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256299
大小:3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9-27
《对新时期文本解读策略深度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对新时期文本解读策略的深度思考作者:吴伟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新时期阅读教学,既不能走传统的以本为本、重知轻能的老路,又不能脱离文本,任意“生成”,使语言文字的学习失去根基。新时期阅读教学,要体现“基于文本、超越文本、回归文本”的思想,实现三者的和谐统一。一、基于文本语文教育专家张志公指出,语文教学“不能喧宾夺主,热热闹闹搞了许多名堂,却没有把语言文字训练本身搞好”。 语文课,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积累、理解、运用母语的课,是学生开展“读、写、听、说”的综合实践课,是学生在文本研读中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 阅读教学为什么要基于文本?这是由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的。任何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为材料来构筑形象、表现客观社会生活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作者表达对形象的塑造、对情感的体验、对人生的思索。因此,离开了语言文字本身,学生的语言学习、人文熏陶就失去了凭借。 阅读教学为什么要基于文本?这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新课标指出: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语文学科要体现工具性,就必须以文本为基础,从语感、语用角度,朗读、感悟,品味字、词、句、章,学习作者布局谋篇、语法修辞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规范、法则,提高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学科要体现人文性,让学生接受人文熏陶、感染,就必须以文本为基础,从节奏、轻重、停顿、感情等角度加强朗读品味,从审美情趣、意境意蕴、主题思想、价值观念等方面入手进行品读、研读。离开了文本,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语文教学如何基于文本? 1、基于文本,要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 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文字训练中,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积累语言,从而发展思维,提高阅读能力和认识能力。要重视诵读涵泳,从节奏、轻重、停顿、感情、意蕴等角度加强朗读,从句式、修辞、炼字、表现手法等角度加强品读。要重视思维训练,咬文嚼字、断章析句、比较归纳…… [案例]咬文嚼字 结合具体的语境,你能说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吗? 1、到了埠头,气也不透一口,便来到柜台前面占卜他们的命运。 2、刚才出力摇船犹如赛龙船似的一股劲儿,现在在每个人的身体里松懈下来了。 3、三四顶旧毡帽从石级下升上来,旧毡帽下面是表现着希望的酱赤的面孔。 ——苏教版八年级《多收了三五斗》 点评:“咬文嚼字”环节要求学生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深入体会叶圣陶先生遣词造句艺术之精湛。以重点词语为纲,理解重点句子,进行思维训练。 2、基于文本,要重视引领学生学习“文本之法”。 每一篇课文都有其写作技巧。许多优秀的课文,在写作技巧、语言表达等方面都有其值得借鉴之处。我们往往可以根据不同文体的要求,引导学生从以下角度思考、体悟文本在写作方面的精妙之处:作者的基本写作思路是什么?文章结构有什么特点?你觉得在语言表达上有哪些值得借鉴之处?你能模仿本文的某一语段写一段话吗?等等。 引领学生学习“文本之法”,应从大处着眼,要求不宜过细、过琐。 [案例]细节描写 师:优秀作品中的描写往往令人过目不忘。课文中有些细节描写,如洗脚、踏黄泥等等,不仅具有感动人的力量,而且对表现人物性格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请同学们把这些细节描写找出来为大家朗读一下,并请说说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生:(朗读父亲洗脚这一细节)这段细节描写的作用是表现父亲创业的艰辛与坎坷,表现我对父辈难以诉说的悲悯之情。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台阶》 点评:学生通过对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的朗读、研读、分析,明确了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抒发感情上无可替代的作用。 3、基于文本,要重视让学生体验、感悟文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新课标指出,要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均有发展。这就要求我们重视挖掘文本在这一维度上的熏陶、感染和引领作用。其策略有:重视朗读,披文入情;善于煽情,入情入境(如:“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导语、激情洋溢的教学语言、余音绕梁的终曲);问题引领,把握内涵;小组讨论,生生互动,在自主、合作和探究中完成对文本的个性化的解读;师生互动,纠正编差,把握对文本所体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解读过程中的“度”…… 二、超越文本 什么是超越?《现代汉语词典》上解释为:超出;越过。 为什么要超越文本?文本所涵盖的信息量是有限的,文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上所蕴含的价值取向是有限的,文本所提供给学生的课程资源是有限的。从接受美学的观点来看,学生接受文本,不是一个被动的、单向式的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生成、自我建构的过程:一方面,不断从课文中汲取信息,积累语言、习得语言;另一方面,又在与课文的对话过程中,将自己的知识、经历、情感、体验融入课文,完成自身对文本的意义建构。因此,语文能力的培养、语文素质的提高,必须在基于文本的基础上“超越文本”。 如何“超越文本”? 1、在范围上超越 吕淑湘先生曾说过:“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有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有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大量的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积累语言。但语文课堂时间毕竟有限,我们这里所讲的在范围上超越文本,侧重于指与文本的内容或形式上有千丝万缕的课外文章(或语段)。 例如,在执教《台阶》时,在研读课文之后,我选了鲁迅的《故乡》中表现闰土悲惨景况的片断、高晓声《陈奂生上城》中陈奂生在人们聊天时表现出的渴求精神生活的片断,启发学生思考:鲁迅笔下的闰土、李森祥笔下的父亲、高晓声笔下的陈奂生是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农民形象,他们的追求有什么不同?他们的性格有什么共同点?在内容上超越了文本,从而达到让学生开拓视野、学会比较、更深入地理解文本主旨的目的。 2、在活动中超越 余映潮先生说:“语文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将老师在课堂上要做的事,化解为细腻的操作步骤,让学生去试做,去进行,去完成。”语文活动,更利于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奋发向上的热情。 [案例]法庭模拟 常州市第二十四中教师刘霞在设计《寒号鸟的“千古奇冤”》教案中,就把“寒号鸟的千古奇冤”作为一个案件进行追踪,组织了一场法庭审理模拟活动。具体做法是: 以四人为一小组,选出三人分别担任被告人寒号鸟、辩护律师、法官,准备在模拟法庭中为寒号鸟辩护。内容以课文为主要依据,可加进自己的理解。每个人可适当加进手势、表情,力求符合各自所模拟的角色。时间控制在3分钟左右。 辩护程序:第一步:寒号鸟以内心独白的形式陈述多年来背负的千古罪名。第二步:辩护律师针对罪名,为其辩护。第三步:法官宣布判决书,用简要的语言为寒号鸟下一结论。(展示辩护词范例)。 点评:“法庭模拟”内容以课文为主要依据,这是“基于文本”。学生在“法庭模拟”活动中,无论是寒号鸟、律师还是法官,都需进行陈述并加进手势、表情,这就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发挥了学生以体态语表情达意的才能,形式活泼,内容生动,趣味盎然,这是在活动中“超越文本”3、在想象中“超越” 丰富的想象可以使人们打破传统的束缚,从框框条条的规律中解放出来。阅读教学中的想象,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让学生更富感性;阅读教学中的想象,能加深、丰富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更富“情商”。学生在想象中遨游语文之海,学生在想象中超越文本。 [案例]放飞想象 师:请展开想象,你认为理想的“蔚蓝的王国”里还应该有什么景物? 生1:自由自在的鱼儿。 生2:温柔可爱的风姑娘。 生3:闪烁着纯洁无瑕目光的小女孩。 生4:风筝。 师:能否在“风筝”前也加上一个定语? 生4:(思索片刻)悠悠飞翔的风筝。 ……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蔚蓝的王国》 点评:学生首先要梳理文中写了哪些景物,明确文中写的“梦中景”有:大海、小船、风帆、仙岛、花、鸟……这是“基于文本”。让学生说说还应有哪些景物,旨在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在作者“表达自己对美好景物和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热爱”这一主题框架下展开想象的翅膀,想一想,说一说。这是在想象中“超越文本”。 4、在写作中超越 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以文本的内容、观点、情感、价值观等角度为触媒,进行写作训练。心理学认为,任何思维都离不开语言。反之,任何组织、整理语言的过程,也必然是思维的过程。在写作中超越文本,意义深远。 如,在执教《与朱元思书》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假如你是一位导游,你怎样向游客介绍富春江的美景呢?请你以“我说美丽富春江”为题,写一篇解说词。 介绍富春江的美景,必须建立在深入研读文本、在头脑中建构“富春江的山水图”的基础之上,要做到“心中有画”、“胸有丘壑”,这是“基于文本”。写解说词,则需要以亲切、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这是在写作中“超越文本”。 三、回归文本 如何回归文本? 回归文本,不是对“基于文本”的一种简单重复。在基于文本、超越文本的基础上,回归文本,应体现对文本解读更高层次的追求:语言的巩固,能力的提高,情感的丰富…… 回归文本,其方法可以有:朗读课文,回味领悟;学生小结,理清思路;点拨引领,充满理性;联词成句,妙语联珠…… [案例]点石成金 师(已接近下课)刚才同学们联系实际谈了具有高贵灵魂的人的事例。其实在我们周围,这样的人是很多的,有的就是我们自己。高贵的名人固然可敬,但高贵的我们也很了不起。如此说来,我们并不“一般”,有的时候我们其实是“比较高贵”的,有的时候甚至是“很高贵”的,只要你拥有本文所阐述的“灵魂”。 生:(流露出自豪的神情)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点评:教者在语文课接近结束时,适度回归文本。这属于点拨式引领,过渡自然,不着痕迹。以“并不‘一般’”、“比较高贵”、“很高贵”等关键词回归到“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这一文题之中,在点题中回归文本,激起学生的自信。犹如写作,画龙点晴。 基于文本,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一种理性把握。 超越文本,是对课程资源开发的一种大胆尝试。 回归文本,是对课程价值引领功能的一种深度完善。 基于文本,超越文本,回归文本,让语文课更“语文”! 基于文本,超越文本,回归文本,让语文课程更丰富、更鲜活、更亮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