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教学课件 罗家英 主编 第十三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教学课件 罗家英 主编 第十三章

ID:19789837

大小:1.06 MB

页数:32页

时间:2018-10-06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教学课件 罗家英 主编 第十三章_第1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教学课件 罗家英 主编 第十三章_第2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教学课件 罗家英 主编 第十三章_第3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教学课件 罗家英 主编 第十三章_第4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教学课件 罗家英 主编 第十三章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教学课件 罗家英 主编 第十三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在线教务辅导网:http://www.shangfuwang.com教材其余课件及动画素材请查阅在线教务辅导网QQ:349134187或者直接输入下面地址:http://shop106150152.taobao.com第十三章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第一节学前儿童的亲子交往第二节学前儿童的同伴交往第三节学前儿童的社会性行为第一节学前儿童的亲子交往一、亲子交往的重要性(1)提供丰富的刺激。(沙袋婴儿、孤儿院的孩子)(2)有助于幼儿情绪情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3)直接影响幼儿道德品质和行为的形成。(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龙生龙,凤生凤

2、,老鼠生儿会打洞虎父无犬子有其父必有其子二、亲子交往的作用机制(一)态度转变态度转变指父母通过种种方法改变儿童的态度,使儿童接受、内化行为规范的过程。态度转变的方法主要有:使用权利、爱的收回、信息内化等。(二)模仿儿童的模仿性是很强的,模仿父母的行为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儿童一方面通过直接观察他人的行为学会新的行为方式,另一方面,通过观察他人行为产生的后果得到“替代性强化”。(三)归因方式归因,即归结行为的原因,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儿童的归因方式

3、可分为功能良好的归因及功能不良的归因两种方式。三、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这种组合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不随情境的改变而改变,它反映了亲子交往的实质父母的教养行为归结起来主要在两个方面表现出差异:一是父母对待儿童的情感态度;二是父母对儿童的要求和控制程度。最早研究父母教养方式的是鲍姆另特,把父母教养方式分为三类:权威型、专断型和放任型。美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麦考比和马丁概括提出了家长教养方式的四种主要类型:(1)权威型高控制,对孩子提出明确要求并坚定实施,对

4、不良行为表示不快,对孩子热情,对良好行为积极肯定。(2)专断型高控制,对孩子提出明确要求并无条件实施,对不良行为表示愤怒,甚至严厉惩罚,对孩子缺乏热情。(3)放纵型对孩子热情,对良好行为积极肯定。很少对孩子提出明确要求,对不良行为很少批评。(偷针与偷金)(4)忽视型对孩子缺乏热情,很少对孩子提出明确要求,亲子交往很少。四、亲子交往的影响因素(一)父母的性格、爱好、教育观念的影响父母的教育观念对亲子交往的影响并不是直接的,而是一个间接的过程。其模式为:父母的教育观念首先影响其教育态度、教育期望和教育方式,进而影响其教育行为,最终

5、对儿童的发展产生长期的影响。(二)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受教育水平的影响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主要由其职业、受教育水平和经济收入所决定。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不同,其教养行为与教养观念也存在差异,进而影响亲子交往。(三)父母的婚姻质量的影响父母婚姻关系不好,经常争吵、挑剔、冲突较多,亲子交往质量就差。(四)儿童自身发展水平和发展特点的影响每个孩子从新生儿期就开始表现出其独特的“个性”,有的安静,有的活泼,有的强壮,有的弱小,等等。这些气质、体质上的差异往往引起父母不同的抚养行为。此外,亲子交往还受着家庭以外的其他许多因素的影响。如邻里、

6、社区的风气、舆论,民族的传统、风俗习惯,以及托儿所、幼儿园的要求和教养方式等,均可能影响父母对子女的要求和对待子女的行为、态度。五、父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一)父婴交往的特点1.在交往内容上,父亲与儿童在一起时多进行游戏运动,而不像母亲那样用大量的时间照顾孩子的生活。2.在交往方式上,父子之间的交往多为身体运动,而母子之间的交往更多的是言语交谈和身体接触。3.在游戏的性质上,父子一起进行的游戏活动往往比母子游戏活动具有更大的刺激性和新异性,且运动量也大。(二)父婴交往的作用1.父亲是婴儿个性、社会性健康发展的重要源泉2.父亲是婴

7、儿社交需要满足、社交技能提高的重要源泉3.父亲是婴儿性别角色正常发展的重要源泉4.父亲也是婴儿认知发展的重要源泉第二节学前儿童的同伴交往一、同伴交往的重要性同伴交往是一种平等交往。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和认知能力的提高,其活动范围逐渐扩大到家庭以外,同伴交往逐渐成为儿童交往的主要方面重要性(一)同伴交往有助于儿童学习社交技能和社交策略,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二)同伴交往有助于儿童积极情感的发展(三)同伴交往有助于儿童社会适应以及心理健康的发展(四)同伴交往有助于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五)同伴交往有助于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二、同伴交往的发

8、生发展(一)发生儿童的同伴交往在其出生后第一年就开始出现,在第二年以后迅速发展。大约2个月时,婴儿能注视同伴;3~4个月时,婴儿能够相互触摸和观望;6个月以前的婴儿的这些反应并不具有真正的社会性质,这时的行为往往是单向的,缺乏互惠性。直到出生后的下半年,真正具有社会性的相互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