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1(人教版必修三).ppt

历史: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1(人教版必修三).ppt

ID:59339998

大小:648.50 KB

页数:31页

时间:2020-09-20

历史: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1(人教版必修三).ppt_第1页
历史: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1(人教版必修三).ppt_第2页
历史: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1(人教版必修三).ppt_第3页
历史: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1(人教版必修三).ppt_第4页
历史: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1(人教版必修三).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1(人教版必修三).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3课宋明理学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P12一、儒学的发展演变,理学形成的背景及其思想来源:“三教合一”背景:佛教和道教的盛行1、表现魏晋南北朝:三教互相影响和发展隋朝:儒家提出“三教合归儒”唐朝:三教并行尊道、礼佛、崇儒2、影响:儒学正统地位受挑战第3课宋明理学二、程朱理学1.背景:复兴儒学第3课宋明理学程颐程颢朱熹陆王心学陆九渊王守仁程朱理学理学的特点: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儒学从佛、道之中汲取有益内容,完成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第3课宋明理学二、程朱理学3.代表人物及主张第3课宋明理学二、程朱理学程颢、程颐朱熹(集大成者)

2、理是本原社会伦理认识论客观唯心主义*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理后物(核心)理之源在于天理;“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即物穷理”明道德之善,不求科学之真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___《朱文公集》理和气是世界中的基本存在。任何一物,包括人,都是禀理为性,禀气为形。理是构成任何具体物的无形本体,气是构成任何具体物的有形资具。宋明理学认为,事物有形上形下的区别,理是形而上的,是一类事物之

3、所以为一类事物者,器是形下的,是特殊的,是依理而成的事物。天理是什么天理是先于具体社会历史而独立存在的,包括了自然之理和社会----伦理之理,不过即便所谓自然之理,也是伦理化的自然之理。所以从本质上说,天理是人伦社会之理。(规律、法则、规范)在与人的关系上:天理自身客观而圆满,与人的活动无关。天理云者,这一个道理,更有甚穷已。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人得之者,故大行不加,穷居不损。《二程遗书》卷二上是说理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亘古不变的。并且理是独立存在的,可以离开事物而独立存在。就是说天地万物之理还是存在的,比如a*a+b*b=c*c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是直角三角形之理,

4、既使世界没有直角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之理还是存在的,只不过是我们看不到摸不着罢了。如月在天,只一而已。及散在江湖,则随处可见,不可谓月已分也。视听言动,非理不为,即是礼,礼即是理也。礼者,理也,…圣人,人伦之至。伦,理也。人伦者,天理也。 -《二程集》“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朱熹“未有这事,先有这理。如未有君臣,已先有君臣之理。未有父子,已先有父子之理。不成元无此理,直待有君臣父子,却旋将道理入在里面。”___《朱子语类》认识论“即物穷理”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

5、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大学章句》之《格物补传》认识的过程其一,理在外=外物,觉在心=内心,心物需交接,心才能由外而认识理;其二,对于理的深入彻底的认识需要一个积学渐进的过程(用力需久);其三,心对于理的认识过程存在着飞跃,有一个豁然贯通的阶段或者说洞察;朱熹这里所讲的物,不是指单纯的物体,它应指宇宙间之一切事物,包括人之理,宇宙之理,这样,随着一个人的知的增加,他可能先知一个桌子之理,然后一个椅

6、子之理,勤于思考,必能使思维越来越强胜缜密,然后触类旁通,而得知人之理,宇宙之理,一个人的修养自然也就提高了。朱熹要求即物穷理,实际上也就是要求在人的实际生活中明理。4.影响南宋以后长期居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第3课宋明理学二、程朱理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三、陆王心学第3课宋明理学陆九渊王阳明主张主观唯心主义影响: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及伦理道德产生深远影响。“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即“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陆九渊关于宇宙与自我的关系

7、:“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象山先生年谱》此心与宇宙同其广大,心只要充盈而展现,弥漫宇宙都是理。心就是理,心不用向外求理,心只要认识到自身,就可以实现自身内在之理。鹅湖之会:支离和空疏王阳明发扬了陆九渊的“心即理”学说,他曾说过“知善知恶是良知”,他认为心有良知,自能分辨善恶,故人心之良知即天理,人心所好即是,人心所恶即非。他批评朱子的“性即理”之说,为人会好生恶死皆因人心有好恶,而非朱子所说的在未有生命,人心好恶之前,便先有了“理”。他认为万事万物若不经心去认知,便不存在,离开了心,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离开了天地鬼神万物,便没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