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488244
大小:1.04 MB
页数:24页
时间:2018-10-12
《历史: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5人教版必修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课宋明理学安徽蚌埠第五中学 季长征人教版历史必修3一、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1、魏晋南北朝时期面临严重挑战①佛教盛行;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③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①佛教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统治阶级大力支持和扶持佛教,同时,当时南北对峙,王朝更迭频繁,兵戈不息,剥削残酷,压迫深重,人民要寻求精神上的寄托,佛教宣扬的来生幸福迎合了这种需要,加上当时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僧尼不入国家户籍,可以逃避赋役,破产农民大量投身寺院,寺院形成了独立的经济力量;加上佛教为了适应中国的国情,在自身传统方面作了自我改造,给处于不平等地位的各种人,提供了
2、一种精神上机会均等的满足。所有这些导致佛教的盛行。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东汉末期,道教开始主要在受苦受难的民众中流行,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道教最早的表现形式,太平道发动了东汉末年的黄巾军大起义。黄巾起义失败后,太平道遭到镇压,但道教作为一种宗教,在江南江北广大地区仍然继续流传,在上层社会中也拥有不少信徒。东晋时道教日盛,不仅有皇帝、大臣信奉,下层民众中也拥有众多的信徒。③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儒学本身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样论证要么是“不备”,要么是“不明
3、”。2、儒、佛、道三家相互影响和融合(2)道教理论和儒家思想结合起来,提出道教徒要以忠孝仁信为本;(3)佛教调整了与世俗王权的关系,调整了与儒学的关系,调整了与民俗的关系。特别是调整了与儒学的关系。(1)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和道家哲学思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隋唐时期,儒学发展进入一个更辉煌的时期(三教合一)思考:为什么少数民族统治者也提倡儒学?①儒学首先是一种行为哲学,它与传统的相对稳定的农耕生活相适应,逐步演变成日常生活行为准则,维护社会生活的秩序化,迎合了传统社会的客观要求,也迎合了少数民族社会的需要。②儒学对统治阶级是一种进行思想控制
4、的工具;对士人知识分子、社会精英是人生信条,又是借之参与政治的手段,受到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欢迎。③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处于战乱、动荡和民族大迁徙、大融合时期,人民渴望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而儒学强调的是“和”,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容易被人民所接受,有利于少数民族的统治。④儒学比佛教、道教传播的更广,影响更大,少数民族的统治阶级也认识到儒学是最好的统治人民的一种精神工具。二、宋朝的程朱理学“理学”一词,早在宋代就被用来概括当时的儒学。朱熹和二程都说过“理”。程颢曾说过:“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理”因此成为二程哲学的核
5、心,宋明理学也就从此得名。二程兄弟所谓的“理”,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它适用于自然、社会和一切具体事物。这就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表达了出来,中国上古哲学中“天”所具有的本体地位,现在开始用“理”来代替了,这是二程对中国哲学的一大贡献。1、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1)儒学独尊地位的动摇;(2)“三教合一”潮流的出现;(3)儒学体系的更新;(社会动荡不安;受到道、佛教的冲击)2、宋朝理学的产生①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对学术文化较少干涉,学术活跃。②儒家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国家政事
6、,参政议政;言论不当,朝廷仅是贬官离京而已,而且职务并不低。③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1)时代背景(2)代表人物及主张①北宋时期②南宋时期程颢、程颐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仁是万物俱生的;朱熹(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理气论”、“心性论”朱熹说:“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朱熹又说:“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探究学习材料中朱熹的主
7、张是什么?你怎样看待他的这些思想主张?(3)影响②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很大,远及日本朝鲜以至欧洲。①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三、陆王心学1、代表人物:南宋:陆九渊明朝:王守仁2、主要思想主张(1)陆九渊:“心即理也”,并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2)王守仁:“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王守仁之励志诗——象棋终日乐悠悠,苦被严亲一日丢。兵卒堕河皆不救,将军溺水一齐休。马行千里随波去,象入山川逐浪游。炮响一声天地震,忽然惊起卧龙愁。四、宋明理学的影响1、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儒学士大夫积极
8、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还致力于社会道德教化工作)2、积极: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通过本课对《宋明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