接受理论的角度入手,通过比较译者“期待视界”的差异,来阐释两个中译本中增词与减词手法的运用。接受理论认为,文本从来不会是稳定不变的,相反,文本是一个充满无数未定之处的开放式结构,召唤读者的参与,而读者的参与就是对文本未定之处进行具体化的过程。接受理论高度重视读者角色,认为没有读者参与的文本是不完整的,读者与文本之间的互动才使文本最终得以呈现。作为接
4、受理论代表人物之一的伊瑟尔在其《阅读活动——审美反应理论》一书中就曾说过:“Iftheintentionalobjectistosimulatethedeterminacyoftherealobject,butcanonlydosothroughtheplementaryactofconcretization……Noinacyofaagnolia)eofaChineseJoanofArc,celebratedina,ycampaignfortanagain.[2]郁版:木兰是中国古代女英雄的名字。一首著名的歌谣颂扬她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二
5、载未被识破,衣锦荣归,重施脂粉,再着女装的事迹。[3]张版:“木兰”是替父从军、女扮男装、保家卫国的奇女子花木兰的名字。[4]林语堂先生创作MomentinPeking的原意是“介绍中国社会于西洋人”,整本书的确处处渗透着中国文化。例一这段文字就介绍了中国人的取名文化。对比原作与译文可以看出,郁版基本采用了直译的手法,绝对地遵从于原作;而张版采用了减词法,对原作进行了较多的删减,仅仅保留了原作中“替父从军”、“女扮男装”的细节,删减了“celebratedina”以及“fortanagain”。然而,译者这样的处理方法也绝非是对原作的肆
6、意改动。前面曾提到,林语堂创作MomentinPeking的初衷就是向西方介绍地道的中国文化,为了满足西方读者的“期待视界”——对中国文化的好奇,林语堂在原作创作中详尽地介绍了小说主人公木兰名字的由来——木兰从军的故事,实现了文本“期待视界”与读者“期待视界”的融合。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木兰从军却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张振玉作为译者,在翻译时将木兰从军的故事简化为一句话,避免了对读者熟知信息的赘述,笔者认为,这样的处理更好地满足了译作读者的“期待视界”。例二:原作:Mulanroseahappybride.Thebride’spani
7、onrushedtooffercongratulations.Iteasformalintroductiontothefamily,beginningother;andeacheldermustgiveherapresentontheteatrayintokenofthefirstmeeting.Thereodatedonthefirstday;andintheevening,adinnerily,knoeetingofrelatives.”[2]郁版:木兰起床时完全是个幸福的新娘。伴娘赶上来道喜。又是一个忙日。她得给曾家的全部新亲戚上
8、茶,从老祖母起,才算正式介绍给全家,凡是长辈都要在茶盘里搁上一件东西作为见面礼。那天中午的筵席是款待前一天没能登门的宾客,晚宴是请新娘全家,叫作“新亲会面”。[3]张版:木兰这位新娘第三天一早起来,真是快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