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与人情杨中芳

关系与人情杨中芳

ID:14571665

大小:72.5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8-07-29

关系与人情杨中芳_第1页
关系与人情杨中芳_第2页
关系与人情杨中芳_第3页
关系与人情杨中芳_第4页
关系与人情杨中芳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系与人情杨中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51.有关关系与人情构念化之综述第1章有关关系与人情构念化之综述本文为〈人际关系与人际情感的构念化〉之一部分,原载于《本土心理学研究》(1999,12期,页~),原文内容较长。为配合编者的编辑理念,在此将之分割改写成三个部分,分别为本书之第1、3、14章。杨中芳关系与人情这两个中国人在日常人际交往中仍然天天挂在嘴边的概念,可以说从八○年代初到现在,一直是社会科学各领域中一个非常热门的研究课题。但是正由于人们整天都仍然在使用这两个概念,所以当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把它们加以界定,并予以科学的研究时,就发现是非常的艰难。这主要是因为

2、这两个概念的应用甚广,其所代表的意义甚多。加上大家通常都是不加思索地惯用之,使得对其意义难以捉摸及掌握。因此当我在对这一领域进行文献整理的时候就发现,最大的困难是去了解研究者所用的关系及人情两词,其意所指为何。这说明,关系与人情这一研究领域急需进行比较严谨的构念化。构念化是指研究者在进行学术研究时,把在外界所观察到的现象及人们日常用的概念,予以整理、厘清、固定及作某种程度的抽象化的过程。它把在所观察到的现象中至关重要的概念找出,予以界定成为构念,并将相关联的构念加以组织成为一套可以理解及解释一些现象的说法或意义系统。我认为,

3、关系与人情这一领域己经发展到,在「百家争鸣」之后,可以加以进一步的整理及巩固的时候了。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去发展出有一个比较有系统的构念化架构,提供给后进学者作为他们进行实征研究的依凭。251.有关关系与人情构念化之综述本文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动机下,把过去针对关系与人情所做过的构念化做了一番整理、综述及评论。主要是希望借助它们,并在它们所建立的成果之上,促使发展出较有系统的构念化及研究架构。由于篇幅限制,这里的综述是有选择性的,偏于选择对这两个概念进行某种程度的界定及对其背后运作进行解说者。有关关系及人情研究的详细综述,请参阅

4、刘萃侠(见本书第2章)、张志学(Zhang,1998)、彭泗清(Peng,1998)等。我这里的综述大部份是按时序及研究地区来进行的。对关系与人情两者也没有分开做综述,这主要是因为过去大部分有关这两者的论述都是一并而谈的。很难将它们分开来,而不落入重复的陷阱。最早对关系进行初步构念化的是人类/社会学家费孝通(1948)。他根据早年在中国农村的调查研究,提出「差序格局」一概念。他认为中国人人际交往模式有「自我中心主义」的特色;以自己为中心,把与自己相互交往的他人按亲疏远近分为几个同心圆圈,与自己越亲近的,在与中心越贴近的小圆圈

5、内。「差序格局」是指我们以不同的交往法则来对待属于不同圈层里的人,跟中心越接近的,对他们越好。他在这里首次把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拉在一起,提出中国人人际交往中,对不同关系的人施用不同的交往法则的「特殊主义」以及「个别主义」特色。费氏在讨论亲疏远近是怎么分的时候,主要提出家族主义的说法,指出农村人际关系最简单的分类是将最接近自己的一圈人叫做「自家人」,其他人叫做「外人」。除了有血缘的家人及亲人,及有地缘关系之村人之外,对其他不同关系的「外人」是如何划分的,以及有什么样差别待遇,他并未详述。他仅提出了人们用「私德」,亦即「传统人伦

6、的义务规范行为」,来对待与他们有关系的人。既然人伦中大部份是家族关系,他的「自家人」、「外人」分类,至少用之来描述中国农村社会的关系分类来说,尚属贴切。费氏在提出「差序格局」这一构念之时,同时也提到了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但是这一现象却常被转述或转用其理论者忽略。那就是,各格局(例如,「自家人」、「外人」)的界限是随情境而有伸缩性的,可以任由行动者自行做解释及划分,以致有「名实分离」的现象。这一点,另一位人类学家许烺光(Hsu,1971)也注意到。251.有关关系与人情构念化之综述这一现象之重要,在于它说明了「差序格局」在被

7、运用时的两个重要特点:(1)「自家人」虽然源于以及由血缘关系来定义,但是在人们日常生活具体运用它时,这一概念己经成为一个社会心理的概念,实质上不一定再依附于原来在社会认可中的即定关系连系:任何做到「自家人」所预期做的事及所付出的情感的人,就可以是「自家人」;(2)这个概念,也不依附于个别具体个人,可以依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将同一个人划分为「自己人」或「外人」。这两点清楚地让我们看到,关系分类是社会心理的分类,是人们如何实施差别对待的基础及过程。人们在具体运用这种分类时是有场依性的,各别类别不附着在固定人的身上(杨宜音,19xx

8、)。这一点让我们注意到,在研究这些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概念时,对「应然」及「实然」这个层次的现象要做一定程度的区分,才能把现象看清楚。有关这一点,我会在稍后再做讨论。与费氏属于同一时期的另一位人类学家胡先缙(Hu,1949),则对中国人的情感一概念进行了一个相当精辟的分析。她将中国人的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